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懂巴以冲突,你至少需要知道这些事

2021-05-24 19: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注时事的小伙伴应该都关注到了,向来不太平的中东地区又开战了!直到昨天,也就是北京时间21日7时,巴以双方达成的停火协议正式生效,双方才开始停火。

然而,直到停火协议生效之前,双方仍在互相攻击。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屡次发动空袭,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也向以色列城市发射火箭,双方伤亡人数持续上升。

到目前为止,这场冲突已经持续了一周多,截至20日晚,冲突已致以方12人死亡、300余人受伤,巴方有232人死亡、1900余人受伤,这次巴以冲突被称为七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对于这次巴以冲突,大家都怎么看?别急着下结论,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但是很多人都知之甚少,要彻底读懂巴以冲突,得从两国矛盾的根源说起……

1

巴以矛盾的祸根和犹太复国主义

犹太复国主义又被称为锡安主义,英文为 Zionism,词根是Zion。Zion 是位于耶路撒冷的一座山的名称,译为锡安山,犹太传统将锡安山作为耶路撒冷的别称,是犹太民族家园的精神象征,犹太人被称为锡安之子。

在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犹太人陆续被赋予公民权,迎来了解放的春天,许多犹太人在解放后逐渐抛弃了民族传统,抱着“受洗是进入欧洲文明的入场券”的思想,以为只要同化于欧洲文化就能被欧洲人接受。但是欧洲人的傲慢与冷漠,一再伤害着犹太人的炽热之心,

现代锡安主义的创始人西奥多·赫茨尔在目睹了犹太人遭受的种族歧视后奋笔疾书写了《犹太国》,阐述了完整的、充满逻辑性的复国思想,而且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与操作步骤,在犹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点燃了许多人的热情与信念。

在赫茨尔的号召与组织下,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于1897 年 8 月 29 日至 31 日在瑞士的巴塞尔举行,共有 204 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参加了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大会最后通过了《巴塞尔纲领》。

参加巴塞尔会议的代表

该纲领宣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目标就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所保障的犹太人之家,并对实现步骤进行了规划。

巴塞尔会议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标志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进入了有组织的阶段,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性的政治运动。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犹太人认为这是一个建国的大好时机,希望能站在胜利者一方。由于犹太人的分散性,犹太阵营出现了“亲德”与“亲英”两派。

以弗兰茨·奥本海默为首的“亲德派”认为,德国与土耳其必胜,德国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甚至公开发表声明,鼓励犹太青年为德国而战。

以哈伊姆·魏茨曼为代表的“亲英派”认为,犹太复国主义事业应该把目标投向英国。事实证明哈伊姆·魏茨曼的主张是正确的。

1917年,《贝尔福宣言》发表,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人的民族家园。这标志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经过 20 年的努力之后终于得到了第一个大国的明确支持,是一次重大的外交胜利。

《贝尔福宣言》发表的时候,巴勒斯坦有近 70 万阿拉伯人居民,占巴勒斯坦总人口的 90% 以上,拥有当地土地的 97%,《贝尔福宣言》虽提到“非犹太社团”的利益,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考虑阿拉伯人的处境与困难,为阿以冲突埋下了新的因子。

20 世纪初,耶路撒冷露天咖啡馆中的阿拉伯人正悠闲地抽着烟享受午后的阳光

出于对《贝尔福宣言》的抵制,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矛盾愈演愈烈。1921 年 5 月,双方矛盾再度激化,冲突首先在犹太移民进入的门户雅法发生,然后蔓延到拉马拉以及沿海地区。断断续续的冲突延续了近一年时间,其间,有 47 名犹太人死亡,146 人受伤;48 名阿拉伯人死亡,73 人受伤。

为了安抚双方,1922 年,英国殖民事务大臣丘吉尔代表政府发表了一项声明,即《丘吉尔白皮书》,《白皮书》规定,外约旦不受有关建立民族家园托管条款的约束,巴勒斯坦移民的数量不能超过当地的“经济吸收能力”,未来的自治政府并非以犹太人的发展为前提条件,而是在阿拉伯人仍占多数的情况下建立。

犹太人虽然有情绪,但还是接受了《白皮书》。阿拉伯领导人则断然拒绝,他们要求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家。

1929 年 8 月,阿以双方又因为西墙的归属权问题爆发了更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在这场冲突中,双方各有 400 多人死伤,另有数千人被托管当局逮捕。

随着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日渐猖獗的反犹活动导致大量的犹太人外逃,一些人来到了巴勒斯坦,这些情况刺激了阿拉伯人敏感的神经,阿拉伯人针对犹太人以及英国政府的敌对活动不断增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幸存下来的欧洲犹太难民成为关注的焦点,大屠杀的发生让犹太人建立独立国家的愿望迫不及待。1945年5月,犹太代办处向英国政府提出建立犹太国家、允许更多的犹太人定居巴勒斯坦等要求。

10月,巴勒斯坦的犹太武装力量联合起来成立了“希伯来抵抗运动”,对英国人的袭击活动逐渐地公开化、激烈化。一方面是犹太人的武装袭击,另一方面是面对困境心力交瘁,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政府最终放弃了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努力。

1947 年4月28 日至5月15日,联合国召开了巴勒斯坦问题特别会议。11 月 29 日,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讨论与争议之后,联合国大会对巴勒斯坦分治议案进行最后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决议”,即联合国 181 号决议。

1948年5月14日,随着本·古里安以执行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宣读了《独立宣言》,世界上唯一的犹太国家以色列国诞生。

以色列得以建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民族家园的既成事实、伊休夫的成长以及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成功外交等,这些构成了以色列建国的内部因素。

大屠杀造就的独特的国际环境、对犹太民族的同情心态、大国势力与联合国的支持和干预,再加上巴勒斯坦阿拉伯社团的软弱、涣散,阿拉伯世界缺乏统一的外交目标与灵活务实的应变策略等等,这些外部因素无疑促成了犹太人复国梦想的实现。

但以色列建国成功也为巴勒斯坦的阿以矛盾埋下了祸根,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东冲突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历次中东战争和缺乏安全感的以色列

1948 年 5 月 14 日,英国宣布巴勒斯坦委任统治结束,以色列立即宣布建国,第二天第一次中东战争便爆发了。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等多个阿拉伯国家先发制人,分兵多路向以色列发起了进攻,决心夺回阿拉伯人的土地,将犹太人赶入地中海。

1949 年 1 月,阿以双方实现了停火,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以色列伤亡约 2.1 万人(以色列人口约为 65 万,伤亡比例为 3.2%),阿拉伯方面伤亡约 4 万人。战争除了带来巨大的伤亡之外并没有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反而制造出了更多的矛盾,为日后的阿以冲突埋下了长久的祸根:

首先,战争肢解了巴勒斯坦。战争结束后,以色列的领土面积达到了 2.11 万平方公里,占到巴勒斯坦总面积的 80%,比联合国分治决议上规定的 1.49 万增加了 6220 平方公里,战争的停火线成为以色列的新国界。

其次,战争造成了大量难民,成为日后解决巴以问题的难题。在战争期间,大约 70 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逃离以色列占领区,流入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以及周边国家。这些人大多过着贫困的生活,对以色列比较敌视,是巴勒斯坦抵抗组织的重要支持者。逃离到周边国家的难民,由于人数庞大,安置费用高昂,本身就很落后的阿拉伯国家不愿意背负过多的经济负担,至今许多难民仍没有取得公民权,难民的回归、安置、赔偿等问题是阿以矛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第二次中东战争发生在 1956 年 10 月 29 日至 11 月 6 日,又被称为苏伊士运河战争,战争是围绕苏伊士运河的归属权而爆发的。苏伊士运河战争让以色列从军事上打击了埃及,使以埃边境出现了长达 10 年的相对平静期。战争的胜利还确立了以色列的国际地位,从此英、法、美、苏等任何大国势力要想在中东地区有所作为都不可忽视以色列的存在。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叙利亚和以色列边境的小摩擦为导火索。历时 6 天,也被称为六日战争。这场战争对交战双方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加深了阿以矛盾,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加沙的部分地区,以色列疆域达到8 万多平方公里,为原来国土面积的 4 倍。收复失地成为阿拉伯国家的首要目标,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了因子。战后,以色列议会很快就通过了合并东、西耶路撒冷的决议,并将其定为以色列的首都。这一行为激发了阿拉伯人的民族感情,宗教圣城的归属成为阿以矛盾的新焦点。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埃及与以色列之间进行了为期 3 年的消耗战,双方小冲突不断,消耗战被称为是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延续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序曲。消耗战没有拖垮以色列,反而让埃及损失惨重,以色列战机经常深入埃及腹地轰炸电站、油厂等战略设施,给埃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970 年 8 月,埃以双方停止了消耗战。

1973 年10月6日,这一天是犹太人的赎罪日,全国处于放假状态,埃及、叙利亚同时向以色列发起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这次战争又叫做“十月战争”,犹太人称之为“赎罪日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东地区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现代化战争,最新式的美苏武器都投入了这场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埃及收复了运河东岸 3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以色列却在运河西岸新占领了 1900 平方公里的埃及领土。叙利亚最终也没能收复戈兰高地,反而丢掉了高地以东 440 平方公里的土地。尽管阿拉伯国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战争没有造成大的领土变更,但终于打破了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新的世纪、新的千年、新的起点,但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阿以冲突并没有出现新的缓解的迹象,中东依旧是诱发冲突的火药库,世界局势的晴雨表。

在历次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兼并了大量的领土,进一步压缩了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以色列右翼政党积极鼓吹向西岸和加沙建立定居点,以图形成实际占有之势。

以色列的行为遭到了巴勒斯坦人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人选择用石块、木棍甚至是恐怖袭击的方式来与以色列展开抗争,以军以暴制暴的方式导致巴以局势逐渐紧张。

新的世纪、新的千年、新的起点,但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阿以冲突并没有出现新的缓解的迹象,中东依旧是诱发冲突的火药库,世界局势的晴雨表。在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与国际环境面前,以色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背负着沉重的“战争债”“道德债”,在对待历史与发展、和平与安全、宗教与世俗、族群融合与内在冲突等问题上表现出严重的分歧,困惑与焦虑充斥于以色列社会之中。

在犹太族群内部矛盾之外,以色列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更加让人焦虑。以色列阿拉伯人身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狭缝之中,以色列与周围阿拉伯国家间的战争与冲突加重了他们在身份认同上的艰难性。更让他们伤心的是以色列犹太人对他们的防范心态,有些人甚至将他们视为是阿拉伯人的内奸,声称要把他们赶出以色列。面对他们世代生存的家园,以色列阿拉伯人找不到归属感,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安全问题是长期以来以色列民众以及全世界犹太人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历经磨难的犹太人心目中,特别是在经历大屠杀这样的民族浩劫之后,安全被视为是犹太人的第一要务。

以色列建国后,身处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与仇视中,几次中东战争及接连不断的小规模冲突更刺激了以色列的安全意识,以色列宣称保护每一个犹太人,同时以色列国民也形成了扭曲的国家安全观念,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自身安全而不惜伤害他人的安全权益。

可以说,在国际社会眼中,以色列犹太人的角色似乎已经由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正是在此背景下,以色列国内兴起了强烈的反战运动,主张以和平解决争端,反对采用蛮横的暴力方式。

很多人开始对犹太复国主义进行反思,认为犹太人的安全不能建立在伤害巴勒斯坦人的基础之上,以色列必须要去除霸权主义、种族主义思想。以色列要建立一个民主、开放、宽容、平等的国家就必须要对以往蛮横的价值理念进行修正。

这些对犹太复国主义进行批评和改进的运动被称为“后犹太复国主义”,该思潮兴起之后在以色列国内及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代表了以色列国内反战的、理性的价值观。

尽管反战运动、和平组织以及后犹太复国主义在当今以色列社会日趋活跃,但是以色列现实的安全环境以及此起彼伏的流血冲突一次次挤压了和平组织的生存空间,很多人坚信只有强大的以色列才能保护其国民,只有以牙还牙的以色列才能威慑外部敌对势力,以色列的和平只有在战争中才能获得。

3

怎么理解以色列的“小而强”

以色列矿产资源匮乏,淡水资源紧缺,国内 2/3 的土地为荒漠,可耕地面积仅有 4000 多平方公里,再加上复杂的地缘政治。

尽管如此,以色列却在工业、农业、高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用几十年时间顺利挤入世界发达国家之列。

建国之后,在百业待举的情况下,以色列政府制定了一条优先发展农业,以农业为基础,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路线。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后,以色列逐渐调整农业政策,改变种植结构,把发展经济作物作为主要方向。政府根据土地与水源状况,大幅度削减粮食的种植面积,集中力量推广经济收入高的水果、蔬菜、花卉等作物,发展高效农业。

以色列工业是在伊休夫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以色列挤进了工业强国之列。除此之外,在军事工业、计算机工业领域,以色列也跻身世界领先地位。

以色列是中东小国,但却是地区强国,严酷的外部环境促使以色列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以色列的军事工业是196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

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迫于世界舆论与阿拉伯国家的压力,西方一些国家开始对以色列实行武器禁运,特别是法国的禁运,对以色列打击很大。

在此情况下,以色列开始把部分民用企业转为军工企业,一方面对进口的或在战争中缴获的武器进行改良,如把法国的“幻影”战斗机改组成“幼狮”战斗机,把英国的“百人队长”式坦克改组成“战车”式坦克,把苏联的“卡拉什尼克夫”式冲锋枪改组成“加利利”式自动步枪等,从而节省了大批的研究经费。

以色列“ 箭 ”系列反导系统

另一方面以色列自行设计、制造了1000多个武器品种,包括各式战斗机、多种口径的火炮及所需弹药、常规炸弹、舰对舰导弹、巨型舰只、卫星、通信系统与电子设备等。

经过几十年发展,以色列许多武器装备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例如:以色列无人侦察机制造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可适应多种气候和多种环境。以色列也是少数能生产预警机的国家之一,其生产的“费尔康”预警机性能优越,可同时处理约100个目标,且价格相对便宜。

坦克方面,“梅卡瓦”坦克被评为防护力、火力和机动性三大要素最佳结合的产物。在导弹和导弹拦截方面,以色列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导弹防御系统,甚至连飞行数十秒的短程火箭弹都有能力拦截下来。

巴以冲突中铁穹防空系统拦截哈马斯火箭弹的画面

以色列的军工产品在保证国内需求之余,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以色列已成为军火出口强国,出口数额位居世界前列。

军火出口产品主要有无人机、主战坦克、反坦克导弹系统、预警机、巡逻艇、雷达、火炮系统和近程防空导弹系统等。以色列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武器出口国,武器出口也是其外交政策的一部分,以色列与土耳其、印度、巴西等国的关系曾因武器出口而升温。

与军事工业一样,计算机工业也是以色列工业发展的缩影。在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有一个被称作“中东硅谷”的地区,已成为国际计算机行业的投资热点。

以色列经济在几十年间,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快速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以色列的经济腾飞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创新是以色列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自建国以来,以色列先后通过了多部法律,鼓励投资和创新。

第二,教育为以色列经济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建国后不久,以色列便颁行了《义务教育法》,推行免费义务教育。从 20 世纪 70年代至今,以色列的教育经费投入占 GDP 的比例位居世界前列。

第三,源源不断的移民浪潮,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购买力,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移民还具备技术特长,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

第四,和平进程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军工科技纷纷转向民用,为高科技产业增加了技术力量。

第五,注重国际合作交流。以色列十分注意开展对外交流,以色列与美、德、加等国建立了一系列的双边基金会,涉及多个领域的研究,所资助的研究成果也由双方共享。

第六,源源不断的外援资助。巨额的外援一方面提供了发展基金,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贸易逆差与财政亏空,成为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犹太人3000年》。

全景式呈现犹太民族的荣辱与兴衰,讲述犹太人令人荡气回肠的苦难与奋进的历史。

-End-

编辑:江健 卜欣 刘文双

观点资料来源:《犹太人3000年》

原标题:《读懂巴以冲突,你至少需要知道这些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