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国伊顿公学校长携2亿奖学金揽才,明确不在中国办分校
日前,培养了19位首相的英国知名寄宿制中学伊顿公学的校长托尼•里特(Tony Little)携带两亿元人民币奖学金来到上海,旨在为具有卓越潜质的中国贫困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有机会接受国际名校的精英教育。
该奖学金旨在为那些有卓越潜质的中国贫困学生提供资金,帮助他们在WLSA联盟(全称The World Leading Schools Association)学校及世界著名大学接受教育,使其成为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人才。全额奖学金包含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 预计中学阶段资助金额在每人45万-60万人民币,大学阶段资助金额每人150万至250万人民币。世界名中学联盟理事会主席托尼•里特和欧盟教育基金会主席Berry Bock 为2名即将进入高中和大学的学生分别颁发了45万元和100万人民币的奖学金,后者颁给了复旦附中学生闫呼和。
作为WLSA七位常务理事之一,复旦附中校长郑方贤告诉澎湃新闻,WLSA自2011年7月在纽约成立以来,已经有来自美、英、德、瑞士、南非、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地区的著名高中加入联盟,英国伊顿公学、温彻斯特公学,美国格罗顿中学、哈佛西湖中学和中国的复旦附中、北京四中等都在列。WLSA致力于推动中西方学校、高中与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三年来多次举办了世界性的校长论坛、联盟学校的教师培训、学生交换活动、精英学生论坛等。
为培养更多的学生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领袖人才,WLSA联盟举办了国际高中课程班。WLSA精英奖学金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资助更多优秀学生完成高水平的中学和大学教育。
托尼•里特表示,WLSA将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为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
对话托尼•里特:伊顿办分校的前提必须是寄宿制男校
近年来,国外的名校纷纷抢滩中国的教育领地,被称为上海最贵国际学校的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是英国老牌名校,另一所英国名校哈罗公学也计划来上海开分校,而作为英国顶级贵族男校的伊顿公学,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学校培养了包括经济学家凯恩斯、诗人雪莱在内的许多著名人士。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曾就读于此,英国现任首相卡梅伦是第19位毕业于伊顿的英国首相。这所顶级名校会来上海开分校么?面对澎湃新闻记者的疑问,伊顿公学校长托尼•里特明确回答“NO”。
澎湃新闻:为什么不来中国,不来上海办分校?
托尼•里特:伊顿如果设立分校,前提是应该要非常契合伊顿的精神:寄宿制的男校。而现在上海的国际学校是混校和走读,并且教授的是IB课程。
澎湃新闻:英国有多达600多所的寄宿学校,绝大部分是私立的,您呼吁多建公立寄宿学校,为什么?
托尼•里特:寄宿制学校不仅能够为忙碌的家庭减轻子女教育的压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寄宿部应该成为英格兰学校的组成部分,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系统化的学习生活环境,孩子们在学校可以完成作业,还可以参加很多课外活动。
伊顿公学已经创办了一所公立寄宿学校(Holyport College),招收500名学生,今年9月已正式开学。这所公立寄宿学校的创办得益于联合政府力推的自由学校计划。英国的寄宿制教育是非常有特色的,而且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这种教育模式非常适合年轻人。我认为,如果能在英国全国范围内推广好的寄宿制教育经验将会让全国的孩子都受益。
寄宿制一直以来都是私立学校的优势所在,而公立教育体系内只有35所寄宿制学校。另有25所公立学校最近已经开设或计划开设寄宿部。
英国私立学校的学费近年来持续飙升。平均来看,寄宿制私立学校的学费每年大约是28000英镑,伊顿公学的学费大约是每年32000英镑。但是,公立寄宿学校是不收学费的,家长只需要支付7000至12000英镑的生活费,贫困家庭还可以享受助学金。
澎湃新闻:听说您年轻时被伊顿录取就是获得了奖学金。WLSA联盟这一次拿出2亿元设立奖学金,什么样的学生可能会入您的法眼?
托尼•里特:我来自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医院文员,父亲14岁辍学,在机场做保安。由于音乐特长,我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被免去五年学费。目前,20%的伊顿学生都能拿到奖学金。
此次WLSA挑选奖学金有3个标准:首先是学业优异;其次,有一门非常热爱的兴趣或者一技之长;然后能够适应文化和社交的转化学习。当然,中国学生必须有很好的英语水平。对比我自己以前学习的感受,虽然拿了奖学金,但是总觉得有点格格不入,所以希望WLSA奖学金能够不仅提供奖金,还能兼顾学生的心智发展。
澎湃新闻:2013年时,英国教育部长来上海考察,对于上海的教育尤其是数理化水准很赞赏,并邀请上海的小学数学老师去英国传授教学经验。如果采用中国的教育方式来改变英国的考试系统会有什么后果?
托尼•里特:试图将一种文化的模式转换到另一种文化语境下是很危险的,比如要把中国的教育系统转移到英国,或者英国转移到中国,都是不适应的。
具体来说,我觉得英国的教育系统是可以从上海的教育中吸取经验的,特别是数学。中国的中小学生从小对数学、数字很有自信,但是英国的孩子通常都觉得自己数学不好,到了中考的时候就很头疼。
但学业成绩并不是唯一。英国传统的所谓自由式教育理论是不错的,指向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政府用考试的形式评测学生也没错,可如果做得过头了,就向学生发出了错误的信息:考试是最重要的。中国的高考就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考试对于进入大学很重要,但是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却需要更多的素养和技能。如果一直只致力于学业成绩的考核,大方向就错了,英国当下的教育弊病就在此。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