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月里》一颗内“补”外甜的胶囊丨探访《月里青山淡如画》主创

2021-05-18 11: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骨朵 骨朵网络影视

文 │ 77

《月里青山淡如画》(以下简称《月里》),改编自小说《文物修复师》,讲述的是一段养成型的“甜怼”爱情。李庚希饰演的文物修复界草根学徒、元气少女秋媛,邂逅张超饰演的表里不一反差萌修复大神秦致远,一段基于传统文化、又略带悬疑色彩的都市青偶故事,就这样在匠人文化传承悠远的苏州发生了。

李峥工作室想做中国的“匠人匠心”的念头由来已久,往前追溯的话,大概要到2013年。“因为那个时候老频繁出国,也是受过一些刺激,在法国跟当地的朋友聊天时,大家谈到东方文化的精髓会首推日本,而很少提到中国,我在那一瞬间其实是有点不服气的。”他们想要通过作品“扬眉吐气”。

而且,李峥工作室其实本就一直在寻找一个既能体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又能展示中国东方极致美学的项目,终于在2018年,工作室发现了《文物修复师》这本小说。他们把它进行二次创作,变成一部真正能够代表中国的极致美学和匠人精神的作品。

这就是《月里》的由来。

《月里》的播出平台优酷把它归纳在都市青偶赛道当中,而李峥工作室对“青春”二字的把握可谓经验十足,“写实主义青春”一直是他们致力于钻研的领域。2018年的《忽而今夏》、2020年的《全世界最好的你》都是青春剧中的高质量作品。

但跟探讨异地恋的《忽而今夏》和聚焦双向暗恋的《全世界最好的你》不同的是,以文物修复为改编骨架的《月里》,乍看之下似乎缺少让年轻受众迅速共情的内容。“传统”的文物修复,真的能吸引、该怎么去吸引年轻男女的眼光?文物修复和都市青偶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元素,又是如何融汇在一起的?

骨朵赶赴拍摄地苏州,跟总制片人李峥、制片人吴志非、导演査传谊和优酷剧集中心制片人胡可聊了聊《月里》的幕后故事。

定调:

做一颗外甜内“补”的胶囊

针对《月里》这种基调看似很“重”的题材,李峥工作室有一个处理方式:题材越”深”,越要举重若轻。

“有点像胶囊一样,它是一个讲文化传承的滋养品,但是外面的壳,有一句话叫做‘良药未必要苦口’,甚至在我的观点中良药不可以苦口,你要让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特别是年轻的女观众为主的这样一个群体,真的觉得这事儿有意思,跟她们息息相关。”

所以李峥将《月里》的表达方式定为以轻喜、偶像为主,加上很多美的、有仪式感的东西,再加一点点甜,以年轻观众更能接受的方式,将故事内核传递出去。就像一个包裹着蜂蜜的胶囊壳子,里面装着的是传统文化厚重的芯。

平衡轻喜、偶像和传统文化这件事情,在导演査传谊看来很简单。文物修复是《月里》的主线,几个角色之间的人物关系则是整个故事的核心,“简单说还是年轻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査传谊告诉骨朵。“时装剧有一个好处,就是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我首先想的一点就是怎么能够贴近年轻人的生活,让他们打开看第一集的时候就感觉是他们想要看的东西。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再把修复这个比较严肃的内容呈现给他们。”

至于呈现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才不会显得很严肃、很死板、很没趣,就是平衡的关键所在了。怎样才能让观众一开始就能够接受呢?

“首先是男女主角的人物设定。女主角是一个比较草根的女孩子,为了自己的生活会做一些妥协,对钱比较看重,但是她又有理想,说到理想的时候她是绝不退步的,这种性格的女孩子是现在的年轻人会喜欢的。而男主角是一个很专业的修复师,他有一点艺术家的脾气,这样的两个人碰撞在一起,产生的那些矛盾、笑料就会比较有趣,观众也比较容易进入这个世界里面。”立住人物关系之后,査传谊再从他们的职业入手。因为女主角想要学修复,他就可以顺势把修复的过程介绍出来。

“所以看上去还是一个轻轻松松的男女爱情故事,但是无意之中你就看到了我们精心拍摄的修复过程。”

显而易见,査传谊对拍摄青偶、甜宠很有经验,他是去年的爆款甜宠剧《传闻中的陈芊芊》的导演,据优酷剧集中心制片人胡可透露,《月里》选择查传谊的原因就在于,他特别懂女性,且有成功作品在前。

“查导的洞察力,包括他对女性观众喜好的捕捉尤其精准,我记得我们第一次碰面聊这个项目是在一个咖啡厅,他针对剧作本身给出了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尤其在女主人设、人物关系的搭建、定位、以及出场等,所谓前期“热开场”的设定,让我眼前一亮,确实能抓住用户的心,再加上他对市场的预断,所以我们当时综合各方面因素都觉得查导演最适合来拍这个项目。”

如今平台每天收到的项目非常多,对于剧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在变,用户的喜好在变,如何能在激烈的环境中嗅到好项目,并找到适配的团队去落地尤其重要。平台选择査传谊的原因在于他懂市场、有判断,也特别擅长捕捉女性用户的high点,这些high点可以迅速让用户产生共鸣、找到共情感。

胡可记得,査传谊有一句话很打动自己:他想把这么一个厚重的东西,用他的轻松的方式表达出来。

除了文物修复,在《月里》中还有国潮这个标签。提起这个标签在剧中的由来,制片人吴志非表示,用轻松的方式传达厚重、让年轻人接受是整个主创团队都在思考的问题,而近两年古风、国潮日渐兴起,尤其是在B站、抖音等平台,这些国风元素更是热搜的常客。这样看来,它们也可以是《月里》贴近年轻观众的一种方式。

“所以在我们的剧里,一些中国元素,比如汉服,男女主都会涉及到。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引领一些潮流,无论是对服饰风尚的引领,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引领,都能做到让年轻人觉得时髦。”

选角:

痛苦“配平”,历时十个月

《月里》的剧本做了一年半的时间,来来回回改了不下十稿,而且文物修复这个题材,找到一个合适的编剧是极其难的。吴志非他们共找来了三位编剧,其中两位是夫妻,他们长期受文物保护、修复专业熏陶,专业度高、相关经验丰富,负责把文化底蕴做实。

而为了让年轻观众更能接受文物修复的内容,李峥工作室的编剧张影、同时也是电影《你的婚礼》的编剧也加入了进来,负责把控年轻人喜欢的桥段。三位编剧各负其责。

跟原著相比,《月里》的人物设定略微有所不同,尤其是男主的人设,主创们增添了更多的反差感,女主也更偏古灵精怪一些。除此之外,《月里》将原著的故事载体秦简改编成了书画,女主在修补书画的过程中和画中人产生了呼应。一整幅画的十二个故事里,包含很多小悬疑点的设计,还包括男女主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解决画中人的遗憾。这些都是《月里》为了配合影视化所做的改动。

“但是它的精神内核没有变,”吴志非表示,“我们当初看中原著也是因为那种非常甜美的师徒恋爱,包括学徒女主跟随男主的一路成长、她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这些都是原著里的,我们只不过在人设上做了一些改动。”

很多人对00年的女主角李庚希搭88年的男主角张超表示好奇,在李峥看来,CP感其实分很多种类型。“这一部是师徒情,我们经常说《月里》有点像现代版的《花千骨》,所以一定要有老师跟徒弟的感觉。张超他是一个匠人师父,配一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他们俩在感情递进过程中就会形成特殊的CP关系。而周峻纬是另外一种类型的男二,进入到了这对CP关系当中。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火候掌握好,才会出来最合适的人物。”

李峥工作室选演员有一个“三原则”,第一是演技为先,“演技保证的是真实感,真实感之后是代入感,代入感之后是观众的信念感。你出场的前三集,观众有没有相信你是一个文物大师、你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很重要,所以演技是根基。”

“第二,我们看你这个人的气场、说话方式、表演方式是不是符合我剧中这个人的形象,你跟角色的贴合度有多高。像张超自带师父的感觉和匠人的气场,李庚希是古灵精怪的,周峻纬带着那种海外留洋回来的贵气,他们都符合我在剧本创作中的人设。”最后一点,李峥才会关心演员们的流量、影响力,还有颜值。他们也会听取平台合作伙伴和同事们的意见,包括内部也会做很多的用户调研,但主要还是按照三原则去甄选的,从《忽而今夏》到《全世界最好的你》再到《月里》都是如此。

“包括试戏,包括你见演员的时候,你要跟他们去聊,你就能捕捉到他们对这个项目的热爱。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的时候眼睛是可以说话的。所以我们希望演员的演技不是从脑子出发的,而是从内心出发的。”

《月里》的剧本创作历时一年半,选演员也有十个月之久。在李峥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墙,墙上铺了一张白纸,他们会不断地把白纸揭开,在列成一列的男女演员中一一甄选。“当然有些演员确实是档期的问题,那我们就放弃,继续筛选,看看还有谁更合适。”

吴志非告诉骨朵,每次选择演员,他们都有一个特别大的名单,男一、女一、男二……跟角色匹配的演员姓名和照片都在上面,所有人贴在一起后再看组合搭配。“因为有时候所谓的CP感不光要照顾到男女一,女一跟男二、男二跟女二之间要不要有?弟弟跟姐姐之间要不要有?他们之间都是有人物关系的,所以我们要严格筛选。”

骨朵前去探班时,《月里》的拍摄已经进行了三十二天,李峥对演员们很满意,李庚希和张超的演技无可挑剔,而且张超对于文物修复很有天赋,训练十天左右已经可以独立且流畅地装裱一幅古画,剧组请的文物修复老师甚至要把一幅明代的古画交给他处理,“他没敢干。”李峥笑言。“包括周峻纬,他可以用他深邃的眼神很好地完成一场戏。所以我觉得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有这样好的演员,他们都有颗匠人之心,观众是可以感受得到温度的。”

拍摄:

打一场艰难又享受的“仗”

李峥在十几年前来过苏州,当时他去的是拙政园和虎丘,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苏派建筑多是白墙灰瓦,跟北京的皇城气脉大不相同,李峥觉得,在中国拍极致美学,最典型的地区就是苏州。

“而且负责故宫修缮的很多匠人也都来自苏州,苏州是一个匠人文化传承很悠远的城市,足够代表江南极致美学和匠人精神。”再加上苏州当地的领导对《月里》这个项目也很重视,给予了剧组很多支持,这些都是促成李峥将拍摄地选在苏州的原因。

巧合的是,在选定査传谊做《月里》的导演后,李峥才知道,査传谊夫妻二人虽然是香港人,但是移居苏州已经超过五年了。桩桩件件,很多缘分都在其中。

剧中男主角秦致远的工作室“聿心斋”取景自陶园,取景地是查传谊导演推荐的,女主角秋媛的家与聿心斋仅一墙之隔。陶园,清朝时为苏州大姓人家所有,民国时期成为陶叔平的私宅,李峥团队和查传谊导演为了寻找这样一个地方花了很长时间。

除聿心斋外,还有三到四个主场景,风格也各不相同。有古典风、世外桃源风,还有古风和时尚相结合的混合主义中国风,李峥相信会给观众带来一种美轮美奂的审美体验。

当然,拍摄过程不只有美,还会遇到大量琐碎的问题。吴志非回忆道,五一期间他们去一个网红地拍摄,一天的人流量就有四五万人,既要保证顺利拍完,还不能影响到游客。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包括有些场地需要谈判,谈判起来其实很难,五一假期其他外景的戏就没法拍,因为人多也不让用。像饭店的戏、酒吧的戏,五一期间场地都不接待。”他们每天待在一个院子里排计划,演员的时间、景出来的时间、天气的因素……“特别特别多,反正每天都有各种事情。”

“我们剧中还有一个类似造纸坊的地方,”李峥补充道,“有点像李子柒那个田园,是秦致远和他师父造纸的地方。为了找这个地方我们跑遍了全城,西山东山都翻遍了,真没有找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找不到合适的景,剧组干脆现搭了一个四合院。因为选址地在山里,四合院周围全是密林,仿佛一个充满仙气儿的世外桃源。演员在里面完成了拜师等环节,很有趣也很有美感。

包括秦致远的家,剧组曾经在苏州最南边、接近昆山的地方,于万千建筑中找到了一处,但是总归少点味道,并不完全合适。剧组没有放弃寻找,终于又在临近开机时确定了另外一个更合适的场景。“所以永远要有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当你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放弃,最后你会找着你最想要的东西。”

拍摄地选定了,还有具体的拍摄细节需要雕琢。为了把文物修复拍得让观众容易理解和接纳,剧组特地请来了很多中国泰斗级的文物修复界大师,比如苏裱技艺非遗传承人范广畴先生和古书画文物修复师易吴尉先生坐镇。骨朵探班当天,来到剧组的范老已经85岁高龄了,但他依然过来教授演员、亲自指导修缮工作。

苏裱技艺非遗传承人范广畴先生

除了范老之外,剧组还组建了文物修复专家顾问团,他们有的来自北京,有的来自苏州本地,无一例外都有给国内顶级字画文物进行装裱修缮的丰富经验。其中有两三位专家常驻剧组,剧中所涉及的修复细节均由他们进行精雕细刻,以保证专业无误。

李庚希、张超、周峻纬等几位演员,也都利用开机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了文物修复的学习,从上午八点钟学到下午五点钟,可谓起早贪黑。据导演査传谊透露,张超还被专家夸奖“是被拍戏耽误的修复师”。“甚至是周峻纬,他修文物的戏很少,但是他也去学。”

拍摄期间,李峥几乎全程都在组里,他基本上隔两天就来一趟片场,盯整个拍摄的进展,包括审美上的把控。甚至小到一张海报他都要看,没有达到极致审美就不行。“我可能隔三天还要看看素材,看看剪过的素材有没有问题。”李峥把工作室的研发也暂时搬到了苏州,在做《月里》的同时对工作室下面两到三个项目进行布局,包括演员和剧本,都已经在筹备了。

吴志非在组里的工作更琐碎些,很多突发情况基本上都是他去处理,他调侃自己“每天都在解决问题”。“很多外联工作,比如一些特殊场地的使用许可,包括跟导演组的沟通、跟制片的沟通、跟演员及其团队的沟通,这些工作也全都是我在做。还有整个宣传方向和节奏的把握,反正每天都过得比较充实。”

“做一个项目真的不容易,”李峥感慨道。观众的审美日益提高,创作者要想引导观众,必须要比观众更有预见性。李峥他们有几十个群,音乐群、美术群、文学创作群等等,一旦拍到、看到、听到或者想到什么,都会发进群里,工作时间经常在凌晨甚至次日早上。但群里气氛依旧活跃,所有人的想法一轮一轮交织,创作过程就这样被不断完善。“所以我很感谢所有人在这里的付出。”

《月里》的整个拍摄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李峥预计,六月中旬就可以顺利杀青了。

青春:

工作室首部原创社会话题剧《灿烂》,蓄势待发

李峥和吴志非在创作上是有抱负的,两个人包括团队有时候也会讨论,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留下一些作品,希望将自己的名字放在作品中时,不会觉得后悔。所以李峥工作室对自己的要求是:要不就别做,要做就做精品出来。“而且我们做的东西,希望是带着情怀、带着温度的。”

总制片人李峥

制片人吴志非

李峥要求自己每部作品都要上个台阶,这个台阶可高可低,但是必须要有突破,比如他聚焦“写实主义青春”的“挚爱四部曲”,概念就各不相同。第一部《忽而今夏》探讨异地恋,讲的是“爱的距离”,第二部《全世界最好的你》聚焦双向暗恋,讲的是“爱的守护”。如今这部《月里》以文物修复为引,讲的是“爱的修复”,接下来的一部海洋题材《千屿千寻》,讲的则是“爱的寻找”。

除了概念,“挚爱四部曲”在风格上也略有差异。《忽而今夏》走原生态路线,主人公的着装朴素,甚至是有点“土”的。《全世界最好的你》虽然也是校园题材,但是男女主的整体风格会更时尚一些。《月里》脱离校园恋爱、“升格”为都市爱情,其中不光有男女恋爱,还有国风元素、匠人精神,所以内容会更丰富,也有一定的挑战难度。到了《千屿千寻》,李峥希望处理的是大陆和海洋的关系,处理的是人的困惑,他们要试图解决一个更大的哲学问题。

“我希望每一部都能有新鲜感,首先我们自己要有新鲜感,我们才能有极大的热忱去创作它,同时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除了“挚爱四部曲”之外,李峥在今年下半年还会筹备一部新剧《灿烂》,这是李峥工作室的第一部原创作品,由《忽而今夏》《全世界最好的你》的编剧赵夏盈创作而成,酝酿至今已有两年半的时间。

“《灿烂》讲的是一个‘loser’老师如何带领一帮‘loser’孩子成功逆袭的故事,所以整个过程都会变得很不一般。”李峥说道。“任何人都有他不得志的时刻,包括我自己,在那个时候不要灰心、不要气馁,你只要坚持、只要找到自己擅长的那一面,你永远可以实现你人生的灿烂。”在李峥看来,《灿烂》有点像日剧中的人生剧,他希望自己也能做出一个中国版的人生剧给观众看。

原先国内少有影视工作室乐于打造非同一IP的系列剧集概念,而今长剧系列化也被平台提上日程。李峥对骨朵表示,日后他们可能还会有类似“挚爱四部曲”的主题计划,也可能会拍四部曲的第二部,在精神内核上再做延展。“比如《全世界最好的你》,它可以衍生出跟校园、家庭、社会相关的话题。《月里》的话,如果做得好,它还可以拍成展示匠人精神的一个系列。”

李峥还有一个电影梦,他们会挑一些适合做院线电影的IP。“当然我们也不贪心,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完成。”

作为“青春剧专业户”,对于目前青春剧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李峥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青春不只代表校园,青春就像你早上起来,拉开你们家的窗帘,洒下来的第一束光。那束光代表什么?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还代表着你对于未来的想象,而且你会觉得一切都还来得及。从这一点出发来说,青春有大量的门类可以去做。”

吴志非则认为,青春剧的前景有多远,主要取决于形式上能做到怎样的创新。“比如‘青春+’,青春+竞技,青春+某某,在青春这个品类里怎么再去创新,怎么再开辟一条新的赛道,包括你还能去讲什么内容。”在他看来,海洋是青春,山河是青春,《月里》所讲述的大神和少女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彼此间爱意的产生,同样代表着青春。

“为什么你会觉得好作品越来越少?是因为还有好东西没能出来,还等待大家去挖掘。”

“青春永不过时。”

原标题:《《月里》,一颗内“补”外甜的胶囊丨探·访《月里青山淡如画》主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