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博新展明清缂绣书画,巨作《群仙拱寿图》等首次亮相

缂丝,古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织中之圣”之称。在之前大热的央视《国家宝藏》中,上海博物馆藏国宝级文物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亮相,让人们领略了其精美的图案和复杂的织造技术。今天下午,以上博馆藏明清缂丝书画和刺绣书画为主题的特展“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幕。
展览分为“明清缂丝书画”与“明清刺绣书画”两个部分,呈现上博馆藏中国明清缂绣精品27 件(套),辅以书画8幅(组),唤起人们对于书画与缂绣之间的联想。展出作品包括缂丝巨作《群仙拱寿图》、馆藏一级品韩希孟顾绣《花鸟虫鱼》册、沈寿刺绣《花鸟图》、沈立刺绣《草间卧虎图》等。南宋缂丝《莲塘乳鸭图》真迹因条件限制未能现身,但展厅内亦布置了其多媒体展示。
本次展览是上博继2007年“海上锦绣——顾绣珍品展”之后举办的又一次珍贵丝绣特展,除部分顾绣藏品外,皆为首次展出。

“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展览现场
步入位于上海博物馆四楼展厅,展厅以白色背景为底色,30余件缂绣书画作品如珍珠般串连其间,整个展厅虽小巧而不失典雅,与馆藏缂绣精品相得益彰。
展厅迎面第一件“作品”是一件高清放大近两倍的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照片。这件国宝级文物因曾经登上央视《国家宝藏》而变得家喻户晓,出于文物保护需要,其真迹遗憾缺席此次展览。据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研究馆员于颖介绍,它于1950年代由庞氏后人捐赠入藏上海博物馆,于1970年代在上海博物馆老馆仅短暂展出过一个月,此后再未展出。由于丝织品文物的脆弱性,它需要特制的展柜才能展示。不过展厅内巨幅《莲塘乳鸭图》高清照片,更像一个序曲,引出其后一件一件珍贵的缂绣书画作品。

现场高清放大近两倍的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缂丝巨作《群仙拱寿图》首次展出
缂丝画是缂丝工艺与书画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艺术门类。此次展览是上博首次系统展示缂丝画,此单元将展出上博馆藏11件(套),共17件缂丝画,涵盖明初至晚清的重要精品,梳理了缂丝书画的历史传承。其中有画心宽118厘米,纵164厘米的缂丝巨作《群仙拱寿图》,有清乾隆缂丝《婴戏图》、清缂丝《黄鹤楼图》、亦有作为手持精巧之物的缂丝画纨扇等。

“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展览现场
缂丝技法最早源自西域的缂毛技术。唐代的缂丝织物多为丝带等实用物品。北宋时期,缂丝织物主要用于装裱,制作书画的包首或经卷的封面。“南宋时期,由于皇帝的喜爱,缂丝织物逐渐从实用、装饰领域转向欣赏性的艺术品,创作了一批的‘缂丝画’,艺术成就极高,形成了缂丝艺术史上难以逾越的一个高峰。”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研究馆员于颖说。

“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展览现场
缂丝在宋代汲取绘画艺术表现手法和观赏方式后呈现出新的样式,缂与画的技艺互通互补,相得益彰。
明清缂丝继承宋元缂丝书画气韵,题材则人物、山水、花鸟等俱全。颇具特色的一类有气势恢宏的巨幅画作,多以山水、楼阁和人物为题材,如仙凡故事或山水名胜等。如此次展出的清缂丝石湖赛龙舟图、清缂丝《黄鹤楼图》。

明末清初 缂丝 花卉册 之一

明末清初 缂丝 花卉册 之一

明末清初 缂丝 花卉册 之一

明末清初 缂丝 花卉册 之一
另一类则心思营巧,以雅致的小幅画卷、册页或者扇面为样式,力求每一处都精工细作,方尺之间所见竹石、花卉和虫草等,摹画如真,缂绘难辨。如明缂丝《花鸟图》、明末清初缂丝花卉册(六开)。

明 缂丝 群仙拱寿图 纵 164.5 厘米 横 118.6 厘米
此次展出的缂丝巨作《群仙拱寿图》是明代宽尺幅缂丝的代表作。据于颖介绍,这是一件明代缂丝作品以宋代珍本图为粉本缂织而成,尺幅宽阔罕见,气势恢弘。由于尺幅宽大,连续不断,需要两米的特种织机织就,技法,配色方面讲究,织就过程中需频繁换梭,因而织的速度也非常慢。
《群仙拱寿图》画面以传说中西王母于寿辰之日,在瑶池开蟠桃盛会,众神仙纷纷前往为其祝寿为主题。位于中心位置是一寿星老者端坐,背靠青山峻岭,侧身回望,似引路相邀众仙前往祝寿。他周边不仅有八仙,还有赤脚大仙、麻姑、梅花仙、和合二仙和东方朔,共计15位暗合长寿寓意的仙人们相伴携来,于瑶池岸边拱手奉献并恭候位于画面左上方御驾鸾凤而来的西王母。
董其昌曾为韩希孟顾绣《花鸟虫鱼》册题跋
展览第二部分首次展出上海博物馆馆藏16件(套),共28件刺绣书画。其中不仅有顾绣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代表作品,如馆藏一级品韩希孟顾绣《花鸟虫鱼》册;还有一件珍贵的明代宫廷绣佛图,由安喜宫施,为明宪宗二十五岁生辰祈福用,是目前罕见有明确纪年和用途的宫廷用画绣之物。除此之外,晚清著名沈氏姐妹的早期作品也从未展出过,如沈寿刺绣《花鸟图》一套四幅和《楷书七言诗文》一对,以及稀见的沈立刺绣《草间卧虎图》。

明 安喜宫施 刺绣佛像图
明晚期诞生于上海露香园的顾绣声名远播,绣者通晓绘画,所绣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无所不及,时称“露香园绣”。绣时丝取细绒,手执毫针,胸中有画稿,落针见丝理,以丝敷彩,运针如笔,令人望之似书画,近察乃知为女红。当时后世,嘉誉卓然,坊间竞相摹绣,延绵至今四百余年,江南画绣无不以顾绣自比。

明晚期 韩希孟 顾绣花卉虫鱼册 之一
此次展览展出的馆藏一级品韩希孟顾绣《花鸟虫鱼》册可视为顾绣艺术的高峰。

明晚期 韩希孟 顾绣花卉虫鱼册 之一
韩希孟,顾寿潜之妻,系顾名世之孙媳,为顾绣名家,其作品世称“韩媛绣”。绫地彩绣《花卉鱼虫》册页,四开,分别为《湖石花蝶》《络纬鸣秋》《游鱼》和《藻虾》,所绣均为池边生趣的秋色小景。花虫鱼虾都是水生野长,她于平常中见得雅致,将不起眼的一草一花、昆虫鱼虾的一惊一乍、欢喜与争斗的瞬间活灵活现地绣出,尤为天真烂漫。

明晚期 韩希孟 顾绣花卉虫鱼册 之一
册首题签“仿宋元名笔绣册”,钤“顾氏家藏之宝”朱文方印,册尾有崇祯九年(1636)董其昌和崇祯十二年(1639)陈子龙题跋各一篇,又附民国谭观成题跋一篇,作于“戊子(1948)秋日”。董其昌题跋曰:“韩媛之耦为旅仙,才士也。山水师予,而人物、花卉尤擅冰寒之誉。绣彩(采)绚丽,良繇点染精工,遂使同侪不能望见颜色。始知郭景纯三尺锦,不独江淹梦中割截都尽,又为女郎辈针锋收之,其灵秀之气,信不独钟于男子。观此册,有过于黄筌(荃)父子之写生,望之如书画,当行家迫察之,乃知为女红者。人巧极,天工错,奇矣、奇矣 ! 丙子首春,董其昌题。”

明晚期 韩希孟 顾绣花卉虫鱼册 之一
东华大学教授包铭新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中国古代刺绣有两大高峰,一个高峰期是明晚期诞生于上海露香园的顾绣;一个是清末民初江苏沈氏姐妹在传统书画绣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和摄影艺术,创立出的“仿真绣”。露香园顾家有很多人都会刺绣,然而韩希孟是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刺绣作为工艺美术,要跟书画成就相媲美的话,需要创作者有很高的诗书画艺修养。而韩希孟的丈夫正是董其昌的学生,董其昌也非常关注韩希孟的艺术,为她的刺绣写过多次题跋,对其评价很高。

现场展出的明晚期韩希孟顾绣《花卉虫鱼》册
据于颖介绍,顾绣《花鸟虫鱼》册是韩希孟40岁左右的作品,也是她艺术成就的最高峰。这一时期的韩希孟已经不计较外界声名,只执着于自己的艺术追求,因而针法气息非常平稳,富于变化。而且选稿都是她自己创作的,描绘的是庭院小景,将一虫一鸟、一惊一乍之感活灵活现呈现出来。韩希孟作品的存世量非常稀少,除了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院收藏有她的顾绣作品。
南宋缂丝杰作《莲塘乳鸭图》以高清图片形式亮相
作为南宋朱克柔缂丝画中的杰作,《莲塘乳鸭图》画幅极大,色彩丰富,丝缕细密适宜,层次分明。经庞元济收藏,钤“吴兴庞氏珍藏”、“虚斋秘玩”、“莱臣审藏真迹”印记。庞元济《虚斋名画录》、朱启钤《丝绣笔记》著录。

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莲塘乳鸭图》全幅以彩色丝线缂织而成。图中双鸭浮游于萍草间,有乳鸭相随,白鹭在侧,翠鸟、红蜻蜓点缀其间。坡岸青石,质感凝重,周围白莲、慈菇、荷花、萱草等花草环绕,色彩雅丽,线条精谨,生趣盎然。作品中所有花卉虫鸟都极为写实,应以实景写生而成,画风受院体画派影响。图中各种动植物大小体型比例逼真,莲塘的场景时间也能根据乳鸭大小, 以及莲塘周围花卉的花期推定为6月底至7月初春末初夏之景。
此次展览其真迹因条件限制,不能现身展厅,但上博策展团队在展厅中放置了高清放大近两倍的照片,观众也能清晰看到这件作品的绝代风华。此外,观众还可以扫码获取“朱缂法”的导览说明及3D视频,一窥其神乎其神的缂丝技艺。
展柜进深缩短,观众可近距离看文物
上海博物馆此次展览在展陈方面也做了一些创新。

展览开幕现场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讲话
由于织绣书画类文物异常脆弱,文物保护要求较高,在综合展览陈列和文物保管两方面的需求之后,上海博物馆为已装裱的缂绣画片专门设计制作了文物安全镜框。其中,为明代缂丝《群仙拱寿图》这样超过三平米、超大尺幅的作品制作巨型文物安全镜框,在国内尚属首次。

“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展品局部
以往观众难以看到丝织文物上的许多精彩细节,此次特展为让观众观展有新体验,策展团队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在灯光布控、挂靠布展、温湿度等多方调试下,实现了展柜进深缩短近一半距离,基本保持画面距观众30厘米,观众能像文博专家一样近距离看文物。

现场展示的传统缂丝织机
展厅中还置有一台传统缂丝织机,使观众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缂丝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博研究人员为展览特别制作的缂丝织机复原3D视频,首次清晰呈现织造中“通经回纬”的特殊工艺细节,并独家动态呈现10种主要缂丝技法,展现缂丝工艺的珍贵与独特。

现场展示的传统缂丝织机(局部)
考虑到缂绣文物的脆弱性,展览时间仅为两个月,部分珍贵文物将于5月31日、6月28日进行轮换。
据悉,此次展览将于5月21日免费对外开放,并持续至2021年7月18日。

- 距梦想一步之遥
- 王毅展望二十国集团合作目标
- 中美同意就彼此关心的问题保持沟通

- 2025年2月电影总票房破150亿,《哪吒2》成绩亮眼
- 抖音副总裁回应多位高管将退休和离职创业:不实信息


- 10流水线上的职校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