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展览|毛国伦的“笔墨歌舞”:让中国画“唱出”游园惊梦

王悦阳
2014-11-02 10:39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编者按】网络时代里,中国画和京昆戏曲都被冠上了“旧”的头衔,他们似乎都可以被拿进博物馆“安置”,也许是因为快节奏的生活,让年轻人,没时间缓下来听一场戏,看一个展。近日,上海中国画院正在举行“守望•展望——毛国伦七十回顾书画展 "其中有一整面墙展出了毛国伦先生各个时代的戏曲人物画,这一回,我们带你一幅画读懂一出戏,没错——中国画就有这样的功力:

 
上海中国画院毛国伦70年书画回顾展现场(一楼)        
23幅戏剧人物在二楼展厅一字排开。

        毛国伦先生是当今上海人物画坛巨匠级的人物,整个展览是其从艺半个世纪以来,一次艺术的总结,其中早年的很多现实题材的人物,完全师法于程十发先生,可以看出其非常扎实的笔墨功夫,到后来画历史人物、释道人物和戏曲人物,毛国伦先生已经有了自己的面目,在“程家样”的基础上,发挥了线条“笔歌墨舞”的作用,让他的线条具有了相当高的品质,可以说,毛国伦的人物画是线条的歌舞。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最具有毛国伦个性的就是他的戏曲人物画,要中国画“唱戏”,有很多的难点,在这方面,中国画院的老先生关良、程十发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毛国伦的戏曲人物,堪称别开生面,另有一功。

        

马前泼水 纸本彩墨 50×50cm   2002

       《马前泼水》,是昆曲《烂柯山》中的一折,毛国伦画得是计镇华和梁谷音的演出版本,可以看出是从舞台速写中画出来的,也因为有非常高妙的笔墨技巧和线条功夫,因此他的造型看似随意,但把戏的情理、人物的神态塑造的很到位,其中朱买臣和崔氏互看的眼神,通过大红袍的官服和被遗弃的崔氏百衲衣上的一点点的红做了呼应,而线条色彩的呼应之间,把戏的高妙之处画了出来,不用看剧情也知道这是“马前泼水,覆水难收”的故事,画中的两个人,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地位和心情,统统表现了出来。

        

拿高登 纸本彩墨 50×50cm 2004

        再看一张武剧《拿高登》,动态的京昆人物是很难捕捉的,但毛国伦全用的是线条,用的是像圈圈那样的短笔和柔韧的长线条相结合,整体大块面的呼应,包括彩裤上一小点的红,把这样一出非常有名的大武生戏的情节、动态、开打场面画了出来,由此可见,画家对京昆戏曲艺术是很熟悉的,这是他戏曲人物画成功的很大的因素。听毛冬华介绍,她父亲画戏前的准备工作很多,基本上每次都是买剧场做好的座位,画了大量的速写,然后在找最入画的一个情境,可见,看似随意的笔墨,均来自诗心文蕴的积累。

        

妙常 纸本彩墨   50×50cm  2002
       毛国伦对戏的热爱,他是真正懂戏的,用笔墨向伟大的京昆艺术致敬。就拿这幅《妙常》来说,从比例上看,人物是略有拉长的,但从构图和趣味来讲,恰恰表现了《玉簪记》里陈妙常身寄空门,但难舍凡心的花季少女的内心世界,那一个拂尘在背后,是孤寂,同时又不得已握着手,做礼佛的姿势,但脸上的红晕却不由自主地透出了少女向往爱情的内心。毛国伦在刻画人物时,刻意变型却又夸张有度,反而更好表现出戏曲旦角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美妙的情态。可见对于戏情、戏理,他是完全吃透,并通过高妙的绘画艺术加以表现的。

        

冥判  纸本彩墨  50×50cm  2002
        毛国伦的笔墨造型非常好,因而在画戏时特别讲究生动传神,笔笔有出处,绝不是一般的笔墨游戏。他的很多戏曲人物可谓动静相宜,比如《冥判》、《钟馗嫁妹》、《昭君出塞》和《扈家庄》,这类动静结合的戏也是最难画的,因为画笔是很难捕捉舞台上的动态的。

        

昭君出塞  纸本彩墨 48×59cm   1996
        《昭君出塞》是一出武旦剧,“武”就是要以动为主,为什么中国画可以用静止的画面表现出动的状态呢?因为中国画的笔墨线条和戏曲是相通的,一旦演员在剧场上舞起来,那种水袖翻飞的过程,本身很像一个国画书法的线条,毛国伦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笔墨功夫,所以他捕捉的戏曲人物的动态,一是美,二是准确,三是传神,昭君这种回望家乡依依不舍的眼神,马夫牵着马匹,包括领子的翻飞,水袖的动和人弯曲着的姿态,体现出马和人一起回头看家乡的眷恋与无奈,无论懂不懂戏,看了这张画,都觉得入戏、入情、入理。

        

断桥 纸本彩墨 82×50cm 1980
        除了武戏之外,毛国伦的文戏也力求神形兼备。《断桥》一图,强调黑白灰三种色调的把握,白娘子在舞台上全身素白,额子上有一点红,整个人物形象就非常出挑,小青这个角色,在舞台上的衣服是青色的,如果画面上也用青色,比重会出现问题,因此,毛国伦把小青的袍子换成了墨笔,同时,舞台上许仙的衣服是紫色的,也改成了墨笔,两个黑,其中夹一个白,特别透特别明朗,同时三个人的情绪也很清楚,白娘子对许仙虽然怨恨,但依依不舍,所以翻着“包肚”,像蚌壳一样的美丽造型;许仙对小青是怕的,小青不懂人间情爱,她对于许仙负了白娘子是持有一个非常憎恨和厌恶的态度,三个人的情态组合成一组造型,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表现的非常生动,同时笔墨的关系照顾到了枯实浓淡,大块面和小细节的处理,我认为这张画是非常精彩的一张作品。

        

打渔杀家——梅、周同台   纸本彩墨 128×123cm  2010
        《梅周同台》是一张大幅作品,这张画再次透露出毛国伦是资深的戏剧粉丝,他画梅兰芳和周信芳同台演《打渔杀家》,男旦和老生的形态画得非常准确和生动,同时用大笔触的线条回避了很多琐碎的戏曲装束,讲究整个块面的构成,尤其是这样一张大画,主要讲究气势压得住,一般来说,戏曲人物画多为小品,很少有这样大幅的,因为戏曲神韵的体现往往是趣味的、细节的东西,但这张画那么大幅还是照样压得住,主要是把梅周两位大师精诚合作、珠联璧合、惺惺相惜的情态给画了出来,这是一个爱戏人,又是一个爱画人的表现。在线条造型的把握和色彩的选择上,以墨为主,加一点赭色、朱红,把整个人物撑起来,把“梅周同台、绝技高峰”这样的主题表现的非常生动。

        总的来说,毛国伦画戏曲的特点是在把握形态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神韵的传达,因为画戏是画一个扎扎实实的戏,戏是真真实实存在于舞台上的,是不容许胡乱添改的,即使是关良的戏曲人物,看似很拙趣,其实也是非常讲究戏情戏理的。同时毛国伦先生爱戏、懂戏,能够把戏里的角色性格、剧情,乃至是谁演的、演出特点如何都画了出来,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戏曲程式动作,一招一式、手眼身法步是几百年来祖宗传下来的,和中国画笔墨程式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是经典,不容任意更改,所以毛国伦在尊重戏曲的情况下,画戏曲人物,而不是凭感觉任意画的,是在真正尊重和欣赏京昆艺术的前提下,用自己高超的笔墨技巧,再现舞台艺术的韵味,传神、传趣、传韵,用笔墨向高超的京昆艺术致敬。

        (作者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画说昆曲》作者)

        

        

        

        

        

展览信息:
展览:守望•展望——毛国伦七十回顾书画展
主办:上海中国画院
日期:2014年10月31日—11月14日(周一馆休)
时间:上午9:30-11:00  下午1:00-4:30
地点:上海市徐汇区岳阳路197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