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国经济学家梯若尔独中诺贝尔经济学奖,打破美国垄断

澎湃新闻记者 欧昌梅 谢涓 见习记者 王心馨 蔡洁晶
2014-10-14 05:50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13日19时揭晓。该奖项被授予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Jean Tirole),理由是他对具有强大市场力量的企业的分析,帮助阐明了核心的政策问题,例如政府如何应对合并或卡特尔垄断问题,或如何监管垄断企业。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的声明说,梯若尔认为,最佳的调控和监管政策应该谨慎地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殊情况,加以实施。梯若尔为相关政策的设计提出了整体框架,并将其应用到从电信到银行等不同的行业中。

        1953年出生的梯若尔全名让·马塞尔·梯若尔,对于“驯服强势公司”有深入研究。61岁的他在其20多年学术生涯中所作出的贡献足以令任何经济学家咋舌:300多篇高水平论文、9部重要专著(详见文后链接),内容涉及经济学的任何重要领域。

打破美国垄断

        此次也是博弈论学者自2012年以来再度获奖——梯若尔在图卢兹大学担任产业经济学科研主任,他引入博弈论,研究监管对产业组织的影响。

        梯若尔同时研究银行和金融、经济和心理学,其著作《公司金融理论》试图定义一个统一的现代公司的运作理论。

        作为第二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法国人,梯若尔在获知得奖后表示很“荣幸”和“感动”。第一位法国获奖者为莫里斯·阿莱斯,他在1988年获奖,其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至今共有75名经济学家获此殊荣,该奖项获得者往往比其他诺贝尔奖项的得主年龄更高,其平均获奖者年龄为67岁,而所有诺贝尔奖项获奖者的平均年龄为59岁。

        自2000年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基本被美国学者包揽。梯若尔此番获奖打破了这一“惯例”,其同时也成为自2008年克鲁格曼获奖以来,唯一一名独中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

        不过,梯若尔的学术渊源同样离不开美国。1981年,梯若尔在麻省理工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4-1991年任麻省理工经济学教授,其是图卢兹大学经济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并任该院首任院长。

“只有第一名才能成为他的学生”

        在众多经济学者看来,这个奖更有点像颁给梯诺尔和图卢兹经济学院创始者拉丰。拉丰已经过世,这个研究领域是二者共同开创的。

        “诺奖是不颁给过世者的,如果拉丰在世,一定是和梯若尔共同获得诺奖的。”复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钢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说,梯若尔属于法国图卢兹学,其对经济学的贡献实在太大了,他的论文和著作特别丰富,是个传奇式的人物。
        在袁志钢看来,梯若尔最重要的领域是产业经济。梯若尔的研究主要是把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引进到传统产业经济理论,大大丰富了企业行为分析,以及政府管制。
        袁志钢介绍,企业行为是受市场结构所左右的,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产业经济最主要研究的是垄断领域,在寡头情况下,资源配置、生产产量都不是最优的,垄断高价对消费者是不利的。这种情况下,市场失灵,政府要有规制。
        而传统新古典经济学讲,如果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能达到一般均衡结构,价格是充分运行的。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不需要去管制。问题是,现实中市场结构复杂的多,因为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有各种垄断存在。
“梯若尔和拉丰的主要理论贡献是在产业经济学上延伸,得出政府需要对市场规制(的结论)。”袁志刚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李婷在法国图卢兹学习期间,梯若尔给其做了一些讲座,并给其上了一些短期的课程。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李婷说:“对于垄断市场,怎么去规制它。在垄断的市场中,企业有更大的市场力量,可以定更高价格,造成市场扭曲。从政府的角度,它怎么去管制这些企业。梯若尔和拉丰从经济学角度考虑,这个制度设计应该是怎么样的。”
        在谈到生活中的梯若尔时,李婷表示:“生活中,你跟他交往或交谈,不会觉得他是想象中的‘大牛’,他是是一位没有架子的‘大牛’。但他对教学和学生又非常严格,在我们那儿有个传统,只有第一名才有可能成为他的学生。成为他学生的必要条件是,你得是第一名。”

争议诺贝尔经济学奖

        回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6年间,诺贝尔经济学奖一直比较偏向于应用和技术领域,一些经济学领域基础研究的大师屡屡与诺奖失之交臂。如2013年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的资本市场走势预测理论,因金融危机、房产和股票泡沫都在全球出现过,这是一个典型的危机经济学的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血统不纯正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自1969年首次颁发后一直争议不断,其中反对最激烈的莫过于诺贝尔后人,他们公开表示经济学奖沾了“诺贝尔”的光,名不副实应该被废除或者更名。2001年,诺贝尔颁奖典礼100周年之际,四名诺贝尔家族的成员在《瑞典日报》(Svenska Dagbladet)上发表公开信,坚称所谓的经济学奖贬低了诺贝尔奖的格调。2005年,诺贝尔的曾侄孙彼得·诺贝尔(Peter Nobel)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经济学奖把自己打造得好像真的是诺贝尔奖一样,但实际上却只是经济学家为了提高自己的名声而采取的公关策略。”他认为,经济学奖完全不符合诺贝尔设奖的初衷,经常授予“金融市场的投机者”。

        甚至有获奖者站出来反对经济学奖。1974年获奖的哈耶克在当年的颁奖晚宴上说:“如果当初有人来问我是否应当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会毅然决然地予以反对。”他的理由是,经济学不同于自然科学。一个物理学家得了物理学奖,只能影响同行。但经济学家主要影响的是外行,譬如政治家、记者、公务员和一般公众。大家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经济观点,甚至治国理念会更加关注,获奖者自己也会认为自己真的全知全能。
数字解读·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69年到现在共发了46次
       23次只给了一个人
       目前只有一位女性获奖者,埃莉诺·奧斯特罗姆,为美国政治经济学家
       最年轻的获奖者,获奖时51岁,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最年长的获奖者,获奖时90岁,里奧尼德·赫维克兹
       获奖者平均年龄67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