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80后”大多没有父辈过得好,“美国梦”缘何渐行渐远?
原创 溪边愚人 加拿大和美国必读 收录于话题#细说美国42个
文|溪边愚人
[细说美国]系溪边愚人在《加拿大和美国必读》公众号开设的独家专栏,版权️归加美必读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1933年,小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聊天前那一刻。Corbis/Getty Images。
1933年,小罗斯福总统刚就任不久,一位去白宫拜访的客人对他说:“总统先生,如果您的计划成功,您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如果失败了,您将是最糟糕的一位。”
小罗斯福回答说:“如果失败了,我将是最后一位(美国总统)。”
小罗斯福成功了。他的“新政”不仅为美国走出经济大萧条打下了基础,而且还成为美国随后几十年持续繁荣的基石。小罗斯福也赢得了与华盛顿和林肯并驾齐驱的地位。
2021年陷于疫情的美国,与1933年的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至少是贫富差距的程度几乎等同。
小罗斯福和拜登都看到了美国所处的危境,最大的威胁就是巨大的贫富差距。
一、80年代开启了一代不如一代的趋势,美国梦在破灭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了“美国梦”的概念,就像一本书里面描述的,“这一片土地会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更富有,更丰满”。就是说这是一个提供向上移动(upward mobility)机会的社会。
有那么几十年,真的是这样。人们都相信、追求也实现了美国梦。但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人们感觉美国梦渐行渐远,但似乎没有令人信服的数据来证明。
直到几年前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家Raj Chetty带领的一个团队得到了一组堪称金矿的数据。这是几百万跨越几十年的税单,有关隐私的内容都被去除了,但保留下了家庭的代际联系,就是说,保留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那条线。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完整的数据可以比较同一个家庭两代人的收入。
当Chetty团队开始发表研究结果后,《纽约时报》记者David Leonhardt建议他们建立一个美国梦指数。Chetty团队接受了这个建议,以两代人30岁时的收入情况为基准,比较代际间收入情况的变化趋势。
这一研究的结论属于近些年引人深思的研究成果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代人经济状况的变迁。(这一组图片均为《纽约时报》网站截屏。)
上图显示的是出生于1940、1950、1960、1970和1980的人30岁时的收入比其父辈30岁时收入更高的几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出生于1940年的有92%的人30岁时比父辈30岁时的收入高。出生于1940之后的人,这个几率逐渐降低。
到1980年出生的人,只有一半的人能比过父辈了。
再看看如果细分这些人属哪个阶层能得到怎样的信息,如上图。还是先看出生于1940年的。只有不到10%的人的收入不如父辈,但这部分人却是出生于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也就是说,他们的父辈属于社会中最富有的一群。他们收入不如父辈高往往是由于没有子承父业,没有做生意,而是选择做医生、律师或教授等职业。他们虽然没有父辈富有,但他们依然是属于高收入层,所以这群人的收入“降低”不需要社会的关注。
但是1940年后出生的情形就不同了,特别是低收入群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收入不如父辈高,到1980年出生的,底层30%收入的人都比不过父辈,这就相当令人担忧了。专家分析认为造成1970年出生的人情况不如以往的原因是1990年代能源危机致使美国经济发展减慢。
1990年代之后的每况愈下则归咎于经济的全球化、新型技术的诞生、政府对富人税收的放宽、工会组织被削弱,以及教育投资、包括技工技能培训的削减。
综合来看,经济发展的减慢和贫富差距的拉大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学者们又做了模拟,把1980出生的与1940出生的比较,以1940的为基准,一个模拟状态是让1980的经济增长与1940相同,另一个是贫富差距相同,看这两者哪个的作用更大。由下图可见,贫富差距的作用大得多,也就是说,贫富差距的增大是造成子辈收入不如父辈的最重要因素。
这一研究第一次清晰明白地给出了美国梦正在破灭的报告:1980年后出生的人,大多数不如父辈过得好。这样的结果怎么说都是不对头的,这个社会绝对是有病了。
二、里根的减税政策加大了贫富差距,所谓的涓滴理论根本不存在
里根总统推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尤其是给富人减税。这也是共和党的基本理念,理由是如果富人手里钱多了,就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穷人就也同时得益了,这就是有名的trickle-down theory:
财富会像涓涓细流一样,从高处向低处滋润,高处的富人有了盈余,低处的穷人也会被眷顾,是谓涓滴理论。
这个涓滴理论听起来蛮有道理的,只是事实究竟如何呢?很多研究表明,里根的减税的确造成了一些经济走向的转折,只是,正好与涓滴理论相反。
上图是一个实际收入比较图表。60年代至80年代,顶部1%与底部90%的实际收入增长趋势差不多。但80年之后,底部90%只增长了0.7%,而顶部1%增长了2.3%,是底部90%的人的增长速度的3倍。
下图说明了富人收入来源的比例,多少来自企业、多少来自金融市场。此图清晰地表明自里根的减税政策之后,富人越来越多的收入来自于金融市场(最上部的白色和花色部分),而不是企业(中间的浅灰部分)。
2019年,收入是顶层5%的人中,仅26%的收入来自企业,71%来自金融市场。而这种收入来源的变化,更促使富人不愿意投资企业,也不愿意投资劳力市场,底部劳动资源的技术水平和收入就走向不断下降的恶性循环。
这次疫情更放大了这样的贫富收入区别。在大量底层的人因为疫情失去工作的同时,大约650个亿万富翁的净资产增加了超过1万亿美元。
至此,有一点已经明白无误:涓滴理论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象,没有数据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拜登就职后明确表示,我们不再相信涓滴理论了,因为从来就没有这回事。现在必须从下往上建立新的经济体制,要直接让底层和中间的人受惠。
三、直接提升底层收入才是正道
说起来很有意思,如果一个人该得到什么,给就是了,为什么必须通过涓滴的方式呢?说到底,涓滴理论透露的一个丑陋信息是:底部的人不配得到比较慷慨的分配,必须以额外的努力去获得。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可以大笔大笔给富人减税,却不能让处于经济底层的多分一杯羹。
现在拜登政府希望提高联邦最低工资,阻力重重。太多人无视这样一个事实:7.25美元的联邦最低工资自2009年就再没动过。只是考虑通货膨胀,到2021年也应该是12美元了,如果再考虑生产率的增长,今天的最低工资就应该是24美元。现在要一步到位也许不合适,但是对15美元也拼命反对实在没有道理。顺便说明一下,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只要提高工资的幅度不过分大,所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造成企业少招人甚至裁员的说法,是一个没有证据的迷思。
疫情期间,不少人选择拿救济而不去工作,招来严厉谴责,而且还作为救济款太多的理由,说把人养懒了。底层拿到的救济款难道不是仅够活下去吗?如果这样的钱就超过或接近平时工作的收入,难道不是说明“正常”的收入不合理地低吗?怎么思维总是走在那个方向,总是认为钱给太多了呢?难道穷人就连喘口气的资格都不该有吗?民主党这一次口号喊对了:全职工作的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就是不对的!
底层的人长期承受经济压力,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无论是物理还是精神健康都极其受损害。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9年的一份工作报告,最低工资提高10%可以使受教育程度有限的成年人的非药物自杀减少2.7%。也是2019年,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小时工资增加1美元,从2006年到2016年,自杀人数可减少大约8,000人。
更重要的是,过分的贫富差距,付代价的是整个社会。沃尔玛巨额盈利,但其员工家庭却必须靠政府福利生存,就是一个例子。美国每年的儿童贫困成本在8000亿美元至1.1万亿美元之间,这个数字是考虑到这些孩子成人后较低的生产力,增加的犯罪成本以及与贫困家庭中儿童成长相关的医疗费用的估计值。
现今的美国社会,太多的问题必须靠二次分配,即福利等来补救。但二次分配不仅弊病多,而且有长久的负面作用。比如,一次分配的提高鼓励买房,二次分配只能提供临时住房;一次分配提升社会、阶级地位,对下一代有着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二次分配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还可能养成他们吃福利的习惯;一次分配能够从根子上减弱社会的不公因素,二次分配不仅治标不治本,而且当一次分配不公时,还造成“劫富济贫”的假象;一次分配是真正提供“向上移动”的美国梦的机会,二次分配只是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无法帮助弱势群体爬出贫穷的深坑。长此以往,必定激发阶级矛盾的不断尖锐化。
四、谁有资格决定如何进行收入分配
不久前看见一个右翼做的视频,里面理直气壮的一句问话恰恰是我一直问的:谁给你权力说收入就是必须这样分配?当然,视频里问的是,为什么左派认为有理由增富人的税。那么我也同样问,为什么有理由可以减富人的税?当初里根大幅减税是以涓滴理论为理由的,就是说要惠及所有,包括底层的。现在事实证明底层没有被惠及,而且证明了涓滴理论不存在。
1981年,里根把最高收入那一档的税率从70%降至50%,然后又在1986年降为28%。
既然当初减税的理由不存在了,从逻辑上说,是不是应该回到里根之前的纳税水准啊?
没有数据依据的情况下如此大幅降税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怎么说也得慢一点来,一步步走,有足够的实际效果才能走第二步。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哪怕不退回去,至少也应该止步。
1950—1980期间,美国经济增长相当快,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尤其重要的是,在此期间,几乎所有人的收入都翻倍。这才是真正的民享,这样的分配才是合理的。所以现在应该走的方向是,比照里根之前的政策做调整,顶部税收要提高,其余部分的收入要增加。
那些能够获得巨大个人收入的人,靠的不仅是个人的努力,才智和运气,还依赖于整体社会环境,依赖于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机会和安全保障。
几天前读到一个新闻,说总部设于爱荷华州马里恩郡(Marion)的一家叫Weiler的沥青摊铺设备的制造商难以找到工人,主要原因是那个边远地区没有宽带互联网,没有人愿意去那里工作。
都说小罗斯福所有政策中对改变美国人生活作用最大的一件事,是把电网铺设到了美国的每一个角落。拜登说了,现在与电网相当的就是宽带互联网,他要做这件事,让所有美国人都能享受到宽带互联网服务。(编者注:白宫表示,美国目前还有3000万人上不了网。)
很多不盈利的事情只有政府才会去做。这些都需要钱。所以,提供服务和适当收税,包括让富人也公平地承担自己那份,都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高收入的基本上都享受了在家上班的待遇,冲在最危险的第一线的,除了医护、警察等,就是那些收入最低的服务性行业的员工了。希望疫情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到服务性行业也非常重要,这些行业的员工也应该得到合理的收入。一句话,所有行业的人都应该获得能维持人的尊严的收入。
没有谁有权力说应该如何进行收入分配,一切由选票决定。涓滴理论无非就是忽悠选票的手段。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数据辩论、用逻辑推理、用理念说服人。当然,信者恒信,能够被说服的只是一小部分。
五、让盖茨多交税,还是让他做慈善?
美国已经有几位巨大财主誓言要在有生之年捐出所有财富。比尔·盖茨是其中之一。有一种说法,富人的钱还是应该让他们自己做慈善,不应该交到政府手里。说到底,就是对政府不信任。里根的“政府不是解决方案,政府才是问题”的理念深入人心。只是,这又是一个没有事实基础的理念。这是一个大话题,这里只简单说几句。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就是长期的无政府状态造成的。小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就是用政策来规范市场行为,包括收入的分配。结果带来了美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不仅经济成长好,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分享了成果。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后来在政策上松绑的结果。如果不去除新政对银行管理方面的政策,2008年的金融危机根本就没有产生的条件。
今年2月德州经历了暴风雪和严寒,发生了几乎是全州规模的断电,且无法短时间内修复。为什么?就是因为德州为了拒绝联邦政府的管制,坚持搞独立电网,不与其他州互联,而这个共和党控制的保守州又给了私企太大的自由。电力公司为了省钱防护措施能砍就砍,最后给居民带来的是天文数字的损失,远远超过防护措施的费用。这就是拒绝政府作用的结果。
类似的例子非常多。美国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大灾难,都是政府政策缺席的后果。另外,不要以为私企就不会乱花钱。任何有点规模的私人公司的员工都见识过公司大把浪费的时候和巨额资金打水飘的项目。而且因为私企的利益不一定和公共利益一致,很多时候,不受管制的私企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所以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
前文已经说过,面对美国目前巨大的贫富差距,需要解决的是一次分配问题,用二次分配来补偿一次分配的不公有很多弊端。而慈善就是一个以二次分配代替一次分配的手段。所以,必须拒绝走入这样的死角。
福特基金会总裁达伦·沃克(Darren Walker)在专业从事慈善事业多年后的结论是,这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不仅因为是治标不治本,更因为过分关注“标”的做法还有掩盖“本”的嫌疑。他下面三句总结对目前盖茨之类慈善机构的动机给出了入木三分的写照:
Inspire the rich to do good, but never never to tell them to do less harm.
Inspire the rich to give back, but never never to take less.
Inspire the rich to join the solution, but never never accuse them to be part of the problem.
我意译如下:
激励富人做慈善,但永远不要告诉他们从(一次分配中)减少伤害做起。
激励有钱人回馈社会,但永远不要叫他们(一次分配时就)少拿一点。
激励富人参与解决方案,但永远不要指责他们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我们不是反对慈善。但是,我们不能依赖慈善,也不能用慈善取代公正和公平。而当慈善成为公正和公平的障碍时,我们更必须质疑这样的系统。
六、富豪们要的是钱吗?他们要的是权力
2019年底,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初选候选人之一,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提出了对富人征收更高税率的计划。可能因为当时沃伦人气很旺,有初选出线的迹象,她的税改计划触到了不少人的神经,盖茨也是其中之一。
《纽约时报》报道说,民主党提出的增税政策让亿万富翁感到紧张。(《纽约时报》截屏。)
盖茨公开说,沃伦的税改是不合理的。他说不是不愿意付税,而是强调税率太高就失去了激励机制,人们就没有冒险的动力,没有创业的热情了。
可能因为他的公开发言招来了太多批驳和谴责,几天后盖茨再次表态,说像他这样的人应该付更多的税才公平。
问题是,盖茨的微软创建于1975年,当时个人收入的最高边际税率为70%(现在是37%),那时资本收益和公司收入的税率都明显高于现在的水平,而遗产税的征税幅度也要大得多。
沃伦的税改计划比1975年的水准低多了。既然当初的税收政策没能阻止盖茨创业,为什么现在民主党并不极端的税改会让他坐不住呢?更何况他的钱早晚是要全部捐掉的,多交点税又何妨?
上图显示,美国顶尖收入1%和0.1%的人现在所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已经与当年大萧条时期相当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再看看脸书的CEO小扎。脸书的商业行为明白无误地说明了,“发财”是脸书非常重要、很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据早期与小扎一起创业的伙伴说,小扎不是一个在乎钱的人。他的行为似乎也符合这样的说法。他已经非常富有后还是开着一辆破车。看他的衣着,给人最深印象的恐怕就是什么牌子都不是的灰不溜秋的T恤。再说,就个人消费来说,包括让下一代也能够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像小扎这样资产级别的人,财产减半,或者只剩下10%,甚至1%,有区别吗?
这就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这些人要的已经不是钱,而是巨大财富所带来的东西:权力。他们个人并不需要这些钱。他们可以做慈善,但不能放弃掌控这些钱的权力。
据说,盖茨开始经营自己的慈善机构后,具备了对世界的影响力。全世界头头脑脑的人物,他想见谁就能见谁。
我丝毫也不怀疑盖茨做慈善的初衷,甚至相信他至今也没忘记自己的初衷。但是,他的钱太多了,也就是说他的权力太大了。政府权力很大,但政府是受到民众监督的。私人或私人机构权力太大却没有对应的平衡机制,是很危险的事情。
七、结语
共和党2020年输了大选后,不是总结经验,检查自己为什么失去选民,而是开始了又一轮压制选举的行动,剥夺投票权是反对美国民主的行为。
就像1933年小罗斯福说的,如果他失败了,美国就完了,拜登今天也是面临不成功便成仁的局面。所以他没有选择。美国的贫富差距和种族歧视都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边缘,再不大刀阔斧做根本的改变,后果不堪设想。
拜登任重而道远!
参考资料
https://www.nytimes.com/2016/12/08/opinion/the-american-dream-quantified-at-last.html
https://chineseamerican.org/p/13581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wonk/wp/2016/01/06/what-top-researchers-discovered-when-they-re-ran-the-numbers-of-income-inequalit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come_inequality_in_the_United_States#:~:text=When%20measured%20for%20all%20households,households%20to%20lower%20income%20households.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5/opinion/john-thune-minimum-wage.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10/opinion/minimum-wage-mental-health.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16/opinion/sunday/biden-america-plan-poverty.html
https://www.nationalacademies.org/news/2019/02/child-poverty-rate-could-be-cut-in-half-in-next-decade-following-proposals-in-new-expert-report
https://www.nytimes.com/2019/11/08/opinion/sunday/bill-gates-warren-tax.html
原标题:《“80后”大多没有父辈过得好,“美国梦”缘何渐行渐远? |细说美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