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肖钢:新基建存三大问题,应允许民营资本投入重大新基建项目
“当前新基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建设资金需求量巨大,而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尚未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格局,制约了新基建发展。”证监会原主席肖钢5月22日在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不动产金融中心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现场发言
肖钢认为,新基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点。
一是地方政府投资能力受限。一方面财政收入形势比较紧张,另一方面保民生、保运作的刚性支出增多,债务负担很重,一些传统基建补短板的资金缺口比较大,难以安排更多的资金支持新基建。
二是投融资主体较为单一。目前,除了政府投资外,主要是三大通信运营商和一些国有企业投资,民间投资较少,活力不足。
三是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尚不健全。传统融资方式已无法满足新基建的需求,直接融资主体较少,创新投融资工具应用不足。现行PPP模式有待规范和创新。新基建所需长期低成本资金来源亟需拓展。比照高速公路、铁路融资模式吸引民间投资仍存在障碍。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与民营资本在新基建投资上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尚不健全。
对于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肖钢总结了三点。
第一,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现阶段新基建相关的高端芯片、关键射频器件依赖进口,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服务器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等软件也受到很大制约,不仅使新基建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而且国内供给难以满足需求,加上新技术迭代快,影响了新基建进度,增加了项目建设的不确定性。
第二,项目建设存在一些实际困难。比如,5G基站建设选址难、进场难,加上电价贵,公共资源开放不足,导致成本较高。据有关省市测算,单个5G基建所耗约为4G的三倍。有些地方数据中心供需布局结构性失衡,经济较发达地区需大于供,经济欠发达地区供大于需。新基建属于新事物,相关技术标准和建设规范缺乏,也制约了建设力度。
第三,应用场景不足导致项目盈利模式和投资回报不确定。新基建越用越强,越用就越有价值。由于不少行业、企业信息化和设备联网率较低,“信息孤岛”状态尚未完全打破,新基建与产业融合上数据集成共享、商业合作模式等方面存在壁垒,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受资金、技术和人才制约,通过新基建带动企业转型发展的参与度不高、主动性不强,限制了新基建的有效市场规模。
“综上所述,要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新基建投融资模式,首先从根本上来说,必须加大核心技术攻关,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确保新基建的系统可控性和安全性。”肖钢进一步给出了四条解决问题的建议。
首先,要积极培育新基建应用市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做好标准、产业、建设、应用、政策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要处理好增量债务和存量债务的关系,既要发挥增量债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又要注意防范存量债务过多累积的风险。新增债务更多投入到新基建领域,发挥对经济增长与质量改善的撬动作用。存量债务要进一步调整结构,提高使用效率。
再次,探索新基建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对于准经营或纯经营的新基建项目,要充分引入市场竞争,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破除障碍,允许民营资本以股权或其他方式投入重大新基建项目,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
“最后,开辟新的资金渠道,推进新基建信托投资基金试点,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与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同时吸引专业市场机构参与运营管理,提高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效率。”肖钢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