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调查与研究|中国搭顺风车?看看这个报告再说

澎湃新闻记者 吴英燕
2014-10-29 18:5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1980-2012年,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3.4%。在同期全球经济3.2%的年均增速中,0.42个百分点来自中国。

        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潜在经济增长率将自然回落,虽然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但预计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速仍将达到6%左右。按照2010年价格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计算,到2020年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将达到15%,到2030年将达到20%左右。

        这个预测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领衔的课题组。《管理世界》杂志2014年第10期刊发了题为“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的课题报告。文章试图回答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的命题:如何客观认识中国发展在世界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在战略定位和策略上提前做好准备?

        课题组从中长期视角对影响全球经济和中国增长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利用简单的全球模型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进行模拟,进而定量测算未来10到20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专家们认为认为,未来5-10年中国将有望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即便是那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不会发生改变,中国要成为名实相符的经济强国,需做出更多努力,调整和提升中国全球战略定位,并需要相应的策略举措。”

中国的全球经济大国地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受到拖累,此后多年处于缓慢的复苏期,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稳定增长中实现了新突破。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

        课题组从六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发展对全球经济的重要贡献。

        第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根据世行统计,1980-2012年,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3.4%。在同期全球经济3.2%的年均增速中,0.42个百分点来自中国。

        第二,中国的经济增长改变了全球经济的“南北”格局,促使了全球经济重心的“东移”。课题组认为,本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在中国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比重由之前的18%左右上升到2012年31.8%。

        第三,中国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升。进入21世纪以 来,中国的创新投入快速增长。2011年全社会R&D支出总额达到8687亿元,是2000的10倍,占GDP比重达到1.84%,是2000年的2倍。

        第四,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控制通胀和稳定经济增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五,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人群正在促使中国成为全球商品和服务的越来越重要的消费市场。根据麦肯锡(2012)的研究,2010年中国的生活相对富裕的“主流”消费群体已经达到1400万户,占中国城市人口的6%,而到2020年这一群体将达到1.67亿户。从货物贸易来看,课题组认为中国不断扩大的商品进口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对全球市场需求增长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根据世行统计,1980-2012年,用美元计价的中国年度货物进口额累计增长了90.5倍,年均增长15.2%。

        从服务贸易来看,中国服务进口贸易快速发展,服务进口规模从1982年19亿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2800亿美元,增加了近150倍。

        第六,快速增长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为全球跨境投资活动注入新的活力。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计算,2005-2012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流量保持年均31.7%的快速增长水平,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5.3个百分点。

不确定性和挑战

        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贸易大国,但是课题组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战略地位的提升仍面临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首先,中国经济“大而不强”: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缺乏大宗商品国际市场定价权、金融等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能力不足等。

        其次,资源、环境制约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和环境制约进一步凸现。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消费国,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4倍。此外,中国外贸将面临日趋增多的贸易摩擦。2008-2012年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数量是308起,占同期全球的比重达到31.8%,远高于1995-2007年间的18.6%。而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势力仍继续存在。

        再次,区域合作格局大调整的压力。课题组认为,多哈谈判长期陷入僵局,多边贸易体制日益边缘化。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已成为各国开展经济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合作进入新的大调整时期,但中国的自贸区战略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经济战略思路和政策举措

        面对挑战和不确定性,课题组提出中国经济未来的全球战略定位:

        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成为全球核心消费市场和商品、服务、技术主要供给基地;从主要资本输入国到全球重要的资金提供者;从开放兼容的倡导者到一体化进程的主导者;从规则接受者到积极参与和影响规则制定;从普通参与者到核心建设者。

        在此定位下,课题组建议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准确把握中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根本方向。2020年,中国可能接近或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是中国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战略机遇。

        第二,在全球市场合理配置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能源和矿产资源供需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课题组预计今后的10年内,中国的能源和大宗固体矿场消耗仍将处于较快增长时期,并讲一次进入高峰消费阶段。因此,课题组建议,中国应在加强国内地址勘查、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的同时,综合运用投资、贸易、对外援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依托全球市场积极开发利用海外资源。

        为了提升中国产业技术水平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除了加快培育自主品牌、推动自主创新外,通过跨境并购投资和企业跨国经营,还可以获取重要品牌和技术专利。

        第三,大力培育中国的跨境贸易投资竞争新优势。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第四,努力构建中国的互利共赢国际合作体系。通过2-3年的努力,完成中韩、中澳、中日韩、RCEP等自贸协定谈判,将中国面向自贸区伙伴的对外贸易覆盖率提升到40%以上,同时为启动“两岸三地”、金砖国家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磋商创造条件;5年内择机启动并基本完成中国-加拿大、中国-欧盟双边自贸协定谈判;成功构建“两岸三地”和金砖国家经济伙伴关系体系;2020年之前实现加入TPP、完成亚太自贸区正式谈判的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第五,有效发挥中国在改革全球治理结构领域的新兴大国主导作用。中国应采取有所作为的积极姿态,主动参与国际多边治理机制改革和规则制定,更多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主张各国承担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推动参与各方权责平衡的决策机制建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