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到“还是吃得太饱”表情包时,袁隆平笑了,随后说的话却让人哭了…

2021-05-23 10: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今天的长沙街头,许多市民自发前往医院门口送别袁老,用一声又一声的“袁爷爷,一路走好”送别这位让我们“端稳了饭碗”的老人。

应家属要求,运送袁老遗体的车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让袁老回到育种实验室,最后再看一看他毕生钟爱的“杂交稻”。

网友们说:“爷爷再见,我以后会好好吃饭。”“不会再剩饭了。”

是的,好好吃饭、节约粮食,是这位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温饱问题的老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纪录片《时代我》中,工作人员告诉袁隆平,网友们都很喜欢他,并给他看了一张以他为主角的表情包——“还是吃得太饱了”。

袁隆平看到这张图片先是开心地笑了一下,停顿片刻后,对工作人员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年轻人不知道,饥荒时代的时候,没饭吃真难受啊,饿死人啊。”

袁隆平最看不得别人浪费粮食,每每说到那段艰苦的岁月,他都会落泪。

那段日子离今天的我们越来越遥远,但他经历过,他知道“吃不饱”的残酷。

因此,他在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粮食增产难题的同时,也在不断呼吁大家节约粮食。

2013年,袁隆平接受采访时说的一番话,给无数人敲响了警钟:“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

2020年9月,袁隆平院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袁隆平说,敬天惜粮、勤俭节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年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但是,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我是研究杂交水稻的,目的就是增产粮食,保障粮食安全。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从播种到收获,每一粒粮食可以说吸天地日月之精华,附农民辛勤之汗水。科研人员想方设法钻研怎样提高水稻产量,哪怕提高5%-10%都十分不易!粮食增产是令人高兴的事!但当看到提高产量的粮食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看看工厂食堂、酒店宾馆、学校饭堂,白花花的米饭倒在泔水桶里,太刺眼了!现在,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超过10%,大型聚会的浪费更是接近40%。虽然他们是用钱买的,但是没有粮食的时候,有钱又怎么样呢?过去说:两个金元宝挑不到一个窝窝头;20世纪60年代,有人拿着当时市面上面值最大的10元钱想要买一斤粮票,但是买不到。有钱也不能填饱肚子啊!”袁隆平说道。

提倡节约不是强制做什么,也不是要求少吃饭,更不等于缺粮,而是提醒人们铭记“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之诫,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人对饥饿会有深刻的印象,我曾亲眼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真是锥心般的刺痛。在那个困难年代,粮食非常珍贵。因为经历过饥饿的痛苦,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粮食格外珍爱。”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你浪费粮食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那个蹲在田埂间、晒在烈日下的老人。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

国士无双,丰碑不忘,新青年当自强。

人就像一颗种子,我们都要做好种子。

无论是我们这一代,还是下一代,下下一代,都要做一颗好种子,努力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今天,有个在禾下乘凉的老人睡着了。放心,您的梦,我们继续追!

原标题:《看到“还是吃得太饱”表情包时,袁隆平笑了,随后说的话却让人哭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