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邻居“阻挠”参观,上海丰子恺旧居被迫暂时关闭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2014-10-20 23:05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丰子恺旧居陈列室”门外有一张告示:居民住宅,谢绝参观,谅解。  澎湃新闻记者 孙湛 图

        

        地处上海市陕西南路39弄93号的三层洋房“日月楼”是一代漫画大师、美术教育家丰子恺晚年的旧居,他在这新式里弄的住宅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21年。

        这一旧居4年前由丰家后人购得并对外开放后,已成为在上海颇具影响的人文景点。然而,让人意外的是,10月2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路过这一故居,习惯性地再看旧居标牌时,却发现“丰子恺旧居陈列室”下赫然加上了一张告示:“本陈列室因无法接待,自即日起暂停开放”。

        丰子恺研究会表示,相关情况已于17日对外通告。这则名为“告丰子恺艺术爱好者”的通告称:今天我们抱歉地通知大家,丰子恺旧居因受一楼部分邻居百般阻挠不许游客参观,开放四年半之久的丰子恺旧居被迫暂时关闭。

        丰子恺研究会法人代表、丰子恺外孙宋雪君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避免冲突,更不希望参观者与楼下住户发生矛盾,只能被迫暂时关闭。

        丰子恺幼女、84岁的丰一吟20日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她对此事知情,但因自己年事已高,对于不愉快的事情不想过问。        

        邻居“阻挠”参观  丰子恺旧居被迫关闭

        丰子恺旧居位于黄浦区陕西南路39弄93号,故居“日月楼”是一幢西班牙式的三层小楼。1954年,丰子恺定居于此,在此后的21年中,丰子恺在这里翻译了多部外国名著,创作了举世闻名的《护生画集》第五、六集。

        上文所述通告透露,1967年“文革”期间,一楼被房管所造反派强占(至今未落实政策),全家十几口人挤在二楼和三楼。1975年,丰子恺在“日月楼”去世之后,丰子恺后人以置换方式搬离此处。

        据公开报道,2008年底,丰子恺后人出资350万元回购了二楼(亭子间除外)和三楼,以民办公助形式,获准注册了丰子恺旧居陈列室。2010年3月19日起,丰子恺旧居陈列室免费对外开放。开放4年多来,展出丰子恺生平、绘画、文学、艺术、译作和书法等,以及其代表性漫画、书法复制品。截至今年5月,接待参观人数已达4.3万人。

        2014年9月,住在一楼后楼的住户认为故居开放参观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开始“阻挠”参观者上楼参观陈列室。据宋雪君介绍,故居一楼现在住的三户人家,一户住在前楼和亭子间,约20平方米;一户住在后楼大概10平方米的房间里;厨房间边上还有一个小房间被房主出租出去。

        “相对来讲(参观故居)对前楼住户影响较大,通往二楼的楼梯口正好对准前楼那户人家的门,但是我们跟前楼住户相处得还可以,遇到问题都能协商解决。(参观者)对后楼住户影响较小。”宋雪君说。

        据东广新闻台报道,17日有记者来到丰子恺旧居,只见一位身着睡衣的男子紧守大门,毛笔图画的两块牌子写着“注意,居民住宅,谢绝参观”。

  “不能参观,你最近不要来了,来了我也不放你们进去,实际上没什么好看的。”该男子说,陈列室位于二三楼,自己是住在一楼的三家住户之一,“影响太厉害了,一来一帮子人,不好好走路叮铃桄榔。楼上看完到底下一家家看,我在外面做事门开着,衣服偷掉了。要么你置换我,要么你给我外面借房子。”
        “但是我们从未跟他们起过正面冲突,一直在忍让。” 丰子恺的外孙女杨朝婴告诉澎湃新闻,“前几天男住户竟然穿着睡衣坐在大门口,阻挠观众进来参观; 他们也曾经上楼大吵大闹过,但是我们也只是轻轻地回应;楼下的门铃一次次被破坏,我们一次次装,有十多次了。”

        “因为受到干扰,从今年9月份开始,丰子恺旧居一直断断续续停开。后来黄浦区文化局来协商,他们同意放宽半个月期限,这半个月期限内观众可正常参观,但是到10月15日期限一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们就写了两块谢绝参观的牌子挂在门口,把门都封住,任何人进来都被拦在门口。”

        “我们为了避免冲突,只能被迫选择暂时关闭。”宋雪君说。        

        一楼户主称多方曾来协调

        一楼后楼住户是一对夫妻,男户主姓易,他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10月9日,黄浦区文化局、街道、警察都曾过来协调,商讨过三个方案:动迁,租房,或补贴。易先生称,最后他们与黄浦区文化局商议,每月补贴1200元。当时,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说要向上头汇报,“但是10月15日,文化局的人回来说文化局没有义务出这个钱”。

        易先生的太太说,他们2006年买下现在的房子,当时参观人数不多,“但是现在参观者越来越多,尤其是参观的学生,十几个人成群结队,不是正常走楼梯,而是跳的。”

        而对于杨朝婴指他们曾上楼“大吵大闹”的说法,易先生一家予以否认。      

        自费办故居  丰子恺后人遇尴尬

        据宋雪君介绍,回购当时考虑过把一楼也一并买下来,但是二楼和三楼的住户出价较为合理,一楼则由于出价太高,超出了家属的心理承受价位,所以没有买下来。没想到就此埋下隐患。

        “他们的理由是我们没有居改非手续,居民区不能进来参观。”杨朝婴说。

        “后楼人家曾跟我表示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请政府把房子买下来,把他们动迁出去,他们的住房条件可以改善一下。但是这个事情政府也做不到。”宋雪君说。

        “黄浦区文化局介入协调时,有人提出政府和丰子恺故居方都能拿出点钱补贴邻居。但是后楼住户提出最起码一个月给他们1200元钱的补贴,而他们只有十几个平方,那么前楼的住户有20个平方,岂不是要给2500元。周围邻居也需要补贴,政府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我们是公益性质的,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黄浦区文化局文物科工作人员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事目前正在协调中。一楼居民提出的条件有点违背常理,超出政府能力范围。“可以说在黄浦区所有登记的博物馆中,我们政府对丰子恺故居的扶持力度已经是最大的几个之一,没有办法为了丰子恺故居拿出专项资金解决邻里问题。”

        对于居民提出的“丰子恺故居没有居转非手续,居民区不能进来参观”一说,该名工作人员表示,“居转非手续是过去遗留问题,不是一家单位可以解决。可能转了也还是不能避免矛盾。”

        宋雪君则表示,他们并非不想办居转非手续,只有整栋建筑才能办居转非手续,他们现在条件还不成熟。

        “丰子恺旧居不能算博物馆只是陈列馆而且是非经营性的,设在居民区里可能有点影响。”黄浦区文化局文物科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也有开在居民房的比如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它是我们下属的单位,所以不存在居转非的问题,但它也涉及与邻居的关系。”

        华师大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越敏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丰子恺旧居遭遇的尴尬并非个例。上海这种名人故居还是比较多的,往往又是夹杂在居民楼里面。因为它都是自发的行为,所以不太可能像政府倡导的整体开发,在一开始可能就没考虑到后续会产生复杂的纠纷。宁越敏表示,从政府角度来讲,文化局只是给他们办陈列室有一些补贴,不可能解决一楼动迁的问题。

        一些文化界人士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认为,丰子恺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旧居其实早已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名片。让人感动的是,旧居是由其后人购买并陈列,并非由财政出资,而现在因邻居阻挠被迫关闭是十分遗憾的。

        在丰子恺旧居的留言簿上,曾有参观者留下感言:谢谢丰氏后人,为我们在这尘嚣中创造了一个灵魂生活的居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