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9位最闪耀的“星”亮相上海科技节红毯

沈湫莎/文汇报
2021-05-23 09:37
浦江头条 >
字号

▲①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左)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右)。

▲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

▲③张文宏、郑军华、应天雷、曾枚等组成的防疫与科普团队。 均本报记者 张伊辰 摄 制图:冯晓瑜

■昨天上午,上海科技馆的百米红地毯上,25位在沪优秀科技工作者和4位青少年科技爱好者代表款步走过,2021年上海科技节由此启幕。借助“云端”直播,他们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成为这个时代最闪耀的“星”。为科学铺就一条通往大众的“星光大道”,正是上海这座创新之城崇尚科学精神、尊重科学家的最好注脚

2021年上海科技节在上海科技馆开幕。 丁文江院士走上红毯。 《少年爱迪生》获奖选手。 均本报记者 张伊辰 摄 制图:冯晓瑜

“上海科技节为科普提供了舞台,希望能把舞台变成平台,节日变成常态,让大众走近科学,让科学家走近大众。

每每抬头望天时,都有不一样的情感,国家航天事业的每一次前进,都能提振民族自信心。

科技有硬壳,希望可以剥开更多科学的坚果,让更多公众品尝到科学的味道。”

昨天上午,上海科技馆的百米红地毯上,25位在沪优秀科技工作者和4位青少年科技爱好者代表款步走过,2021年上海科技节由此启幕。借助 “云端”直播,他们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成为这个时代最闪耀的“星”。

2015年起,为科技工作者举办一场盛大的“红毯秀”,就成了上海科技节的保留节目。常年埋首于实验室潜心攻关的科技工作者从此有了展示风采、接受鲜花和掌声的舞台。

今年的“科学红毯秀”嘉宾包括医学、航天、船舶等领域的上海科技人才、在沪外国专家、抗疫与科普团队、大国工匠和优秀基层科研党支部,还有《少年爱迪生》节目的获奖学生。为科学铺就一条通往大众的“星光大道”,正是上海这座创新之城崇尚科学精神、尊重科学家的最好注脚。

为了将科学精神传下去,他们来了

“你们好啊!”首先走上红毯的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共用的“北京时间”正是在她的主持研究下诞生。

今年94岁高龄的叶先生,仍在为祖国的天文事业出谋划策。她开创性地提出建设中国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网,倡导建设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推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望远镜列阵(SKA)的创始国。她还经常抽出时间为青少年学生指导科学实验、作科普报告,但走红地毯还是第一次。“有点紧张,但很开心。”她说,要趁还能走得动,再为中国科技做点事。

同样第一次走上红毯的,还有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他走遍全国各地,建立起我国水稻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使我国稻种资源的保存量增加了130%。他培育的节水抗旱稻,即使不采用水田模式种植,也能有个好收成,可减少九成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助力碳中和。他说:“让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走向生活,为公众熟知并喜爱,是科学家的责任。所以,今天我来了!”

体验一把被“追”的感觉,他们值得

“丁院士,看这里。”面对观众热情的招呼,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主任、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丁文江频频在红地毯上挥动手臂,微笑致意,体验了一把被“追星”的感觉。丁文江从事先进镁合金研究30多年,率领300多人的团队实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开发与技术转移的良性互动,曾登上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众多科技领奖台,却是第一次踏上红毯秀。

“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科研人员,我越来越体会到,国之大者在创新,创新之核在有效的科研。”丁文江表示,红毯秀是让公众关注科技工作者、提升科技在社会发展中地位的创意之举。上海科技节为科普提供了舞台,希望能把舞台变成平台,节日变成常态,让大众走近科学,让科学家走近大众。

不久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在它背后,有一位上海女科学家默默耕耘与坚守。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走上红地毯的张玉花还曾将“玉兔一号”“玉兔二号”送上月球,被亲切地称为“玉兔妈妈”。

美对于她来说,不是漂亮的衣服和光鲜的外表,而是一种自信。这位说话利落、走路带风的航天人说:“每每抬头望天时,都有不一样的情感,国家航天事业的每一次前进,都能提振民族自信心。”

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是他们喜欢上海的理由

身为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受邀走上了红地毯。他曾多次来沪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对上海的科创未来十分看好。今年4月,他来到上海,在这座他热爱的城市开展计算生物学研究。“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上海科技节的举办,让上海的创新氛围越来越好。我在这里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预计会取得一系列令人兴奋的科研进展。”莱维特鼓励年轻人不要怕冒险,不要怕犯错,只有打开思维的禁锢,才有可能遇到“幸运”而有所发现。

继去年参加“科学红毯秀”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昨天再次走上红地毯。作为抗疫与科普团队代表,张文宏不仅牵头制定了新冠肺炎诊疗“上海方案”,还善于用“听得懂的科普”为百姓解疑释惑。他说:“科技有硬壳,希望可以剥开更多科学的坚果,让更多公众品尝到科学的味道。”

今年,和他一起亮相红毯的抗疫与科普团队代表还包括: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上海合成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应天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枚。

科技创新的未来属于年轻人。走上红毯的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组组长、“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真说,能与两院院士、诺奖得主一起参加红毯秀,就像是“追星”,他深感荣幸,也有压力。这种压力将激励他把更多精力投入科研,不断探索脑科学的前沿领域。他呼吁更多年轻人以投身科研为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打拼。

(原题为《29位最闪耀的“星”亮相上海科技节红毯》)

    责任编辑:张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