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不起,我们真的不喜欢买买买”

2021-05-21 14: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范彦萍 生活周刊

现代生活,有太多人沉浸在

买买买的狂欢中,

然而,还有一群人,

坚持一年乃至几年都不买东西,

却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在小红书上搜索“不买年”,可以搜到99万+篇笔记;B 站上有上千条相关视频;数千豆瓣组员最近还成立了“no buy year 不买年”小组。极简主义正成为年轻人中悄然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

什么是“不买年”?

“不买年”,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年里不买新东西。其中一年的时限是个虚数——从几周、几个月到一年不等。

如何做到

一年乃至几年不买东西的?

1992年出生的陈楚箫到上海工作已经有5年。认识她源于一个读书会,有趣的是,爱读书的她家里的藏书却不超过10本。

陈楚箫位于浦东的一处二居室,摆设干净素雅。书桌上摆放着一本《围城》,那是在她口中所说的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平时我习惯用Kindle看书。我一年都买不到一本纸质书,几乎不会在家里放一本我阅读过的书,看过的书会送人或者卖掉。除非十分经典才会留下。”

陈楚箫开始迷上极简主义竟也是与一本书有关,约莫2016、2017年,她无意中在朋友家中看到一本名叫《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的书,讲的是收纳大法,阅毕颇有感触,开始尝试了解极简主义,信奉用更多的钱买更少的衣服。她开始挑选款式经典的衣物,买回来可以一直穿,也不会过时,无形中自己的衣品也有所提升。

起初两三年她只是尝试,这几年竟变得有些痴迷了。用她的话说就是“不能接受家里有一件闲置的东西”。陈楚箫有一个excel,将家中所有的衣服都录进去,标注具体季节,什么功能,什么品牌,甚至还包括手套、围巾、配饰等(不含项链),常年将衣服配饰的数量控制在110~120件之间。

“其实我来上海就没怎么买过,不会把购物逛街纳入生活必选项,和一部分男性的消费理念有点像,只买需要的东西。”陈楚箫介绍说,极简的第一步就是不囤货,现在的她绝不会对“买二送一”之类的促销动心。家里的护肤品,她会用到实在没办法用了,再下单用第二件。因为“家里不大,不想把这些东西堆在家里浪费平方数”。对于家中多余的物品,如果她觉得有价值的会放到闲鱼上卖掉,如果觉得没价值会果断扔掉。

自嘲工资不高的她用不买省下的钱买了一套二居室。不仅如此,她还参加了豆瓣上的“极简生活”小组,看大家热火朝天地思考某件物品怎么极简。“比如有段时间我在思考洗头、洗澡、洗脸、洗手能否用同一样东西,集沐浴露、洗发水、洗面奶等于一体,出于好奇发了一个贴,没想到收到了几十条回复。原来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终于发现某品牌有个香块可以实践我的想法。就尝试买了一块,效果非常好。不仅洗澡速度大幅提高,卫生间也变得只剩下一块香块。”

当然,奉行不买年不代表真的什么都不买,只是买之前她会经过认真思考。就连厨房家电、锅碗瓢盆也会严格控制数量,将重复的处理掉。“其实,我买的每样东西都是品质非常好的。我会先上网了解口碑,再决定是否入手。”

但当刷到小红书上,有个别极端的极简主义者会把结婚证都“极简”掉时,陈楚箫是持保留态度的。“这个未免有些太过偏执,没必要。”

推崇极简主义的“副产品”是审美水平的提高,渐渐地,陈楚箫形成了自己的收纳心得。甚至她还因为声名远播,被好友邀请帮忙收拾房子。

不仅衣物、书籍、杂物少,陈楚箫家连家具也很少。小房间里只有书桌和床,没有床头柜。大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两个床头柜、衣柜。她思考了许久要不要买斗柜,最后的结论是“没必要”。“我是环保主义者,倡导物尽其用,不想给地球带来麻烦。”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利也有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陈楚箫发现自己的欲望也变得很少很少。父母甚至会吐槽女儿完全没有欲望,对任何事不会看得很重,这对年轻人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即便身边奉行极简生活的人还是相对较少,但这并不影响自己的坚持,“不排除有人奉行极繁主义,生活是自己的,喜欢就好。”

和陈楚箫年龄相仿的李然也是一名90后。2018年,她成为一个聚焦二手衣回收公益项目的核心志愿者。那一年,李然第一次正视了自己的衣柜,庞杂的衣服塞满了六联衣柜,成堆成堆的衣服成为当下的困扰。李然开始意识到之前的过度消费,大刀阔斧地缩减衣物的数量。也正是2018年,她锐减了上百件不再喜欢的衣服,留下的每件衣物都是自己喜欢的。

如今的她很享受现在清心寡欲的生活。“淘汰掉一批不喜欢的,再采购自己真正喜欢的物件。只买刚需的物品。东西坏了才去买同款的东西。平时我也很少关注促销。”自己家里的闲置用品要么上闲鱼,要么捐赠,如果实在没人要又保存完好,比如家里的一副网球拍,她会写上条子,放在垃圾站,让物品等待它的新主人。

为何选择

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

不买年往往和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因为工作的缘故,普陀区妇联主管的上海市普陀纳样美收纳研究院理事长辜井常常会接触到一些热爱极简生活的年轻人。

辜井见过的最会收纳的一个男孩是名00后。男孩房间的东西不少,但摆放有序。他喜欢收藏老式耳机,将它们用小盒子一一装起来。在辜井看来,极简不等于极少,而是有序。

有一次,她受邀到一位朋友家里做客。因为时间有些晚,就点了外卖。当其中一个朋友打开外卖盒,打算开吃的时候,女主人反问,“为何不把餐盒里的菜放到盘子里吃?”女主人认为,只有当菜肴遇上心爱的餐盘,心情才会变得愉悦。让辜井颇为佩服的是,每喝一瓶酒,女主人就拿出不同款式的杯子来配。“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极简生活方式。家中东西一目了然,能立即知道东西在哪里。”

陈楚箫最近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了新的思考。“我发现,奉行极简主义到一定程度后,甚至可以极简体重,把多余的脂肪减掉,人又健康,衣服又好买,可谓一举双得。”

对话

记者:对于想要奉行极简主义的年轻人,你有什么妙招吗?

辜井:其实这些年,许多有代表性的大人物,比如扎克伯格、奥巴马都主张极简主义。想要实践极简很简单,就是减少选择的时间,打个比方有的男生会买一打同款衣服。不用每天花心思在衣服的搭配上。

很多人不舍得减少家里物品的数量是因为觉得买来的东西很贵,潜意识里觉得扔东西等于好可惜。要知道,有一种可惜是可值得珍惜。建议家里要留下值得珍惜的物品。

记者:你觉得什么样的人会崇尚极简主义?这个人群多吗?

辜井:我接触到的人,10个中有1个会推崇吧。我觉得现在社会上大家的物欲需求还很大,还没有到大规模崇尚极简的阶段。但我预测3年后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极简主义践行者。当物欲到达顶点的时候,当大家开始提倡生活美学的时候。就是极简主义抬头的时候。

我认为,极简主义并非是空巢青年的专利,据我所知,有一定文化素养,较有社会责任的人更加容易崇尚极简主义。他们大部分比较自律。

专家观点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童潇点评说,极简主义是社会中的一种现象,起源于无欲望社会。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中一部分青年群体对欲望的下降。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规律,也是一部分青年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从而追求极简生活减轻负担的诉求。“我觉得这种生活方式能起到减压、放松心情的作用。”

但童潇同时指出,毕竟现在社会上崇尚“买买买”的年轻人还是居多。“清心寡欲也好,粗茶淡饭也罢。公众对这一生活方式要给予包容的态度。”

作者: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图片:受访者提供、摄图网

原标题:《“对不起,我们真的不喜欢买买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