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观察|炒币,真的是致富良方吗?

澎湃特约评论员 赵慕凡
2021-05-21 16:2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最近两天,我的朋友圈上演着一场“冰与火之歌”。 

5月19日晚间起,比特币、狗狗币等数字加密货币价格相继发生历史性暴跌,媒体称之为“噩梦之夜”。朋友圈里哀鸿遍野、赤地千里,仿佛人人都折损了半幅家底。

今天(5月21日),比特币却上演了绝地反弹的好戏,一度从最低点拉升近40%。于是,昨天还喊着“天台见”的那些人,又嚷嚷着“我的快乐回来了”!

一夕间,人人都在关注、人人都在叹息、人人都在欢呼,仿佛“人人皆是局中人”。被时代焦虑裹挟的年轻人,错过了房地产、错过了互联网,似乎要把虚拟货币当作必须抓住的大风口。

作为一个媒体圈从业的90后,我自诩是个爱赶时髦的人,却在这股忽如一夜而来的全民炒币的热潮中有些手足无措:来不及跻身币圈的我,是真的落后了吗?我一直坚定地以为,“币圈”有着极高的专业壁垒,非得有两把专业“刷子”的人才能驾驭。

比如,我的大学同学文子。

文子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大学里,当我们大部分人都对金钱理财一片懵懂的时候,他已经在中关村的数码浪潮中创立自己的公司了。毕业以后,他去了美国,未过三十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大概两三年前,比特币就是他朋友圈的高频词,他几乎将之视作信仰,常常与意见相左的同学进行辩论。

今年,他开了一个视频号,时不时发布“围观比特币买特斯拉”“三年前买了狗狗币”“我用五万美金卖了一个比特币”等短视频,积累下了不少粉丝。我常边看边感慨: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大概真的就在于眼界吧!

但不知何时起,我发现自己的“我以为”并不是“币圈”的全貌。

比如,我的发小阿杰。

我真的很难将他和“币圈”联系到一起。阿杰是一个典型的县城青年,生活的半径就在几点之间。从初中开始,他的成绩单上就鲜少出现过及格的数字。可就是这样一个连三角函数都弄不明白的人,今时今日也是“币圈中人”。

我曾问他,你知道比特币的本质是什么吗?你了解区块链吗?他发过来一个翻白眼的柴犬,回我:读书人,就是想太多、赚太少。

他把签名改成:要么归零,要么翻十倍。每日都在朋友圈播报又“躺赚”多少钱,时不时地晒出三岔头方向盘和酒吧昏暗灯光下的红酒杯。光从朋友圈里看,他的人生已经跟着“币圈”的热度一起扶摇直上,完成了令人羡慕地华丽转身。

可阿杰的父亲还是会忧心忡忡地找我:他干的那个事,我还是觉得不靠谱。你好好劝劝他,总不上班算什么事呢?在老父亲看来,世上不可能有“躺赚”的事,人总要脚踏实地才能安安心心。

更多人,似乎只是“湿了衣裳”的半个圈内人。

比如,我的同事林林。

林林是个95后,去年跟着朋友一起看热闹般地买了些“狗狗币”。看着它涨,她会开心地多点杯奶茶;看着它跌,她也无关痛痒:买着玩,反正发不了大财,也亏不了大钱。她告诉我,别看朋友圈里人人都在谈虚拟货币,这些人跟上一波买了100块基金却喊得像100万的就是同一批人。“我不也是这样吗?”林林边说边狡黠地眨了眨眼。看来,“币圈”这扇门内到底有多少人,大家到底涉水有多深,并不能光看表面上的张扬与热闹。

“币圈”到底带给了这届年轻人什么?

有人在其间寻觅理想,坚定地认为这将是新时代的造富传奇;有人随波逐流,在水涨船高的游戏中越来越贪婪财富;有人隔岸观花,认为不过只是一个话题、一种时髦。

暴富的梦想,或许每个人都做过,但梦想未必总是美梦。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币圈”的狂热终会归于平静,一如曾经上演过的炒期货、炒股票、炒权证、炒普洱,嗯,可能还有炒房。

    责任编辑:沈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