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05款App被点名,光明网:保护个人信息需要专法撑腰

光明网
2021-05-22 23:15
舆论场 >
字号

5月21日,国家网信办在其官网发布了105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的通报,其中许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和所使用的App都因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的原因,出现在这份名单上 。

这并非国家有关部门首次通报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本月1日和10日,国家网信办就分别通报过存在同样问题的不同类别的33款和84款App 。长期以来,专项治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一直是多部门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是最为重要的信息资产。任何拥有信息资产的市场主体,即便其不将这些数据运用于软件开发运营,仅通过授权使用或变卖信息,也依然可以从中获利。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丰富而具体的信息样本,是宝贵的资本和资源。

发展大数据是科技大势所趋,自然不能因噎废食,但大数据给人们所带来的困扰,却是如鲠在喉。因此,人们常常在享受大数据所带来的科技红利的同时,也从未停止“数据向善”还是“数据向恶”的争论。但实际上,数据本身并无所谓“善”“恶”问题,数据技术产品的“善”“恶”,纯粹是数据产品开发者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产品化”。校正产品的“向恶”取向,就要由限制这些产品而追溯至开发者责任,由此才能止恶扬善。

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个人信息的合理合法运用,“数据向善”正是合理合法运用个人信息的结果。事实证明,“数据向善”并不会自动实现,任何“向善”的发展都是法律法规约束的结果,是监管机构进行有效监管的结果。

此次官方通报的内容仅是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不过,这些通过违法违规方式收集到的个人信息该如何处理,却并没出现在官方通报之中。当下人们普遍会接到的跨境诈骗电话,收到的社交工具精准广告推送等等,都是利用了那些已经被收集入库的个人信息。这些海量数据能否如App所属的市场主体所言,将加密保管、绝不外泄、严格用途,人们通常无法查证。

对此,除了要继续加强对App的市场监管以外,还要在法律法规上加强协调,把《民法典》等涉及到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法律体系系统化,堵住法律间的缝隙,防止“向恶”App钻法律的空子。

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个体的公民想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这个困难体现在App使用者与App开发者在技术以及其他市场资源上的不对称。这也意味着,保护个人信息最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仍是市场监管部门的履职尽责,而尚在制订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需尽快落地了。

(原题为《光明网评论员:保护个人信息需要专法撑腰》)

    责任编辑:王晓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