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林行止专栏:钻戒难保婚姻恒久远

林行止
2014-11-17 17:26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本文论及的现象似无普世性,只是题材比较新颖,憋不住要为读者介绍。美国Emory大学两位经济学教授(A. M. Francis和H. M. Mialon),不久前写了一篇论文:《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及其他童话故事——婚礼消费与婚姻短长的关系》(“A Diamond is Forever”and Other Fairy Tal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dding Expenses and Marriage Duration。可于ssrn.com免费下载),题目很吸引,所写虽然仅限于美国市场,但对中国读者或许也有一点参考价值。

        婚庆业(Wedding Industry)在美国是一门大生意,据总部设于澳洲墨尔本的市情研究公司IBISWorld的统计,今年美国婚庆业的营业额预估突破五百亿美元;专攻婚庆市场的“同心结网站”(TheKnot.com)的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美国每次婚礼平均开销(包括订婚及结婚戒指)为两万九千八百五十八美元。虽说晚婚和不结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新常态”,但晚婚不等于不结婚(异性不结婚有所增加,但若把日趋流行的同性结婚并入考虑,“婚礼”的数量应该不致萎缩);加上于骚人墨客眼中象征“爱与浪漫”(Love and Romance)的结婚,在婚庆业精心策划下早已“商品化”,意味着在我们这个消费社会,从订婚到结婚的过程中充满商机。数字反映出二十世纪以来排场奢华的婚礼热,在新世纪有再上层楼之势。

        据说今年9月21日至27日为美国的“不婚及单身美国人周”,显示“一人家庭”已成美国社会新常态。从“婚庆业”角度,这对其生意十分不利;但在自由市场,商人灵活应变,对这种现象的反应是举办“一个人的婚礼”(Solo Wedding)。以日本京都的Cerca旅游社为例,它为“单身贵族”(不论男女)提供婚礼服务,新郎或新娘可不必结婚而有婚礼的体验,新人可试婚纱(新郎试礼服)、持花束、作新娘打扮(新潮与古典任客人选择),然后可与“一众亲友”拍照志庆,最后有专人陪新人到京都风景区拍照留念,晚上还可“摆酒”宴请亲朋……由于“单身贵族”日多,这些人之中尤其是女性不乏不想真结婚却要有当婚礼主角经验之人,此一新行业因此相信会成行成市,那意味“婚庆业”不会因为人们倾向不结婚而式微!

        “结婚商品化”的蛛丝马迹,可从婚礼愈来愈奢华上清楚展示。论文指出,上世纪五十年代以还,专攻“新婚市场”的杂志(特别是《新娘》〔Brides〕)有系统地鼓吹“童话式婚礼”;同时,灌输在结婚上的开支愈多婚姻“持续性”愈长久的意识,令婚礼愈来愈“豪”。1959年《新娘》建议打算结婚的新人,起码得用两个月时间筹备婚礼,他们所应注意的事共二十二项;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这本杂志已把筹备时间增至十二个月、注意事项则加至四十四条……如此隆重其事,牵涉的细节千头万绪,准新人应付不来,遂催生了一个代客安排婚礼的行业“婚礼统筹”(Wedding Planner),可惜论文对此不着只字,显然有所疏漏。

        把结婚形容为“爱与浪漫”然后通过“宣传机器”把它商品化,充分彰显这种特质的是“钻戒”。经过钻石公司戴比尔(De Beers)的推广,它已成为订婚和结婚不可少的配件,亦是幸福婚姻的“证物”!戴比尔在这方面的拓销工作非常出色、极为成功,而转折点在1947年(论文指在三十年代末,不确,以其时二战未完,根本没有促销奢侈品的市场条件),是年负责戴比尔这个大客户的广告人Frances Gerety,想出那句于1999年被广告业圣经《广告时代》(Advertising Age)选为“世纪金句”(Slogan of the Century)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A Diamond is Forever)。此“口号”深入民间,令钻戒成为美满婚姻的同义词,自此钻石与白头偕老的姻缘结下不解之缘。据论文的考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华尔街大崩溃导致世界性经济大萧条的摧残,钻石几乎无人问津;至二战之前,只有不足百分之十的订婚戒指“包藏”钻石;到了二十世纪末,此比例已增至百分之八十!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美国人在钻石婚戒上的花费达七十亿美元。

        钻石成为结婚市场抢手货,应归功于Gerety女士那句提出时为多数男性同事反对的宣传金句,当然更与战后美国经济突飞猛进及消费者主义全面抬头有关(可惜论文对此亦有疏漏);其后那些推广钻石的“金句”如“永恒之戒”(Eternity Ring)及女性展示人格与财政独立的“右手之戒”(Right Hand Ring),均出自Gerety手笔。顺便一提,美国作家沙利文女士(J. C. Sullivan)2013年出版名为《订婚》(The Engagements)的长篇小说(没有索引及参考书目长达四百页),主角便是以Gerety为原型。笔者未读过这本小说(连简介亦不想读),无事可写;惟揣测广告公司N. W. Ayer and Son(1869-2002)一名“撰稿员”(任职期1934年至七十年代末)的生平足为小说素材,其多姿多彩不难想见。

        比起“朱古力会溶化花儿会凋谢”,钻石的“永恒”性彰彰明甚;然而,与钻石拉上关系的婚事(订婚和结婚)却与“永恒”是两码子事。据美国全国卫生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的数据,美国人在结婚后十年内离婚的比率,高达百分之四十三。婚姻生活的“永恒”度与钻石风马牛不相及,清晰可见。

        不但如此,论文的两位作者多方研究后,达致婚姻年期与婚礼花费的多寡成反比的结论,而此中最明显的是“结婚(及订婚)钻戒愈贵结婚年期愈短”(Inversely)。不少无法摆脱“传统智慧”羁绊的人,都有藉送给新娘的礼物特别是钻戒及“摆酒”的排场,以彰显新人们爱得死心塌地及炫耀财富,但高消费在“保婚姻”上并没有散发“正能量”。作者在网上对三千多名结过婚的美国人进行巨细无遗(包括结婚年期、是否有子女、谈恋爱时间短长、求婚时的感觉〔Feeling〕、婚戒及蜜月花费、出席喜宴的人数及婚礼总开支等)调查后,在维持婚姻关系上,比钻石较有效的是婚宴宾客多(High Wedding Attendance)和有新婚假期(度蜜月)。他们的民调显示,订婚戒指在两千至四千美元之间以及两万美元以上的婚姻以离婚收场的比率,分别较那些戒指在五百至两千美元之间的高一点三倍及一点六倍!

        不过,维系婚姻关系的,除了“钻戒”及婚礼开支,还与家庭收入高低、有否定期做礼拜、是否有小孩、参加喜宴人数及是否有婚假蜜月等有关。非常明显,得出肯定性答案(如高收入、经常赴教堂及有小孩等)的婚姻“持续性”较长(Lower Hazard of Divorce)。

        和“婚庆业”宣传“婚礼消费与白头偕老”(Wedding Spending with Long Lasting Marriage)有正比关系不同,论文根据民调的资料,归纳出两者可能无关但更可能有反比即花费愈多婚姻关系愈难维持的结论。

        把与婚事有关的花费和婚姻短长挂钩,虽然民调统计数字得出反比关系,但说服力仍嫌不足,比如,新人,尤其是男人的财富并未被考虑,令值两万美元的订婚戒指究竟是否“昂贵”,并无“通论”,如果新郎是早发财或富二代,两万美元不过是“零用钱”,绝对属“低消费”,而且是漫不经心的消费;那等于说假如这段婚姻不能恒久,便与“高消费与短婚姻”两不相干。其次是,随着“时代进步”,以美国为例,离婚法愈来愈宽松,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伊士华仁(M. Eswaran)在新著《为什么性别问题影响经济学》(Why Gender Matters in Economics),辟专章论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在谈及离婚对女方的财政影响一节,指出六十年代以前,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必须男女一方做出“越轨行为”,另一方才能提出离婚要求(或诉讼)。只是证实“越轨”费时费事,对急于摆脱婚姻枷锁的男女都不公平。离婚法因此与时俱进,允许“双方均同意”便可离婚,但达致“双方均同意”并非易事。六十年代后,美国多州(以至现在全美各州)通过法例,允许“没有越轨行为亦可离婚”(No-fault Divorce),那意味着只要一方“有意思离婚”,便可了结这段婚姻。这种“快速离婚法”的实施,相信才是美国人离婚率这么高的底因,而这与婚事的消费应该没有关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