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奇客姐|互联网上太嘈杂,还是一天只分享一个链接吧
微博为什么衰落了,因为信息太多太杂让人烦躁?那么上微信朋友圈吧,心灵鸡汤、代购、萌图、自拍、晒恩爱,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信息过载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社交媒体用户。11月13日,一个叫“这(This)”的新网站上线,试图以非常极端的方式挑战这个问题——一天只允许分享一个链接。
社交媒体早已进入“后Facebook”时代,最近一段时间,涌现出多个试图解决Facebook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新兴产品。比如Potluck,旨在去除Facebook的“虚荣工具”特性。比如理想主义社交网络App.net。比如最新的Ello,自称为永远不推广告的“反Facebook网”。
但是,这些社交网络产品仍然没有大红大紫,只是成为反主流社交媒体人士躲在角度分享孤独的平台。
然后,“这(This)”出现了。为什么叫This?因为他们认为,当你想分享一个觉得超赞的链接时,你甚至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的好,只能说一个This。类似于中国人在分享时说:“看吧”,“直接戳链接吧”,或者啥也不说。
This只允许用户每天分享一个链接。假设你关注了一些聪明、好奇心强和阅读广泛的人,你的社交主页瀑布流将比Twitter清爽的多,也比Facebook更符合自己的趣味。你不用看到微博里那些烦人的刷屏高手,也不用忍受朋友圈里令人毫无兴趣的鸡汤贴。
This的创意来自安德鲁·格里斯(Andrew Golis),他曾担任“大西洋传媒”新闻产品The Wire的总经理。格里斯告诉科技网站Pando,“大西洋传媒”投资了This,但仅仅只充当“孵化器”的角色。“下一步将吸引投资者建立一个独立的初创项目。”
不过“大西洋传媒”的投资很关键。不像App.net和Ello,This不需要靠吸引数百万用户才能成功,它不是一个为了成为社交网络而生的社交网络。用户分享的内容已经能成为一个优质的新闻阅读器。几乎所有新闻媒体都有自己定制的精选栏目,现在,This依靠用户的分享也可以提供这些内容,而不是仅仅靠编辑。
“对‘大西洋传媒’来说,这是一个便宜的试验,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完成相似的任务——让最重要的新闻和思想浮出水面。”
目前,This仍然处于beta阶段,采用邀请制,但用户信息是公开的,也没有移动APP上架。
最近,格里斯分享了一篇《纽约时报》杂志关于马丁·路德·金的文章,一篇《纽约时报》对脱口秀主持人Jon Stewart的专访。也就是说,都是干货。
试想一下,这种方式引入中国。我关注了各位我比较认同的大腕和意见领袖,他们每天只分享一条链接,那么我阅读这条新闻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但前提是这个社交网络中有足够的大腕和意见领袖加入,而且,微博和朋友圈每天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大量时间,会有时间维护这一一个新兴的社交网络吗?
“对于真正热爱数字媒体并在上面花费大量时间的人来说,能够标注一些特别的东西是极好的。”格里斯说,“宣传自己热爱的东西并让大众看到,是很重要的。而对于真正热爱数字媒体又没有太多时间的人来说,关注一些值得信任的人,得到噪声比更低的推荐,是很棒的。”
的确,在社交媒体信息泛滥的今天,无数个网站都在推出他们的“必读”文章,如果有这么一个网站汇集重要人物认为最重要的信息,还是值得期待的。
但还有一个问题,假如我当天看到一条超牛的文章,手一滑分享了。然后我又看到一条更牛的文章,分享指标已经用光了。于是第二天,我又看到一条超牛的文章,决定先不发,万一后面还有更好的文章。一天过去了,发现还是第一条文章最好,但已经懒得去找链接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