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评《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一百年来党的伟大历程深刻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各方面研究和书写已经汗牛充栋,但在具体事例、局部细节上的研究和书写,却并不能说已经十分充分。关于红旗渠,更是如此。能否有一本书能够把红旗渠的故事和精神说得更充实一些、细节描摹得更细腻一些、思考得更理性化一些、文字表述上更灵动一些?社会上实际上一直都在等待。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在各种因缘际会中,我们等来了这样一本书,这就是《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老实讲,之前关于红旗渠的研究和书写,从政治与社会价值角度看,是远不够的。梳理发现,关于红旗渠的书有一些,大多受时代限制,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理性思考的偏少。近10多年来的一些作品,注重从“精神”维度关注红旗渠的多,但宣传色彩鲜明,深入思考多有不足。
一些作品从外部视角切入来解读阐释红旗渠及红旗渠精神,带上了较多流于表面、陷于空谈的缺陷,缺乏研究者、书写者应有的感情上的共通感、代入感,没有带着感情去研究红旗渠,更多的是“消费”红旗渠精神,而不能深入、具体、生动、历史地呈现红旗渠,进而理性、客观地挖掘和呈现红旗渠精神。从内部视角书写的一些作品,感性色彩又太浓了,站位不高,理性思考严重不足,特别是受眼界水平限制,质量不高,传播力不够。这些作品与红旗渠在党史、国史上所具有的地位,以及红旗渠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地位,总体上是很不相称的,不得不说是一种缺憾。
《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在弥补这些缺憾上体现了自己应有的努力。本书是少有的从红旗渠后人的角度理性思考、感性书写的作品,跳出林县写林县,史料选取真实,内容有质感,感情也真挚,特别是第一次提出了从“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的分析视角,来理解红旗渠的建造过程,理解由此诞生的红旗渠精神,令人眼睛一亮,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贡献。
从通览该书中获得的最大感受就是:幸福的确是奋斗出来的。恰如书中所言:红旗渠是当代中国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一个缩影,也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生动而具体的诠释。奋斗,就是阅读此书的关键词。
正是在“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这样一个朴素理念的激励下,林县人民开始了战天斗地的伟大奋斗,从而成功修建了红旗渠,从而使得林县的发展摆脱了自然的束缚,掌握在人民的手里,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部华章。20 世纪 70 年代周恩来总理曾无比自豪地对国际友人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工业建设方面的奇迹,而红旗渠则是新中国农业建设方面的奇迹,将二者相提并论,足见红旗渠在中央领导眼中的分量和影响。当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来到中国,常常被安排到红旗渠参观考察,其中的一个深意,就是想用中国发展的事实告诉他们:任何国家的发展,归根到底主要靠自身的拼搏奋斗。林县是如此,中国是如此,发展中国家也应当如此。从那时起,红旗渠就成为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最好例证。
如今身临红旗渠,任何人依然都会惊叹:这是一项惊艳世界的高山引水工程,也是一座巍然屹立的时代丰碑,它记载着一个崭新社会的创造激情和奋斗足迹,承载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如今依然造福林州人民的红旗渠,连同更加熠熠生辉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史上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其威力与光芒,对于我们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鼓舞激励作用。
今日之中国,正处于迈向民族伟大复兴、奋力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回望走过的路,有坎坷有波折,成就巨大;远眺前行的路,光明在前胜利在前,困难更多。在这样一个半山腰的位置,以什么样的姿态前进,成为事关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但是难道我们还有别的什么其他选择吗?没有。“船到中流当奋楫,行至半山不停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民族复兴,再重的担也要挑,再难的坎也要过,再高的山也要爬。挑重担爬高山,除了努力掌握治国理政的科学方法之外,更要有“一股子劲、一股子气”,而红旗渠精神,正是存养种“劲”和“气”的沃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特别是,在国际上对中国发展的围堵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品味并再度高扬红旗渠精神又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红旗渠精神中所包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厚重涵义,不正是中国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步入新发展阶段更加需要的精神支撑吗?面对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我们应当深刻反思:当年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还能够干成那样的大事,今天面临的条件再艰苦再恶劣,还有什么不能克服、不能战胜呢?
红旗渠精神就是中华儿女的“志气加油站”“豪情充电桩”。想当年: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现如今:中华儿女多奇志,大山金关度若飞!
作者:杨震林
定价:58元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本书从红旗渠建设者后人的视角,以“红旗渠三问”即“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三个问题为主线,详细梳理了红旗渠从酝酿到决策,从上马到建成的波澜壮阔、战天斗地的过程,努力还原描摹那个火红年代的时代背景、社会画面、建设场景,人物细节、心路历程,深刻揭示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得以建成的原因,大力讴歌红旗渠建设者的奋斗精神,集中论述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倡导每个人要认真秉持践行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新时代里建功立业、奋发有为,筑就一条属于自己的“红旗渠”。本书既可以作为学习红旗渠精神的通俗读本,也可以为开展红旗渠研学提供有益导读和理论辅导。
杨震林,河南省林州市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法学博士,长期专注于中国农村问题和政治社会学、制度经济学、传播学等方面研究,先后在《人民日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中国软科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学术界》《学海》《天津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州学刊》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现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