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高仓健感伤什么?央视:开放之初的新鲜事由日本人带来
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因恶性肿瘤,于11月10日凌晨3时49分病逝,享年83岁。
央视《新闻1+1》11月18日晚播发题为《为高仓健感伤时,我们在感慨什么》的节目,由高仓健的去世,反思目前中日关系为何进入冰冻期、又该如何改善。
高仓健第一次登陆中国大银幕就是《追捕》电影。
形象冷峻,却为人热情;沉默寡言,却性格耿直,他是日本影坛的领袖级人物,他是中国观众心中永远的杜丘。当年杜丘热,背后反映的是中日文化交流热。
当时高仓健在中国热到什么程度?
杜丘所戴鸭舌帽,在中国大街上随处可见;他穿的那款风衣,一家服装厂生产了10万件后,半个月就卖完了。上海一名女大学生写信给他:“如果你是一位猎手,我愿意让你穿透我的心灵。”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特别是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后,为了加强中日间的文化交流,《望乡》等一大批日本电影引进中国。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认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大幕,在电影银幕上,中国观众开门就撞见了高仓健,“我们最初开门的时候看到新奇的世界有很多是从日本到来的,不管是这种电影,还是其它的一些东西。”
另外,高仓健记录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一直到中段,中日之间被形容为“蜜月期”的时间段。作为电影人,高仓健用角色传递着中日间的文化交流,而这与当时的中日两国趋于向好的政治环境不无关系。
所以,曾经的中日文化交流典型代表——高仓健的去世,也成为中国外交部发布会上的议题。
高仓健去世消息发布的今年11月18日,中国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在中国有很多影迷,为中日友好做出过贡献的日本电影演员高仓健近日去世,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指出,高仓健是中国人民熟悉的日本艺术家,他为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积极的贡献,我们为他的去世表示哀悼。
高仓健去世,引发对中日文化交流甚至中日关系的反思。那么,哪些经验值得今天借鉴?
“中日关系走动之间,领导人之间的真诚互信,且建立一种感情,并且真的是从长远去考虑。”白岩松认为,经济方面,日本帮助中国改革腾飞,同时日本产品率先进入中国。文化方面,双方交流非常频密。
据白岩松透露,第一个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后收到来自中韩非常不满的声音。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中韩两国人民的感情,立即停止了作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
之后,中曾根康弘坚决不去参拜,他还告诉白岩松,日本首相绝不可以再去参拜靖国神社。今年是胡耀邦诞辰99周年,中曾根康弘还派人将99棵樱花树送到江西墓地。1990年,经历过特殊时刻的中国,需要打开坚冰,日本首相成为第一个在1989年之后到访中国的西方国家领导人。
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教课书事件,光华寮事件,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愈演愈烈。再加上双方经济、实力等发生变化,有些人心里开始出现一些扭曲和变化,所以逐渐走到了现在如此冰冷的时刻。
面对当下的中日关系,随着两国关系的急剧降温,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各种文化交流被迫取消或者延期。
2013年,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九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中国的普通公众对日好感度为5.2%,日本公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为9.6%,这也是9年来中日双方相互好感度的最低值。
今年9月28日召开的第十届北京东京论坛上,中日舆论调查显示,80%的日本民众和70%的中国民众对对方国家和民众持有不好印象。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论坛上表示:“可以说数字跌到了冰点”。
中日间文化交流曾经是强有力的纽带,如今却因为政治因素变得越来越疏松。今年11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后,公众对中日间关系缓和给予了更多期待。
“日本想要成为正常国家,首相很多政界人士必须正常,你不能只为眼前,而不为长远,你不能言而无信,你应该信守承诺,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去栽培中日之间这样的花朵。” 因此,白岩松认为,中日之间最可怕的是有些人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意孤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