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学》公布7类闪电画面,中国科学家捕捉的球状闪电在列
最新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带来了更多闪电。
在科学家看来,闪电不仅是自然界惊人“烟火”,也是全球每年数以万计森林大火的元凶。
11月14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的学术论文《预计全球变暖将增加美国雷击次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和行星科学系与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大气和环境科学系的研究人员首次建立一个量化模型,用以描述气候变暖与闪电次数之间的关系。
据该模型预测,气候变暖,将导致全球闪电活动更加频繁。气温每上升1℃,全球闪电次数将增加12%,仅仅在美国,这一具体增加的数量将达30万次,本世纪末,全球闪电发生次数将增加50%。
据BBC报道,论文作者之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与行星科学教授大卫·若姆普斯(David Romps) 称,气候变暖使得有更多的能量可以“供给”给暴风雨。一旦雷暴天气发生,它们就会比之前更猛烈。
闪电除了会诱发山火之外,还会影响生物的进化和生态系统。闪电对对大气,尤其是中层和上层对流层大气的化学成分影响显著。若姆普斯说,闪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是该对流层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
但英国气象局的科学家认为若姆普斯等人提出的模型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研究人员应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理论,同时,其他地区不确定的降雨模式限制了这一模型的应用。
该研究是在美国闪电探测器网络的帮助下进行的,这个探测器网络能够记录美国本土发生的每一次闪电。加州大学与纽约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美国本土云地闪电(cloud-to-ground lighting)记录建立了这一量化模型。但实际上,云地闪电只是众多闪电类型中的一种,而且云地闪电不是最常见的闪电类型。
除了介绍这一最新研究,《科学》网站还呈现了7种从常见到罕见的闪电画面,并试图分析其成因。这些闪电既包括火山闪电、云内闪电,还包括中国研究人员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用光谱仪拍下的球状闪电,以及2011年从位于太空的国际空间站拍下的太空闪电。
以下是《科学》网站公布的7类闪电:
1.云地闪电:这是人们听到雷声时最常想到的一种闪电,也是被广为研究的一种闪电,因为它们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避雷针能够减小这种闪电对建筑物的威胁。 2.火山闪电:如果你觉得火山喷发时大爆炸和炽热的岩浆还不够吓人,再加上点儿闪电,怎么样?事实上,人们的确在多次火山喷发时观测到了闪电,上图是在2010年冰岛南部的埃亚菲亚德拉火山爆发时拍摄的照片,研究人员目前还不能确定这种大规模放电的“电源”在哪儿。 3.球状闪电:像是一团到处流动的、灼热的火球。2012年,中国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使用光谱仪拍摄到球状闪电,两年后,研究结果发表在《物理学评论快报》上。研究人员在观测青海省一次雷暴天气并绘制辐射地图时,意外用光谱仪记录下一个难以捉摸的发光球。光球直径约5米,从地面升起,水平移动5米,之后略微升高移动了15米便消失,全过程不到2秒钟。由于是光谱设备记录了球状闪电,从而能够识别构成球状闪电的主要元素。他们发现球状闪电中包含铁、硅、钙等元素,这与土壤主要成分相同。该研究认为,球状闪电由变成蒸气的矿物质形成,但科学家认为,还会有其他的形成原因。 4.干燥闪电:发生在高海拔地区的雷暴天气中,是造成山火的主要原因。这些雷暴天气会导致降雨,但往往雨水没有接触到地面就被蒸发了。 5.云内闪电:最常见的闪电之一,像是云层深处正在举行迪斯科舞会。当正负电荷在同一云层中的不同区域聚集到足够多时,空气充当绝缘体,这两个区域之间开始互相放电。 6.卡塔通博(Catatumbo)闪电: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是卡塔通博闪电的“诞生地”。这种闪电是世界上最“守约”的一种闪电,因为一年中有超过260个晚上,它都在湖区上方的夜空中闪耀。而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100多年。一种解释说,这里之所以几乎每天都发生闪电,是因为湖区的暖空气与刮过安第斯山脉的冷空气经常相遇,导致暴风雨;另外一种解释认为,主要是湖里逸出的甲烷造成的。 7.太空闪电:这张照片是2011年从位于太空的国际空间站拍下的,当时南美洲的玻利维亚正在下大暴雨,从云层上方看闪电是这个样子。2013年,美国宇航局将一个名为“消防站”的特殊装置送到国际空间站,希望用它来捕捉各种奇特的、伴随着闪电发生的短暂发光现象,如红色精灵(Sprites)、淘气精灵(Elves)、蓝色喷流(Blue Jets)和地球γ射线闪光。-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