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人基本包揽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各大名校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人数统计,芝加哥大学备受青睐。(资料来源:瑞典皇家科学院,彭博社)
与化学奖、物理学奖、文学奖、医学奖与和平奖不同,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其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始于1969年,迄今已历时45载。回顾45年来的历史,几乎重大的经济研究成果都获得了诺奖殊荣,这从一个侧面鞭策着经济学家为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
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颁发给单个人,也可以最多由三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获奖者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作的贡献。
在经济学奖处于草创期的1970年代,获奖人数总计为17人。观察这些面孔可以发现,都是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等自由主义阵营的“经济学巨匠”。
从获奖者的国籍来看,美国约占30%,其余为欧洲、英国和当时的苏联。
到1980年代,仍是享有世界声誉的经济学家不断获奖。劳伦斯·克莱因、詹姆斯·托宾、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以及罗伯特·索洛等人成为获奖者。托宾和索洛等关注市场不稳定性的“凯恩斯主义(Keynesian) ”经济学家大量获奖是这一时期的特征。另一方面,罗拉尔·德布鲁等认为“市场将趋向均衡状态”、坚持“一般均衡理论”的数理经济学家也得到高度评价。
进入1990年代后,风向开始从重视“人”向重视“领域”转变。对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领域”得到重视,而开创或发展这一领域的多位学者相继获奖。可能是由于承担金融市场功能的瑞典国家银行支付奖金,对市场功能存在质疑的学说开始难以获奖。这一时段,认为在不景气时期政府应该积极介入市场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丧失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而认为市场无所不能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芝加哥学派”的学者们则相继获得了经济学奖。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0年以来,美国的经济学家几乎包揽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据了解,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的标准,关键要看能否开创出经济学研究方向,并为此奠定理论框架。回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6年间,诺贝尔经济学奖一直比较偏向于应用和技术领域,一些经济学领域基础研究的大师几次与诺奖失之交臂。如2013年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的获奖,因为金融危机、房产和股票泡沫都在全球出现过,这是一个典型的危机经济学的延伸。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诺奖得主一览(附官方获奖评价)
◆2009年 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姆森。经济治理,尤其是对普通民众作出的贡献和经济治理分析,尤其是企业边际领域方面的贡献。
◆2010年 美国经济学家彼特·戴蒙德、戴尔·莫滕森,以及拥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他们所开发的“市场搜寻理论”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为何在存在很多职位空缺的时候,仍有众多人失业”、“规章制度和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职位空缺和工资”,还“远远适用于劳动力市场外的其它领域”。
他们因在宏观经济领域所作的研究而获奖,他们的研究成果解答了许多有关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类似GDP、通胀、就业和投资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称,萨金特和西姆斯的研究可以用于辨别政策和经济的关系,并解释什么是“预期”,这可以解释“不能预期的政策行为”产生的影响。
◆2012年 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思和劳埃德·沙普利。
他们为“现有对资产价值的认知奠定了基础”。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指出,几乎不可能去预测未来数天或者数周内股票和债券的走势,但却有可能预测较长的时间,例如3-5年内较为广泛的走势,这些看上去令人惊讶,却又前后矛盾的发现,正是法马、汉森和席勒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人们目前对资产价格认知的基础。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