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以党建引领教育聚合力,青岛二中分校筑牢发展重要基石

2021-05-17 11:46
资讯 >
字号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直以来,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而党建教育则成为了青岛二中分校创新发展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021年,作为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年,“十四五”的启幕为国家创新发展翻开了又一篇章。当下,个人命运与时代进步紧密相连,对于高中教育而言,每位教育者、学生都肩负着追求个人人生价值与实现中国梦的艰巨任务。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今年亦是青岛二中分校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局之年。强化党建引领、聚力青岛二中分校发展——把握“党建+”,站在新的时代起点回溯青岛二中分校的党建教育并展望未来的成长,我们可以惊喜地看到,青岛二中分校已然实现了党建引领青岛二中分校教育突破发展。

把握“学生第一”,将党建品牌与德育品牌有效耦合

如何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实现党建对教育教学的有效引领,是基础教育系统的一个现实问题。这不仅要求青岛二中分校将党建教育融合到学校的办学特色中,更要求青岛二中分校不断梳理办学品牌、德育品牌,进而与党建品牌进行耦合。

“青岛二中分校的党建品牌与德育品牌是一致的,即‘学生第一’,但在内涵诠释上则是各表一枝。面对时代的要求,青岛二中分校提出‘办学生发展需要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第一’的党建品牌就是青岛二中分校的工作始终把学生置于首位,党员要率先垂范,做教育改革创新的先锋、立德树人的榜样。”在谈及如何有效地将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而打造青岛二中分校更具政治引领特色的党建品牌这件事上,青岛二中分校党总支书记崔虹琳这样认为。

自办学初期,青岛二中分校便把“学生第一”作为德育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并确立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主导的决策、管理和评价机制——这也是青岛二中分校体现学生是教育主体的最好证明。

据崔虹琳书记介绍,基于“学生第一”的党建品牌建设,结合青岛市教育工委要求,开展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工作,青岛二中分校制定了《中共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分校总支部委员会党建工作品牌再塑实施方案》,进一步聚焦“品牌”内涵建设,通过立足青岛二中分校工作实际,聚焦重难点问题、聚焦榜样示范、聚焦学生个性发展的支持等方面,对工作基础、成果做法、特色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凝练,培养、形成、固化党建工作品牌,凝聚“品牌”的力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如今,青岛二中分校的党建品牌不断擦亮,从落地到实施,品牌越来越真实、生动。

目前,青岛二中分校在党建品牌再塑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支持学生发展的党员贡献度量化积分管理实施办法、支部建立在年级组的实施意见、青年干部“三跟进两必做”制度、学生干部“青苗计划”培训方案等成熟有效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机制办法。

据了解,按照以创新的思路和手段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将“学生第一”品牌建设的理念和方法植入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争先争优,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党组织为目标,青岛二中分校还探索生成了党建“三关攻坚工作法”“牵引工作法”“党建带团建工作法”“党员示范带动法”等基层党建工作法,有效凝聚了党员群众智慧、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新活力。

以党建教育,提升教师育人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2020年的教师节,青岛二中分校以“正己垂范,立德树人”为主题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让社会再度对青岛二中分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一直以来,“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政府对老百姓的承诺。近年来,群众对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则在教师。在党建教育的大背景之下,青岛二中分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也有了进一步提升,“正己垂范,立德树人”系列的教师活动就是其成果的缩影。

在崔虹琳书记看来,青岛二中分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这一角度来看,教师的工作是以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铸造人格,需要在工作中将自己的知识、才能、品行等展示在学生面前;

从育人的层次来看,教师需要具备高于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

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按照人类几千年以来对于老师为人模范的要求,教师应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从社会产生影响的角度,教师的道德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在校期间的品德建设,若将视角放远放宽,其行为品德通过学生进而影响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将对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产生深远且广泛影响,因而更应该把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教风,促进学生良好学风形成;

从时代进步的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且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素养、品行修养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青岛二中分校从精神层面、氛围融合层面、支撑成长层面、提高职业幸福层面来提升教师水平。

精神文化上,青岛二中分校积极打造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将以往和现有的优秀做法制度化,逐渐形成文化积淀,打造青岛二中分校文化,以文化来浸润教师的道德情操;

氛围融合上,青岛二中分校推行“自主·开放”的管理特色,通过完善教职工民主议事会制度,畅通教师谏言渠道,充分赋予教师在个人发展上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自主实施、自我评价等权力,实现管理的自主化和自觉性,以和谐氛围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

支持成长上,青岛二中分校实施了“沃土工程”“双优工程”“名师工程”,推进教师共同体建设,激发教师自主发展、增强内驱力,并通过完善教师校本培训机制,以个性化培训和小微培训,提升实效性,此外,青岛二中分校还积极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实施“一师一策”,定期评估发展水平,以一系列举措促进各层次教师成长。

而在提高职业幸福感层面,青岛二中分校大力营造尊师氛围,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关心关怀教师身心健康,优化美化工作环境,有效为教师减压;维护好教师权益,公平公正的治校理念落地生根。

崔虹琳书记在采访中举例,去年疫情后,复课初期,为了舒缓教师繁重的课业压力,调节老师们的教学心态,维持教学质量平稳,青岛二中分校举办了一系列体育活动,帮助老师们释放压力、放松心情,以运动帮助师生摆脱精神层面的“包袱”。

站在百年新起点,做党建教育的“尖子生”

2020年,青岛市教育局下发开展“述理论、述政策、述典型”工作的通知要求,“三述”成为了青岛教育发挥党建教育效能的最大抓手。去年以来,青岛二中分校牢牢把握“三述”的核心要素,通过抓重点工作、抓关键人物、抓关键事件和抓关键时间节点,以创新举措不断推动青岛二中分校高质量发展。

2020年7月1日,青岛二中分校开展了庆七一暨纪念建党99周年主题日活动,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常态化。同日,青岛二中分校师生齐聚学校操场,举行了一场具有党建教育意义的升旗仪式,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

据崔虹琳书记介绍,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青岛二中分校制定了“百年华诞·筑梦时代”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活动方案,针对党员干部、教师、青年团员、学生等不同群体,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内容。活动主要分为五个大的板块:

在“探寻百年奋斗史,寻访党员人生路”板块,青岛二中分校的师生将以“云”学习的形式,线上学习党史知识、线上访谈优秀党员楷模,学校还将于近日组建学生党史宣讲团队,邀请历史教授进校园,向全校师生进行党史教育的宣传;

在“细观家乡变化,聚焦脱贫攻坚”板块,青岛二中分校的学生将以阅读文献、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等形式,结合个体成长、家族变迁、家乡发展等情况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年来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后续学校还将通过组织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开展专题报告分享会等,凝聚学生最真切的感悟成果;

在“文思创想忆百年,书画齐绘新时代”板块,青岛二中分校的师生将开展“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作品展示活动,征集原创短视频、歌曲、文章、诗词、书法、美术、剪纸、陶艺、版画、摄影作品等表达对党的感恩之心、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党建团建齐发力,同心协力筑和谐”板块,3月的雷锋月,青岛二中分校组织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后续还将组织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举办“唱响‘三好’歌,共抒爱党情”合唱比赛等文艺活动和团课、参观等教育活动、竞赛活动,营造全校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校园氛围。

在“争树典范,勇当先锋”板块,青岛二中分校将组织开展读书学习“五个一”活动、开展一次民主生活会、组织一次政治生日会、开设一节“廉洁从教——做幸福追梦人”专题党课、观看一次档案展览、帮扶一个学生家庭、组织一次主题升旗仪式、同看一部献礼影片、组织一次表彰大会、组织一次同频联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党员在党言党、在党爱党的自觉性,在工作和学习中为社会做贡献,为学生树榜样,发扬催人奋进的时代精神。

将党建教育融入课堂和校园活动,是青岛二中分校打出的一套“组合拳”。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这一关键时刻,青岛二中分校的学子肩负着前所未有的责任与使命。未来,青岛二中分校还将积极推进党员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计划,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推动青岛二中分校成为全市党建教育的“排头兵”。

    责任编辑:任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