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罗湖红色记忆⑥ | 深圳水库:数万民工决战“百日堤坝”

2021-05-22 20: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向上滑动查看>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罗湖,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以拳拳赤子之心顽强拼搏,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见证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沧桑巨变,书写下华丽篇章。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铭记初心,方得砥砺前行。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让更多人了解罗湖光荣的革命传统,罗湖区委宣传部、区志办联合开设“罗湖红色记忆”专栏,回顾罗湖人民在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激励罗湖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迈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坚定步伐,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奋勇前行,全面推进罗湖振兴发展。

4万工人,奋战99天,硬是在百日内完成一座约1公里长、30米高的堤坝主体工程,把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变成可能,时至今日,这项工程还在源源不断地润泽深港两地,为生命的孕育和城市的生长输送能量和血液。《罗湖红色记忆》专栏第六期,为大家讲述深圳水库的故事。

20世纪50至70年代

原宝安县先后建设了10座大中型水库

主要用于农田水利灌溉

位于罗湖区的深圳水库成为当时的建设重点

因为它既可灌溉农田

又担负着香港市民生活用水的供水任务

01

数万民工决战堤坝

20世纪50年代,香港经常闹水荒,水荒不但给香港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还制约着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1950年,港英当局向当时中南局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申请,建议广东帮助香港解决缺水问题。时任港澳办公室主任的廖承志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了港英当局的建议。经党中央和政务院研究,决定引东江水供应香港。

按照陶铸的建议

广东省政府决定先在深圳兴建水库

以供水香港

图说:1959年,深圳水库施工典礼大会。郑中健摄

1959年6月,深圳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指挥部设在一个俯视整个水库工地的山坡的草棚内(即现水库红楼侧)。当时的宝安县委书记曹若茗任总指挥,后为马志民和张立风,负责移民搬迁和前期筹备工作。

1959年11月5日,成立深圳水库工程建设正式领导班子,省政府秘书长欧阳初任总指挥,县委书记曹若茗任常务副总指挥,副总指挥有马志民、赵俊谦、李锡源、陈锦培。是年11月15日,深圳水库正式动工兴建。

深圳水库是国家指定的重点工程

也是宝安县的大工程

水库建设指挥部从全县调集

农民、工人、解放军、

机关干部、学生、城市居民等

各职业各阶层数万人参加水库建设

图说:1959年,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深圳水库施工庆典大会。郑中健摄

其中,水库主坝由农民、工人、机关干部、学生、城市居民参加建设,左副坝由解放军建设,右副坝由工地指挥部组织的青年突击队建设。同时,全县13个人民公社抽调了25000名民工,解放军也派出一个团参加这次大会战,最多的一天有约4万人同时施工,要在100天内完成水库大坝主体工程。

02

奋战100天不舍昼夜

为响应宝安县

“奋战100天,建好水库大坝”的号召

修建深圳水库的工作人员们

可谓是不分昼夜的连续奋战

彼时,民工用稻草在工地搭起临时工棚,吃睡在工地,两班轮上,不舍昼夜,没有推土机、铲动机、打夯机,完全靠人力用锄头、手推车、石硪石磙苦战。

那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少油少肉,口粮仅可裹腹,有些民工出现水肿,而每天的劳动时间之长、劳动强度之大,可以说是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这导致有些人在上厕所时都能睡着,有时候太累了就把几架手推车拼凑一起铺点稻草,直接倒在上面睡,第二天起床后感觉整个人的水分都被抽干了。

到了深夜,指挥部人员到寒风呼啸的工地巡视,看到有些民工在阴暗的角落东倒西歪地昏睡,都不忍心唤醒他们。

1959年,深圳水库库区全景。郑中健摄

向左旋转手机查看长图

尽管环境恶劣、条件简陋

整个工地却是热气腾腾的

肩挑的、推车的(高峰期有5000多辆手推车)从各个取土方向奔向大坝,形成长长的队伍,你争我赶。

在开展高工效运动后,各个公社、大队、生产队组织各种劳动竞赛,纷纷组织以向秀丽、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命名的突击队。工地先后评选的先进模范人物达3831人,插红旗、树标兵,使每天人均完成的土方,由1立方多提高到5立方多。

当时在老虎坳山上用白石灰浇成的“移山造海”和“一定要把深圳水库建好”的大字标语,展现了建设者们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

#铁肩模范飞车姑娘

沙井公社西海大队有一个18岁的女孩名叫张敬爱,是当时工地著名的"飞车姑娘"(手推车装满土后,当拉着下斜坡时,由于车斗重,必须整个人的力量压在两个手把上才能平衡,由于双脚离开地面,加上斜坡,人连同车飞速向前飞,故名飞车),曾经创造过一天完成54立方土的最高纪录,带动了工地的劳动竞争热潮。

03

"百日堤坝"历史留名

1960年3月4日,在数万民工百日奋战下

近1000米长、30米高的

主副坝土方工程顺利完成

正面坝坡上是陶铸书写的“深圳水库”

号称"百日堤坝"

工程较最初计划提前了两个多月

图说:1960年3月5日,深圳水库堤坝工程完工庆功大会。郑中健摄,深圳美术馆藏

1960年3月5日,宝安县委召开

深圳水库堤坝工程完工庆功大会

到会2万多人

是年3月,深圳水库建成开始蓄水

主坝兴建过程中,同时铺设通向香港的输水管工程,当时3.8公里的输水管所需要的800吨钢材迟迟无法解决,后面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了从鞍钢调运800吨钢材。

周总理一直很关注深圳水库,1980年邓颖超来深圳,一下车就表示:“我要了却周总理一个未了的心愿,看看深圳水库。”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叶剑英、贺龙、郭沫若等曾先后来此参观过,董必武还为瞭望亭题名为“劳乐亭”。

1961年2月1日

深圳水库正式向香港供水

缓解了香港用水的燃眉之急

1963年下半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

由中央人民政府拨款3800万元

兴建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工程

引东江水供应香港

1965年3月1日

东深供水工程通过深圳水库正式对港供水

图说:如今的深圳水库

岁月流逝,人事沧桑

如今的深圳已是繁华的现代都市

当我们饮用着深圳水库的水

或是深圳水库转输的东江水时

当我们在风景秀丽的库区内漫步时

可曾想过在这座“百日堤坝”背后

藏着怎样的动人故事?

春去秋来,水流不竭

那些鲜活有力的人和事不会被人们遗忘

数万建设者作出的伟大奉献亦不褪色

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信息来源:罗湖区融媒体中心,罗湖区志办,《罗湖:革命老区发展史》,《深圳文史》(第三辑),晶报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自“潮起四十载——庆祝罗湖区建区40周年摄影展”和深圳美术馆馆藏,感谢摄影师郑中健供图

统筹整合:新时代新罗湖

原标题:《罗湖红色记忆⑥ | 深圳水库:数万民工决战“百日堤坝”》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