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互联时代|黄震:互联网金融——“一切才刚刚开始”
作为国际金融论坛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人,中央财经大学的黄震教授常走在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前沿。
黄震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说,他看到了互联网大潮席卷而来。而他所能做的,仅仅是高喊一声。
黄震向来鼓励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创新,强调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控,关注P2P行业的动态。他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战役式爆发,依托于广阔的土地面积和巨大的人口基数。长期以来正规金融行业抑制民间需求,形成了五十万亿的民间资金堰塞湖,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民间资金提供了新的理财渠道。
谈及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估值,黄震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估值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它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但是数据却有价值。“大数据是未来的金矿”。
互联网金融离泡沫还很远
澎湃新闻:您常常谈到有关互联网金融的话题,是什么原因使您对这个话题如此感兴趣?
黄震:我已经看到了互联网大潮席卷而来,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研究、思考、探讨,全因我觉得,如果我不及时高喊一声,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互联网大潮已经来了。但我所能做的,也仅仅只是高喊一声。
澎湃新闻:你觉得中国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有哪些成因?
黄震:第一,中国依托广阔的土地面积和巨大的人口基数,在互联网时代战役式爆发。第二,(中国的)传统金融未覆盖太多人群,留下百分之八九十的巨大空间给互联网金融发展。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发展)正规金融行业抑制了民间需求,形成了民间资金堰塞湖,积累了巨大的势能,有五十万亿的民间存款,却找不到投资途径。而互联网金融则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投资理财渠道。
澎湃新闻:目前海外的互联网金融的程度并没有中国发达,传统的金融行业比如银行、保险、证券,依旧遵循着相对闭合而安全的老路。
黄震:这个前提是不准确的。“海外”并不是铁板一块。从第三方支付到互联网理财,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但是他们(西方国家)过去的传统金融服务具有普惠性,已经覆盖了大多数人群,所以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爆炸式的侵袭目前已经被传统金融行业覆盖的市场。此外,他们(西方国家)的人口规模有很大局限性,不够支撑起一个大市场。美国人口总共只有三亿多人,而中国仅网民就有六七亿人,等同于两个美国市场。
此外,境外、海外的一些欠发达地区,如非洲肯尼亚的互联网金融也走在世界前列,他们的手机支付系统比我们早(发展)了很多年。所以不能沾沾自喜。
澎湃新闻:你在此之前预言过,未来互联网金融将超过10万亿规模,这个资金规模是否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泡沫?
黄震:互联网金融现在离泡沫还非常远。如果说有泡沫,也是舆论的泡沫比较大,但从产品创新角度来看,一切才刚刚开始。特别从“两多两难“的破解来说,互联网金融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一端是小额企业融资多,融资难。另一端是普通老百姓的存款多,但是投资难,保值增值难。如何用互联网的方法进行对接、匹配、创新,还大有文章可做。融资这端以百万亿计的需求,这么多创新者、小额企业,这么多项目要融资,嗷嗷待哺,谁来提供资金?而针对民间的资金堰塞湖,老百姓有五十万亿的钱存在银行,应不应该给他一个保值增值的通道呢?互联网金融就是最便捷、最透明也可能最低成本(的通道),只要我们的技术研发跟得上,把五十万亿引导出来进入实体领域,支持经济发展,这是功莫大焉啊!
大数据是未来的金矿
澎湃新闻:您怎么看待国内的多家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
黄震:我们国家的互联网企业到境外上市,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国内的上市指标体系下,他们不可能在国内上市,于是只能去美国上市,到资本市场去引资。境外可以使这些还没有获得盈利的企业获得融资。
澎湃新闻:有一种说法是,这些互联网公司通过无盈利的商业模式和低成本的初始融资获得了进驻资本市场的入场券,您觉得他们的价格是否存在高估?
黄震:按照传统的估值方法,没盈利就意味着估值很低。但互联网恰恰是面向未来(的行业),其变现方法是钱在免费(服务)后变现,服务免费,但是数据却有价值,数据用处越多,估值价值越高,所以他的估值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大数据是未来的金矿,数据的挖掘,数据的使用就是炼金术。
阿里的几重数据,从商品交易数据到支付数据,到打的定位数据,(随着数据的积累),数据价值越来越高,覆盖领域越来越多,应用到金融领域时,从前端到信用评价,到后端的通行管理,全都可以运用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创新立足于用户
澎湃新闻:你是怎么看待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创新机制呢?
黄震:中国金融创新会产生鲇鱼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蝴蝶效应等一系列不能准确预见的连锁反应,具有不确定性,经济上可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改革。但同时,借贷方将产生新风险——不确定性即意味着风险,因此要提高预见力、检测能力、应急预警能力等。
澎湃新闻:互联网金融实现创新的着眼点应放在何处?
黄震: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为用户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为已经接受过金融服务的人提供更为快捷便利、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并正视有改进空间的地方,如额度过高、速度过慢、态度不好。为更多还没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人提供金融服务的产品、通道、场景。
澎湃新闻:还是以人为本进行的创新。
黄震:是的,互联网金融要为人民服务。这是根本宗旨,不是捞噱头,抢眼球,也不是为商家谋取不正当利益。
澎湃新闻:互联网金融会给社会带来何种改变?
黄震:它可以把社会变成“好社会”。我希望互联网金融能够惠及八千三百万残疾人,让他们享受政府红利。我曾到重庆山区去考察一户残疾人家庭,一家三口有两个人常年躺在床上,政府拨给他们的专项补贴需要到几十里外的邮政局去领取,以他们的状况而言根本拿不到。他们因享受不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以至于公益慈善没法进行下去。所以在四五年前我曾提出利用电子转账的方式分发善款,让他们能够在网上购物。同样的,也只有互联网金融才有可能覆盖山区、荒滩、农村等边远地区,让过去从未享受过金融服务的人享受金融服务。
“硬法”是行业底线
澎湃新闻:您刚刚也提到了互联网金融的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传统金融行业讲求风险控制,然而互联网金融的迅捷势必导致风控的时间被压缩。
黄震:金融就是经营风险、驾驭风险,从风险中获取利益的产业。所以无论是传统金融行业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都应当把识别风险、量化风险、管理风险列为头等大事。传统金融经营了几百年,积累了风险管理的经验,具有风险管理团队。确实,这可能是他们(传统金融行业)自认为最大的优势。但是,他们还没有转变观念,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针对互联网时代的新风险,他们还不能进行识别和量化管理,更不知道如何防范,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经验都归零。互联网企业现在的风控,还在探索之中,边发展边摸索。
澎湃新闻:也有人说,国内互联网金融的风控“基本靠拍脑袋“,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黄震: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是不合适的,比如阿里(巴巴),靠大数据支持进行信誉管理和风险管理,让小额贷款公司一年放贷上千亿。另外,P2P行业立志于探索用大数据进行信誉风险管理,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一直坚持做线上模式,利用各种方法采集大数据形成的信用评价体系的探索和努力,是不能否定的。
澎湃新闻:您一直在关注P2P行业,在您看来,这是否是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发展的趋势?
黄震:P2P技术是互联网的基本思维,点对点,端对端,不是个人对个人。有些人把P2P说成“person to person”,这是错误的,应当是“peer to peer”。P2P技术已经改变了很多行业,比如出版行业、游戏行业,现在正在改变金融行业。通过P2P平台,出借人和借款人直接对接,被称为”金融脱媒”,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供信息透明度。当然现阶段P2P平台也存在着安全隐患,需要用更高的技术进行升级。
澎湃新闻:您曾呼吁,互联网金融在加强风险管理时,不要动辄呼吁国家立法,而是要“软法”先行。
黄震:在全国人大,国务院的行政立法还不能启动之前,周期漫长、成本高、利益群体多,立法合议难的前提下,可“软法”先行。通过行业协会、商会来探索行业的自律,形成行业的惯例、标准和公约,在现代国际最前沿的法学看来,这就是一种立法。这就是“软法”,有的人也将其称为“行业习惯法”。
澎湃新闻: “软法”的底线在哪里?
黄震:底线是“硬法”。国家已有的立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企业都必须遵循。而不能以他不合理、不合情为由,就违背法律,践踏法律,这是底线。我提倡软法先行,其实这后面还有半句话,叫“软法先行,软硬兼施”。如果“软法”无效时,“硬法”就必须上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