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佬”向15岁小极客传授创业经:要成功就认准方向

澎湃新闻记者 孙丹
2014-10-20 16:0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今年15岁的王逸翛。

        一个身穿T恤牛仔裤的15岁少年站在演讲台上,一本正经地给台下西装革履的“大佬”们讲述自己开发产品、创业的经历。

        王逸翛,无疑是10月19日2014年正和岛创新大集最受瞩目的小“极客”。

        用过安卓手机的人大多都刷过手机系统,而王逸翛则是自己写系统——麒麟rom,基于安卓系统深度开发而来。他希望把麒麟rom做得更优秀,与不擅长做软件的手机厂商合作,改善国人使用智能机的体验。

        虽然身形瘦小、年纪轻,但王逸翛聊起开源(开放源代码即公开编写代码,人人可见)、云代码市场时却滔滔不绝,毫不怯场。

        就连一同出席创新大集的、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也不禁感慨这份年少有为的自信,对他的创业表示好奇并打趣道,“你的云代码市场需要什么?……我帮你的市场设计设计。”

        “我们这次只是来学习交流的,想让他看看别人的创业经。”王逸翛的母亲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孩子还太小,希望他能向前辈学习,踏实地继续前行。

这不是最好的时代,也不是最坏的

        “我们这代人非常自信、张狂,我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想法和资格,所以在这个时代的人都有非常积极的想法,都能改变这个世界。”

        在面对“假如再来一次机会,到底想在哪个时代创业”这个问题时,王逸翛如此自信地表示,自己成长的时代就非常好,因为这是个能真切感受到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而同坐演讲台上的70后、科大讯飞董事长兼总裁刘庆峰却感慨道,“最早1995年创业时,我们通常被推到风口浪尖……从个人来说,我当然希望越年轻越好,也许00后更好。”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80后乐豆网CEO陈湘宇、90后天使投资人吴幽。“我相信未来带领中国互联网引领世界一定是00后,甚至未来的10后。”吴幽如是坦言。

        年轻人着眼于未来,年长者更尊重过去。“喜欢我们的时代”,是60后、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给出的答案。而50后马蔚华则意味深长地表示,“时代是一个人不能左右的,但我们期待是对我们人类生活最有意义的时代。”

        也许,王逸翛真的是赶上了好时代。

        今年15岁的他,来自北京市第八十中学,6月刚参加完中考。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他,一直专注于互联网、电子电路、编程语言以及Linux,并和同伴一块基于安卓系统深度优化开发了麒麟rom。

        如何结缘于电子电路,王逸翛把这一切归功于父亲,“在我小时候,特别爱摸电源插座,我爸认为这很危险,摸一次打一次我的手,把手都打肿了我还是忍不住去摸。他知道我喜欢这些东西,电源插座和螺丝刀之类的,于是引导我往这个方面发展。”

        王逸翛的父亲当初学的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因工作原因,家里常存放有电子元器件,王逸翛很感谢父亲当时的决定,“我爸给我买了一套电子百拼世界,我从那时开始玩,一直玩到现在,把一个一个塑料做的东西粘上,组成一个电路。”

        上小学以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师一直在辅导王逸翛学习电子电路方面的知识,他也会经常在学校参加相关活动,还申请过频段去玩无线电,“都是因为好玩”。沉迷于此会影响考试成绩,王逸翛父母也十分在意,比如中考前,就特别限制他接触与学业无关的东西。

        “连路由器都收起来了,任何电子产品都不让我碰。”在苦恼应付考试的同时,王逸翛也理解,“爸爸告诉我,只有考到好的学校,才能找到跟我有相同爱好的人,那时就不愁没人交流了”。

        从小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被父母逼着做,想必是不少中国孩子童年难得的幸事之一。

开源是一种分享精神

        提起开源,对于“极客”来说并不陌生,可对于普通百姓却有些令人摸不着头脑。

        “简单讲,就是把一个做东西的基础资料完全公布出来,这些东西在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知道。所以我把开源定义为一个分享的过程。”

        王逸翛的介绍有条有理,还颇“接地气”,“我们现在比较两家公司,谷歌和苹果,苹果通过设计和制造把苹果制造出来,谷歌制造了安卓。我认为,安卓未来开源可以做到,让更多厂商得到安卓的代码。苹果推动了苹果手机,但谷歌推动了世界,谷歌对智能终端的推动会更有利一些。”

        笑称自己只是个写代码的“码农”,王逸翛在开源的道路上该如何继续坚持,也曾迷茫。

        “开源是很崇高的事业,美国为什么有这么多硅谷创业者,就是因为开源的推动力,开源让很多从学校出来的人接触实用的东西。”同为“码农”的陈湘宇则建议王逸翛坚持下去,“要想做好开源,几个方面可能大家要注意。第一要有好的游戏规则;第二把控住你的东西,要有公信力;还有要提供便捷的工具,不论在哪个位置都可以上传下载和更新你的东西。你做开源,我也愿意去投资你。”

        大家几乎都玩过水果忍者游戏,并认为这是美国开发的,在中国不过是由陈湘宇的公司代理。其实,没这么简单。

        “所有的开发人马都在我们公司,我们从零开始设计的,这是我们刚开始最痛苦的时候,在2009年成立时,我们用代码技术做开发商,用中国环境的复杂性拿到了这些游戏在中国大中华区的发行权。”陈湘宇在2009年从美国硅谷带回6个人成立了创梦天地(乐逗游戏母公司)科技有限公司,也经历过基层“码农”的痛苦时期。

        坚持着“做别人看不见的事情,做别人看不上的事情,做别人看不清也追不到的事情,做别人看清楚也不想做的事情”四个原则,到今天为止,用户已超1.5亿人。同时,认准方向,利用自身研发能力,掌握了把控和运营能力,拥有人马后新游戏在中国所有版本也就在手了。

        “正因为我们有了源码,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把控这件事。有了源码竞争力,我们有渠道的运营能力。”从基层“码农”到行业龙头,并做到在美国上市,陈湘宇坚持着代码的重要性,并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一种生活方式,做产品一定要从生活方式入手,要有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愿景去做创业理念”。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对于王逸翛来说,他本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中长大,所以生出了云代码市场的新念头并不稀奇。可这对于50后马蔚华来说,却很是特别。

        “云代码市场的概念就是公司经营知识产权,这个代码市场概念很模糊,我其实更加注重分享过程。”

        王逸翛向“大佬”们这样介绍云代码市场的新兴概念,“如果我现在去写安卓程序,做一些开发,然后将代码提交到代码市场;如果企业去做一些企业级别的开发,那么企业可以提交代码到市场;而如果一个3岁女孩做了个面包,把方法发布到云代码上,也可以。如果我们真正能把这些东西分享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谁都能去得到这些东西,那么我认为,这才是一个真正能推动社会发展的好方式。”

        当王逸翛提出“企业能为云代码市场做一些推广,做一些知识,让云代码市场更加庞大”时,马蔚华对这种创新产生了浓厚兴趣,还提议“投资可以找梁信军,我帮你的市场设计设计”。

        在马蔚华看来,此前传统银行的创新转型不过是给客户提供牛奶、咖啡等茶水,显得更有人情味,然而,这种创新转瞬即逝。到了互联网时代,谁能提供金融超市,谁能提供即时结算,谁能提供个性化服务,就是创新。但这种创新又很快被追上,创新带来需求的变化,而需求的变化肯定会对银行产品和服务带来新挑战,就是要跟上这个时代,这是制度和技术的创新。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马蔚华一直强调着自己的看法,企业要成功,就要与时俱进。因此,他自己也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心。

        同样保持着这种心态,并不断更新着企业血液,梁信军认为,讲创新不能狭隘从技术上讲创新,要全方位的考虑如何系统性的发展。创新,对于复星集团来说,便是在行业、企业、品类的选择上有着一套长远的、系统的规划。

        而在刘庆峰眼中,智能交互是他对未来的理解,创新则是“像花儿一样”。

        “我觉得,移动互联网就是入口的重大变化带来的颠覆性技术,后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真正突破时带来全新的机会。”刘庆峰抓住了这些机会,从语音核心技术的创新到输入法,科大讯飞从用户体验性出发完善着产品的智能性。

        “幸福的创新像花儿一样,每个人找一个努力的方向,可以做得好,还有无穷无尽的钱。每一个关键点的实现,每一个小的进步都是痛苦的,一定是这两个交互在一起,才能往前走。”刘庆峰这样说道。

        回想起自己1999年创业的情景,再看看身边15岁的王逸翛,刘庆峰感慨道,“今年我们最大的变化是对90后的创业有敬畏之心,对00后的期望是要做创造需求的伟大公司,期待你们不断有新的创新出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