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搜索互联网到搜索病症,谷歌纳米粒子“全天候监控人体”
当地时间10月28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谷歌致力的最新事业,是通过磁性粒子如“巡逻兵”一样在人体血液内游走,及早发现癌症、可能的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等疾病的线索。配套的还有一个腕戴式传感器,能对粒子进行吸附和读数。
原理显而易见,是基于人体生物化学指标的细微变化,对疾病发出早期预警。
尽早诊断是治疗癌症等疾病的关键。许多癌症,例如胰腺癌,通常被发现时已经发展到了回天乏力的地步。
隐私权隐忧
该项目由谷歌研究机构——谷歌X实验室的生命科学团队进行。团队由安德鲁·康拉德博士领导,这位分子生物学家曾开发出廉价的HIV检测技术,现已被广泛使用。
癌变组织和健康组织之间有着显著差异。谷歌粒子将针对癌症在血液中的特定痕迹进行持续监测,在任何物理症状出现前做出预判。
项目研究已经进行五年多,但仍然面临技术和社会层面的巨大挑战。研究人员必须确定粒子的涂层,以帮助粒子”绑定“在特定细胞上。谷歌目前仍不明确系统工作需要多少粒子。此外,可穿戴设备也需要足够小,并可安装电池,以避免频繁充电。
除了技术和监管障碍,更大的阻力来自社会问题,包括隐私权争议。这一搜索巨头本就面临收集过多信息的指责,而“谷歌正在全天候监控人体”势必引发更多批评。
但是康拉德博士试图淡化谷歌力图在人体内建设一个搜索工具的大胆想法。
“我们是技术的发明者,但是我们没有将其商业化,或利用其赚钱的意图。”他说。
“我们可能将授权给合作伙伴,由其处理相关信息和安全问题,并向医生和病人提供服务。”
“这些不是面向大众的消费产品,而是由医生判定是否需要采用的医疗器械。”
粒子能自动吸附癌细胞
防病于未然是中医养生的古老智慧,西医的治疗理念也在更新。
康拉德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说,“我们正在试图做的是改变药物的被动治疗,转为主动出击和预防。”
“纳米粒子具备在分子和细胞级别探索身体的能力。”
安德鲁·康拉德博士领导的谷歌X实验室生命科学团队。
谷歌正在设计一整套纳米粒子,以适应不同条件下的癌症标记物。
它们可以自动吸附在癌细胞或者癌细胞的DNA片段上,或者可以找到血管内壁上脂肪堆积的痕迹,这些脂肪如果堵塞血管,将引发心脏病或中风。
另一组纳米粒子则负责持续监测血液中的化学物质。
血液中钾水平过高一般与肾脏疾病有关。谷歌认为,可以构建多孔的纳米粒子,当钾离子穿过时会改变颜色。
“通过将纳米粒子收集到同一位置,比如说手腕下的浅表血管,你就知道纳米粒子在你的身体里看到了什么。”康拉德博士说。
为吸附物质的纳米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式与吸附在癌细胞上的粒子大不相同。
在理论上,利用软件研究它们的运动方式,就能提供诊断结果。
作为项目的一部分,研究人员还探讨了利用磁性将纳米粒子暂时集中在一个区域的方式。
成为现实尚需时日
伦敦癌症研究院首席专家、保罗·沃克曼教授对谷歌的研究项目表示欢迎。
他领导下的课题组,正在研究利用血液中的癌细胞和癌细胞DNA作为诊断依据,并以此开展治疗。
他认为,谷歌的理念非常诱人,但还需努力转变为现实。英国广播公司(BBC)援引沃克曼的话警告说,诊断可能会增加人们的焦虑情绪和导致不必要的治疗,因此在这一方法被广泛应用前,需要“非常认真和严谨”的分析。
沃克曼的话并非空穴来风。在前列腺癌的PSA(前列腺特殊抗原)测试技术中,即使没有患病的人,抗原测试也会偶然升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