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宗泽亚:明治维新有多痛

澎湃新闻记者 张茹
2014-10-30 20:15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演讲人:宗泽亚(历史作家)

        主题:明治时期的日本社会风貌

        时间:2014年10月18日

        主办:腾讯•大家

        【编者按】

        历史作家宗泽亚多年专注日本古代民间风俗文化及近代中日甲午战争史的研究,10月18日,腾讯•大家沙龙上,他从多个角度向读者介绍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社会风貌。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沙龙内容所做的摘录:

维新国家的面貌

        维新国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

        •政治•

        第一是政治,1889年制订了宪法,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当时这个宪法是通过学习德国的政治制度来制订的。宪法制订的时候得到了天皇的许可,而且有天皇大印,有各个大臣的签名,在颁布宪法的时候举行了大典。日本的这部旧宪法存续了57年,没有进行过一次修正,表现出日本人对宪法精神的执着。旧宪法确定了三权分立的体制,行政、立法、司法,这个政治体系维持到1946年,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美国给他们修订宪法。现在的宪法是美国人帮助日本人修订的。

        第二就是国家确定了大力发展经济这个政策。

        •交通•

        铁路是经济的一个重要代表,物流如果上去了,那么经济就会活跃起来。在清日战争的时候,大清国只有300公里的铁路线,可是日本那个时候就已经有将近4000公里的铁路线,可见日本对于铁路的发展非常重视。其次是海路,在明治维新时期的海路也是相当发达,客轮已经开始远洋了,可以通往美国及欧洲国家。

        •纺织•

        大家都知道,明治时期日本的纺织业是非常发达的,到了近代,二十年代的时候,我们也知道日本的纺织产品大量进入到中国来。

        •矿山•

        日本的石油比较少,但是日本在明治时期开了很多矿山,有铜、有银,还有金,虽然它不如其他国家那么富有,含金量那么高,但是日本在矿山业,引入了西方的一些矿山专家来帮助他们开山,帮助他们来寻找这些资源,那个时候矿业就已经是比较发达了。

        •城市下水•

        1889-1894年大阪市扩张新下水渠“太阁下水”,幅宽1.8米-3.6米,底面用石块堆砌,水泥贴缝,上面用石板封顶,累计总长达350公里。1884年东京建造“神田下水道”,以防患高发病率的霍乱,主管外侧是水泥补强,内侧是卵形砖构造,高136厘米、宽90厘米,全长4公里。现在这两条下水道,有一部分日本仍在使用,并作为国家的文化纪念财产保存。

        •机械•

        当时由于战争的需要,从德国进口过舰船,但他们通过引进西方的炮筒,自己也可以建造炮筒,这个工程规模是比较大的。还有蒸汽气缸,这些蒸汽气缸可以用于军事,装配在军舰和客船上面,运用气缸作为驱动动力。

        •马匹•

        日本的马是从蒙古传播过来的,那个马比较小,在参加军事行动的时候,它的力气小,运动速度慢,尤其是托运物资的能力也比较低。后来日本注意到这个事情,在改造日本马的过程当中下了很大力气,后来日本的马都是非常好的。各种马都是在产品改良的时候,用了不同的技术进行改良,引进有德国的品种,还有阿拉伯的品种。日本的马经过改良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许多电影中看到,一说起来都是日本的高头大马,它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日本的马在中国打仗的时候,身高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标准,达到了1米65,不够1米65的话,它不会被列入军事用马。

        •汽车•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汽车现在在世界上很有名。在明治时代,日本就制造了自己的汽车,当时皇家的一位成员,还驾驶了日本的第一辆自产汽车。

        •有线电信•

        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电信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首先是有线电信,当时一开始拿到一个电话号也是挺贵的,但是随着大家都要安电话,电话的费用逐渐降低,这个事业就蓬勃地发展起来了。清国的电话交换员都是男的,扎辫子,在日本则大多数都是女的,那时女性就已经走入社会参加工作,这也是一种新的变革。

        •无线电信•

        在一百多年前就有无线电信。日本为什么能打败俄国舰队,这里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个时候日本已经有了无线电信,无线电信已经百分之百地装在了日本的全部舰船上。而俄国的舰队只装备了60%。日本在300公里的范围内都可以互相交信,获取情报,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并不只是炮打得准。在通信方面,日本优于俄国。

        •印刷•

        现在我们都知道日本印刷的东西非常精美,它在一百多年以前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大量工作,所以有长期的积累,现在就能达到很高的印刷水平。

        •医疗•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吸收了西洋医疗。以前它也是搞中医的,但是明治维新以后,中医就不行了,医疗是以西洋医疗为标准的。我们在《清日战争》那本书上面可以看到一幅照片,在1894年的战争当中,日本就已经开始使用吊瓶给患者输液。

        •文化教育•

        日本的教育在历史上比较有名,可能我们国内还不是知道得很多。其实在江户时代,日本的教育就比较先进了。到了明治维新以后有所下降,那时国家因为财政上的困难,文化教育的起步比较慢,知道甲午战争日本取得胜利以后,日本拿到大清国的赔款,对教育进行大量投入,使得日本的孩子们都能上学。

        另外,那个时代就有女子学校,在一百多年以前,日本人对女子教学就非常重视。

        在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的教育是讲忠,讲孝,他们引用南宋文学家文天祥的“忠孝”作为校训:“忠,上事于君,下交于友,内外一诚,终能长久;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

        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非常重视师范学校的创建和展开,因为有大量的教师就可以教出大量的学生,所以各地都有师范学校。在明治维新的作品当中有大量的图片,讲日本师范学校的情形。

        日本不但注重学校教育,同时注重军事教育。日本最著名的军事院校,大家都知道有日本陆军军官学校,这是蒋介石非常想进的学校,最后只进了日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再就是江田岛海军学校,我们以前一些老同志可能看过,在1970年代日本电影叫《啊,海军》,还有就是《坂上之云》,都描写了江田岛海军学校的故事,它是训练非常严格的学校,从这里面走出了很多将军。

        •阅读•

        阅读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国民水平,如果这个国家的国民文盲多,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面貌就非常差。在江户时代,日本平民的阅读能力就相当高,到了明治维新的时候,虽然一开始有些下降,但是很快又开始铺开。这里举个例子,在日本开始讨论建立宪法的时候,报纸上不断出现让国民来讨论宪法究竟是采取哪个国家的好,大家可以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来进行探讨,相当开明。

改革对民生的触痛

        改革很好,但是改革对民生会产生触痛。

        •政治•

明治维新制定的宪法和陆军军制以德国体制为样板,甚至连德国香肠、啤酒等食品也大力引进。便有人画了讽刺画说:这岂不是将我等国民浸入在德国的锅里煮一样吗?

       •教育•

日本的教育改革期间废止了原《教育令》,颁布《学校令》、《帝国大学令》、《师范学校令》、《小学校令》,确立了日本教育体制的基础。但有人批评森有礼文部大臣将教育和学问服从于国家的教育理念。

       •地租•

明治维新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农民的地租进行了改正。这样一改正,就触动了农民的利益,所以各地会暴动,还有因为粮食问题引发了与政府方面的冲突。

       •文化大革命•

明治维新时代新政府继承了幕末“神佛分离令”,排斥佛教,禁止基督教,继而发展至“废佛毁释”的暴举,破坏了大量佛教文物。这就是日本著名的废佛毁释的文化大革命。镰仓鹤冈八幡内的佛教建筑多宝大塔也在此期间被破坏。

      •新闻•

早期明治维新的新闻并非一帆风顺,从自由化到管制令,报社新闻需通过警方审查才可以发表。一开始像刚才我们说的那些研讨国家的宪法,大家可以自由发表议论,报纸也可以报道战争的情形。可是经过那段时间以后,很多报社说得过头了,政府就出来干涉,所以有些人嘲笑明治宪法主张的民权是虚伪的谎言。

      •战争•

明治时代发生过三场战争,一个是清日战争,第二个是日俄战争,第三个是北清战争(义和团事件)。这三场战争日本人都取得了胜利,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苦难,反战、厌战、避战、拒战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困顿的底层

        明治维新前期人民的生活是比较艰苦的,在大都市的街道,贫民窟里有很多儿童。远征的士兵打仗,留守的家属也过着困苦的生活,她们还要养育子女。

        “残饭屋”是经营剩饭的小商贩。“残饭”是军队吃剩下的饭,那个时候军队还是绝对保障的,军队吃剩下的饭,小商贩通过走后门把这个剩饭收起来,然后用水洗,洗干以后进行干燥,干燥完了到“残饭屋”里向老百姓贩卖,贩卖的价钱要便宜一点。

        日本的纺织业非常发达,它从农村募集了大量的年轻女工,14岁以下者占15.3%、15岁占10.7%、16-20岁占46.4%、21-25岁占20.1%。在日本20岁是算成人,20岁以下是非成人,未成年人达到了80%。她们每日的劳动所得非常低,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薪水只有五到十文钱,非常低廉。

        明治时代结核病肆虐日本,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1910年,结核病在工厂大规模流行的时候,女工患者达到49325人,而且死的人特别多,当时结核病被称作日本的国民病。包括外交大臣陆奥宗光也得了结核病,那都是不治之症。他们有一些高级疗养院,但是老百姓是住不进去的,只有官僚才能到里面去调养。至于死难的人们,他们也买不起棺材,就装在桶棺里面,大头朝下,盖上盖,然后就给埋了。

        日本有着非常沉痛的娼妓史,在那个时代的娼妓非常发达,她们到海外讨生活,那真是一个几十万大军。1980年代中国流行过一个电影叫做《望乡》,就是描写的那个背景,很多日本妇女,有的是被骗的,有的是自愿的,到南洋去打工。她们在南洋为娼,但是她们思念家乡,很多日本娼妓最后死在南洋。现在南洋就有日本人墓地公园,这里头有日本的无名墓,很多都是娼妓的墓碑。

        (本文根据腾讯•大家提供的材料整理,经主办方授权刊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