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方权贵如何操纵世界舆论:揭秘五只看不见的手
原创 少侠 朝阳少侠
不久前,美国国会参议院外委会通过“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提出要在2022至2026财年每年拨款3亿美元用于“应对中共恶意影响”,包括散播关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消息”,利用所谓“独立媒体”扩大普通话、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报道的覆盖面,以挑起中国内部“动荡”。
近日,美国驻华使领馆在官网上推出2021年度“公共外交小额赠款计划”,拟资助中国境内的个人、非政府组织、学术机构等搞美国宣介活动,被媒体直指:这不就是打着“公共外交”的幌子对中国进行宣传渗透吗?
▲ 美国驻华使领馆在其官网推出2021年度“公共外交小额赠款计划”
不愧是“山巅之国”,砸钱买通媒体、操控舆论、祸乱他国,还明码标价、全文上网,美国就是这么理直气壮!以往还要拿“新闻自由”来立个牌坊,如今倒好,直接扯下遮羞布招摇过市。
然而,美国“自曝”的这点狼子野心不过是冰山一角。西方所谓的“独立媒体”从来都是权贵的传声筒,嘴上标榜“言论自由”,背后干的却是夺天下公论以谋私利的勾当,是封杀不利于权贵言论的“思想钢印”。正如列宁所说:“在以金钱势力为基础的社会中,不可能有实际的和真正的自由。”
最近,德国知名作家米歇尔•吕德斯(Michael Lüders)发表新书《伪圣美国:为何我们须走出其阴影》,深度剖析美西方统治阶级控制舆论、左右国家意志和集体精神,以此化身“隐形政府”和“真正统治者”的过程,再次揭穿了这帮老爷们“嘴上全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的丑恶嘴脸。
▲ 德国作家米歇尔•吕德斯新书《伪圣美国:为何我们须走出其阴影》
少侠特整理书中部分观点,详细扒一扒美西方权贵究竟如何用“看不见的手”操控舆论:
众所周知,办媒体是烧钱买卖。上世纪末,开办一家像样的日报或周报社动辄花费数千万美元,电视台则耗资更高。高资金门槛使媒体业成为了资本巨头的“专属特权”,甚至是家族企业的竞技场。
以1986年数据为例,美国最大的24家媒体均由一家或多家家族企业掌控,少数富豪精英控制主流媒体,其中家族纽带起着重要作用,这一格局延续至今。
近年来,美国亿万富豪对收购报刊的兴趣更是激增,如2013年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商界巨鳄巴菲特曾掌控数十家纸媒。科赫家族2017年入股时代媒体集团,并准备收购《时代》周刊,但2018年被云计算公司Salesforce创始人贝尼奥夫抢先入手。
▲ 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Salesforce公司创始人、CEO。
2021年,贝尼奥夫甚至在达沃斯论坛鼓吹,抗击新冠疫情对经济影响的真正英雄是像他这样的大企业家,而非政府。这话你细品,听上去是不是资本家在教训政府要好自为之,搞清楚真正的老板究竟是谁?
资本收购纸媒当然不只为了赚点“卖报钱”,更不是为了什么公众利益,而是“所谋者大”:掌控了权威媒体,就可以操纵舆论,玩弄民意,塑造于己有利的国家政策。
资本的傀儡线不止连着媒体,还拴着智库、慈善组织等社会机构。举个例子,以否定气候变化闻名的科赫兄弟就曾宣称,其借助保守派捐赠人与利益集团网络已筹集超过15亿美元,目的就是促进有利于大资本利益集团的哈耶克“奥地利自由市场学派”来加强对美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影响,以此指导美国政府制定政策。
资本主义社会下,私有媒体“大鱼吃小鱼”的兼并收购屡见不鲜,美西方舆论的天下早已被几大寡头瓜分。而媒体寡头和广告客户也逐渐勾结出了畸形的“鱼水情”——为赚取更多广告费赞助,媒体会自觉规避任何批评广告出资者或可能损害其利益的报道。
比如,中国的新疆、香港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美西方媒体立马如获至宝、趋之若鹜,可一旦涉及美西方干涉别国内政、生物实验室遍布全球或其大企业污染环境的报道,他们又销声匿迹。甚至,资本大鳄还可以拿捏广告赞助,让媒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上世纪,英国工会媒体曾如日中天。但是,各大企业都贯彻撒切尔政府新自由主义政策,而大寡头们素来就视工会活动为“眼中钉,肉中刺”,因此金主们都十分默契地不断减少广告投入,导致工会媒体最终衰亡。
资讯生产成本高昂,媒体为了节约经费,早已与政府、智库等有实力的信息源形成“共生”关系。白宫、五角大楼、美国国务院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资讯生产者中的“头牌”,为美国政府部门和无良智库“放毒”创造了绝佳条件。
比如,仅五角大楼就拥有数千人及每年数亿美元的“信息服务”预算。他们制造大量信息,满足媒体需求,而媒体则倾向于对政府代表、游说组织的通稿和声明奉行“拿来主义”,沦为其传声筒,也省下了自主调查的高昂成本。
另一个重要且省钱的资讯来源是所谓“智库”。这些智库直接靠大资本家养活,当然要为金主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站台,即便是涉及战争与和平这样攸关人类命运的重要问题,其观点和结论也很少偏离权贵预设的轨道。
▲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长期受美国国防、外交机构和军火商资助,反华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热衷于炮制和炒作各种反华谎言。
对于这一点,美西方一些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2009年,时任美联社主编科里曾批评小布什政府将五角大楼拓展为“全球性宣传机器”,尤其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军方对媒体的压力明显增加。军方高层甚至曾威胁称,“如果科里及美联社继续坚持新闻原则,将会被消灭!”
虽说造谣一张嘴,但媒体也需要时刻提防社会集团或精英权贵等告其诽谤,避免出现人设崩塌、收入受损、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局面。
于是,当权者与媒体不谋而合:政界为媒体撑腰,保护其免受“找茬者”的干扰,而媒体则投桃报李,自觉与官方统一口径,比如避谈反对伊拉克战争。
在这种“合作”下,西方将反共、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的种种行径洗白成“捍卫自由民主”,制造出粉饰自身形象的新话术。
▲ 国际主流媒体将西方对叙利亚犯下的暴行强行洗白,就是在吃叙利亚的人血馒头。
长此以往,美西方记者脑子里早已形成强大的“自我审查机制”,对客观报道社会主义国家,或是反思本国制度弊端等话题噤若寒蝉。
美西方将复杂世界简单分为“善”“恶”两端,通过扣帽子、贴标签,妖魔化不服从自己的“非我族类”,对自己人却总能涂脂抹粉、文过饰非。
例如,美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总能鸡蛋里挑骨头,找到清奇的刁钻角度,阴阳怪气冷嘲热讽,频繁使用“阴间滤镜”。对自己人,却毫不吝啬堆砌高大上的政治辞藻和精心设计的摆拍镜头,以此来掩盖自身的残酷暴行。
▲ 典型美式双标
以美媒报道伊拉克战争为例,他们往往只会使用“高强度审讯”(严刑拷打)、“附带损伤”(平民伤亡)、“引渡”(劫掠)、“重点行动”(谋杀)、“处置布阵”(必杀名单)等词汇,看来冠冕堂皇,实则伤天害理。
美媒还自觉遵循国防部指示,避免出现美国士兵死亡、伊拉克平民伤亡等音视频,转播军事打击画面也多采用绿色红外夜视图,虚构“干净、精准、手术刀式”假象,仿佛是无害的电子游戏场景,掩盖的却是血肉横飞、残肢断臂的伊战屠杀真相。至于几百万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后果,那更不值一报!就算报了,也肯定是当地“独裁者”的责任,“正义神武”的美国大兵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 在西方权贵操纵下,新闻媒体对事实进行层层过滤
美西方权贵这五只看不见的手,就像握着提线木偶一样,牢牢掌控舆论霸权,让媒体失去客观批判的魄力,让民众丧失独立思考的动机,让社会分裂日益严重,让舆论观点重复无聊,最终屏蔽真相,登上了《黑客帝国》中主宰万事万物的“矩阵”宝座,实现了对舆论的固化统治。赫胥黎所寓言科技高度发达但人性泯灭、阶级固化的“美丽新世界”,在如今的西方已成现实。
近几天,BBC的又一丑闻再次被实锤。前英国最高法院法官约翰•戴森的调查披露,1995年,BBC记者巴希尔使用欺骗手段让英国王妃戴安娜误以为“身边人已被买通”,从而达到了独家采访戴安娜的目的。这场爆炸性专访最终激化了戴安娜与英国王室之间的矛盾,也成为其婚姻破裂、遭遇横祸的诱因之一。
面对外界质疑,BBC竟然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对外宣称“查无此事”。如今水落石出,戴安娜的儿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也发表声明,痛批BBC以不正当手段获得采访机会。哈里王子更表示,那次采访采取的欺骗性手段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戴安娜的死亡,且时至今日,这种行为在英国媒体中仍普遍存在。
如果BBC这样自诩“准确、诚实、公正、独立”的西方主流媒体对英国王室都敢如此肆无忌惮地“骗访”,那么对于中国这样他们本就满怀意识形态偏见和敌意的国家,又如何指望BBC们真正客观可信呢?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正义之声加速扬帆出海,正在突破美西方舆论封锁的铜墙铁壁,动摇他们一手编织的“楚门的世界”,令美西方权贵们始料未及、惊慌失措。
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都这时候了,美西方舆论还要大言不惭号称自己“独立客观公正”,却不知越来越多人正看穿他们的把戏。终有一日,在世人逼视下,他们不得不脱下“皇帝新装”。
原标题:《西方权贵如何操纵世界舆论:揭秘五只看不见的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