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苏州河·街区观察|在静安寻找城市更替的痕迹

石梦洁/上海通志馆职员
2021-05-25 11:32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南沿苏州河,北抵天目中(东)路,西自西藏北路,东至河南中路。这便是此次行走苏州河的大致区域。

这是一次蛮新奇的体验——区块内的每一条马路,都曾经走过;但在一天集中的六七个小时里,如此认真地踏足每一个街区,却是第一次。留心在这些熟悉又陌生的横纬纵经里走走停停,这和作为过客拥有的感触绝不一样。

(苏州河小分队街区体验请见:苏州河体验图志|在城市更新中感受曾经的网红七浦路

沉思:旧厂房改造的怅然式微

相比历史壮烈又因电影而大热的四行仓库,一桥之隔的中国银行仓库显然低调了许多。而提起中国银行大楼,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又是外滩中山东一路23号的建筑。其实,在外滩大楼奠基前,1933年,中国银行就在北苏州路1040号建成堆栈大楼,用作银行仓储。

20世纪上半叶,苏州河北岸的地皮在商人、银行家眼中性价比极高:这里是水运枢纽,又紧邻火车站,地价还相对便宜,实在是建造仓库的绝佳选择。随着民族金融资本的崛起,到1947年,大大小小的银行、钱庄在北苏州路、光复路一带,留下仓库多达21处,从而形成了庞大的银行仓库群。遥想当年盛景,四行仓库、中国银行仓库,都只不过是其中一斑。

今天的北苏州路1040号,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外观修旧如旧,而内部已经改造成前些年时髦的文化创意园区。书店、画廊、咖啡馆、艺术工作室、小微企业办公室,这些文创园区的“标配”也纷纷入驻。也和如今的众多文创园区一样,这里的环境并不景气。

将旧厂房改造为艺术街区曾是一种时尚,曾经很多人都认可这样的改造是给废旧工厂注入了新生的力量。21世纪的前十年,文创园区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北京798艺术区的辉煌大家都还历历在目。然而,十数年间,这样的产业模式日渐衰微。当我们在网络上随手搜索多年前关于北苏州路上中国银行仓库旧址改造的旧文,不难发现这里在启动改建的时候就已经错过文创园区发展的黄金年代。日益上涨的地价、商业化的运营模式、文化产业的长孵化周期和低回报率、空中楼阁式不接地气的艺术展览……创意园区产业唱衰的因素恐怕不是几句话就能够言尽的。

疏离:历史本该是值得亲近的

这片区域内另一个令人期待的打卡点是北苏州路470号的上海总商会。经历了“上海商业会议公所”(1902年)、“上海商务总会”(1904年)等几次改组变更后,1912年6月,上海总商会终于登上历史舞台,建造新会馆的计划继而也提上日程,而当时上海军政府划分的馆址,就在当时苏州河北岸天后宫西侧的“出使大臣行辕”。所谓“出使大臣行辕”,简言之,就是清末官吏出差时临时落脚的居所,一旁的天后宫则是保佑使团平安的配套建筑。

光绪十年上海县城乡租界全图,图中圆圈处可见天后宫和钦差行辕。图片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数据库

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旧地图上,可以看到上海总商会(Chinese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和一旁的天后宫(Temple of Heaven)。图片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数据库

20世纪80年代,天后宫。图片来源:方志上海

美国记者 Lois Conner 1985年拍摄的原上海总商会北苏州路470号门楼。图片来源:方志上海

1916年,上海总商会的主建筑落成,而北苏州路上的门楼是商会的主出入口则是在1920年左右建成。对照老地图和老照片,基本可以确认,如今留存的这座古典主义风格的三层建筑就是当年的议事厅大楼。其实在主建筑北面,原还有一栋商品陈列所大楼,在这里曾多次举办国内外的商品展览会。在2006年的卫星地图上,还依稀可见陈列所大楼的踪影,如今已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消失了。

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北苏州路470号,上海总商会门楼。可见“春季国货展览会国货商场开幕”的横幅。图片来源:方志上海

1948年的上海市商会及周边街区图。红圈中就是商品陈列所大楼建筑,可见当时一部分已经为《国民日报》印刷厂使用。图片来源:方志上海

高大的西式门楼、典雅的清水红砖墙、巴洛克式的门窗雕花装饰……我们从中不难想见这里当年的辉煌。上海滩乃至全国、全世界的工商界名流都汇集在这里,共谋民族资本之发展。1916年,在上海总商会第九任会长朱葆三(佩珍)撰写的《严信厚成立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之沿革纪要》中有这样一句——“有阁学(严信厚)而后有上海商会,有上海商会而后有全国商会,有全国商会而后有中国商法”。朱葆三的文字难免有偏爱溢美之嫌,但无可否认的是,上海总商会,在整个中国商业史上举足轻重,是近现代中国商业体系的肇端。

1916年,上海总商会第九任会长(此任届是追溯至1902年算起)朱葆三(佩珍)撰写的《严信厚成立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之沿革纪要》)。图片来源:方志上海

今天的议事厅大楼已经和高端会所融为一体。走廊和大厅里陈列了些许上海总商会的旧照和简介,大部分空间已经根据酒店会所的定位需求,改装成宴会厅和包房。除了当年的瓷砖、楼梯、门楣带来的视觉美感外,如今基本上已经看不出这栋楼曾经议事、办公的功能。这是一座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建筑,然而置身其中,却分明感觉到此刻和历史是疏离的。实际上,当走近大楼,彬彬有礼的服务员迎上来询问是否有消费需求的时候,就已经为希望亲近历史的好奇心,架设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怎么样才能看到三层楼内部的全貌呢?”

“或许来办婚礼的时候?”

上海总商会主楼的议事厅,如今已经看不出议事厅的格局。图片来源:方志上海

1916年上海总商会大楼落成后,部分成员合影留念。图片来源:方志上海

同角度拍摄的大楼正面。石梦洁 图

落成后的上海总商会议事厅大楼外景。图片来源:方志上海

同角度拍摄的议事厅大楼。石梦洁 图

割裂:一平方公里内的两个世界

偶然发现七浦路也在这一平方公里内,是有些兴奋的。十多年前还是个穷学生的时候,也曾和小伙伴来七浦路上淘过便宜货。暑假来这里兜转一下午,能买齐一夏天的衣服。这其中乐趣不在于衣服的美丑,在于铺天盖地的服饰带来的视觉冲击,在于和老板讨价还价后层层叠加的小确幸,在于大喇叭的叫卖声里回荡的活脱脱的市井烟火气。当十多年后又一次来到这里,一条长长的马路几乎可以一眼望到头,直直地扔块石头出去想来也是不会砸到人的。几个服饰商场大楼里的店铺零星散落,不成气候。倚着门框的老板看着来人,懒懒散散地瞥一眼,也并不招呼。电商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七浦路上的批发市场已然失去了曾经的优势。高昂的店铺租金,显然也不是这样的门可罗雀的生意可以负担的。如今站在这路口,回忆曾经的喧嚣,第一次那么真切地感叹,一个时代过去了。

海宁路和浙江北路,似乎是这一平方公里的分界线——海宁路以南、浙江北路以西的几个街区,目之所及有大型综合商场、商用写字楼、高档住宅区,站在高处便能望见陆家嘴和外滩,那正是无数人憧憬的电视里的魔都。而另一面,则是人烟萧条的批发市场,是满目疮痍的破旧里弄,是上一秒还在观赏风景秀丽的河景,下一秒就被拆建工地上扬弃的尘沙扑了个灰头土脸。

等待拆建的破败里弄。石梦洁 图

强烈的对比令人百感交集,这也是城市行走有意思的地方。我们仰慕繁华,我们期待更新,我们享受干净整洁的市容带来的赏心悦目,却也必须接受她曾经的破败不堪和更新过程中发生的阵痛。这两个世界,都是如此真实的上海。

(本文作者石梦洁系上海通志馆职员)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