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明宇:城市更新的核心动力是产业更新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企业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明宇
谈到城市更新,很多人想到的是建筑外观的改造,再进一步的,则是功能的焕新,但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企业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明宇看来,城市更新有更深层次的逻辑,他认为,城市更新是以产业升级为核心驱动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无法一劳永逸,而是一个不断迭代升级的、不断探索纠错的持续性过程。
产业升级推动城市更新
中国的城市发展逐渐进入存量市场,一方面依旧在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围绕着人的需求,经济内容需要迭代升级。
刘明宇表示,城市为人而建,所以城市更新关键是要满足人的需求,产业升级则是城市更新的核心驱动力,彼此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早期的城市建设是以生产为导向的,比如围绕着油田、化工等基础产业进行布局,随着我们的国家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到以第三产业为发展新引擎,人的需求和配套服务日益增多,就面临产业的更替和升级,那么城市更新就应运而生。”刘明宇说。
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也可以为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从而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也能够进一步实现人才聚集。
刘明宇指出,这里主要有三类产业,首先是一些依托人才、信息、资金的都市型高端工业上游产业,比如产品设计、产品研发、技术开发等;其次与现代工业相配套的、适合在城市里发展的生产者服务业,比如金融、租赁、营销、维修、广告等;还有一类就是衍生出的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消费者服务业,主要包括教育、商业、展览、餐饮、旅游等。
刘明宇强调,中国每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不一样,所以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适应的产业升级也不一样,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遵循城市的比较优势,选择相对来说比较有竞争力的产业。
不断迭代,以防未旧先衰
“要注意的是,城市更新不是一锤子买卖,往往会面临一个‘未旧先衰’的情况,因为我们的城市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升级也较快,有些地方的城市更新做完后,可能外观上看着还可以,实际上从产业内容、适配度以及对于人的需求满足来看,已经是落后了。”刘明宇指出。
以上海张江为例,早期发展太偏重于产业,忽略了园区环境和设施配套。尤其是传统产业已越来越难在税收、生态等方面满足城市产业园区的要求。之后张江开始了“二次开发”,也就是以第三产业为导向的城市更新,全力拓展周边环境,重新规划商业配套,吸引一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最终张江成功实现跨越式变革,构建出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
刘明宇的理解是,城市更新的概念远远不止传统意义上的旧城改造,甚至也不止于赋予新的产业内容。事实上,城市更新是一个需要不断迭代升级的、不断探索调整的持续性的过程。城市更新会一直伴随着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而存在,应该做更为长远的规划和思考。
当然,产业化背景下的城市更新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处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从而实现对新建项目的顺利供地,一直是城市更新实务中的难点。
刘明宇认为,目前比较常规的做法是搁置产权争议,杜绝大拆大建,鼓励原地城市更新改造,进而完善配套,这种方法的成本相对较低。但也有隐患,未来在进行产业更新升级的时候,产权问题可能会造成障碍,比如土地用途限制、产业类型限制等等。
刘明宇的建议是,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2020年1月1日,新的《土地管理法》开始实施,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一创新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扫除了制度性的障碍,也为将来走向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同地同权同价”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有机更新的关键是具备自适应能力
什么样的城市更新才是好的城市更新?刘明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城市更新有几个需要落实的关键点,一是居住安全,二是出行便捷,三是信息通畅,四是绿色环保,而这些方面未来有赖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有赖于数字化信息产业的护航。”
“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尤其当前,面对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数字经济正成为经济复苏的新动能,而数字化转型也成为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的全新方向。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十三五”初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成为发展的强劲引擎。
“我们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的发展包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都要求我们向数字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当我们进行数字化、智慧化升级的时候,同时也就给我们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产业支持。”刘明宇说。
智慧城市有时候也被视作实现有机更新的途径,“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联系,和谐共处。”对于有机更新理论的这一诠释,与智慧的含义暗暗契合。不过,刘明宇的看法是,数字化、智慧化依旧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它只是更为复杂了,真正要实现有机更新,关键是自适应自组织能力。
刘明宇解释道,城市更新是一个不断迭代升级的动态过程,同样,有机更新体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各类主体的自适应自组织能力。产业升级很难完全依赖规划,产业经济发展的条件、变化、联系是千丝万缕极其复杂的,当更新需求出现了之后,所有资本、市场、空间、人才的资源要素都应该可以通过企业实现模式的自组织、自进化,在竞争过程中达成对环境的自适应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才更符合有机生命体的特征,如同人体的新陈代谢,不断与周边环境进行能量交换和相互作用,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最终实现自我更新。”刘明宇如是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