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进修戏剧音乐、赴海外留学,上海知名寺庙僧人“入世”深造
10月9日,10名上海玉佛寺的年轻法师走进了上海戏剧学院,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他们将在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完成全日制课程的进修,像普通本科生一样接受考试,排练毕业大戏。 就在不久前,他们的师兄体廷法师结束了在美国加州雷德兰兹大学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习,带着硕士学位回到寺里。
“僧人进入大学深造绝对不是赶时髦,而是希望借此提高专业水平和寺内的管理水平。”玉佛寺方丈觉醒大和尚这样说。
法师学声乐、形体、表演、导演
“我们专业老师都对他们进行了面试,他们是从考生里严格筛选出来的。”10月9日,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宋颂这样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10名学员全部是由专业老师确定的。宋颂是一位女高音歌唱家,曾经先后师从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温可铮、周小燕教授,未来三年她将是这个特别的“法师进修班”的班主任。
当天,觉醒大和尚亲自参加了开业典礼,带着弟子们与老师见面。在他看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徒素养的提高,观众对佛教梵乐的欣赏水平也在提高,尽管寺庙请过老师对法师们进行短期训练,但在专业技能上进步有限,法师们更需要这样的专业学习。玉佛寺在和上戏数次磋商探讨后,确定了定向开班的相关事宜。
在第一学期,法师们首先要跟随专业老师,学习声乐、形体、表演、台词等基础课程,到第二、第三学年,还要进修导演、音乐剧等更深的课程。27岁的法师曙兵本科毕业于上海佛学院,之前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表演教育,因而也对三年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
在上戏校园里,除了不住校、穿僧袍以外,这10个来自玉佛寺的学生将和其他全日制学生一样,一周至少要到学校上四天课,并需要通过期末考试,在毕业前还要拿出毕业大戏。除了课程内容以外,开学第一天学员们最关注的问题是找到符合宗教习惯的饮食,在第一时间询问食堂能否买到纯素的午餐。“只要有一碗青菜挂面就可以。”一位法师说道。
首位海归法师主修教育管理
在玉佛寺办公室里,33岁的体廷法师刚刚回国不久。与其他寺庙法师一般是前往印度、日本等国家学习佛法不同,体廷法师在美国加州的高校里学习了3年教育管理的课程,并且拿到了硕士学位。
从2004年开始,玉佛寺先后有15名年轻法师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进修,分别学习英、日、韩、德,法等五个语种,每个语种由外教亲自任教。15名法师经过四年培训,全部达到全日制大学外语专业的水平。
体廷法师就是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完成学业后,前往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继续求学的,“我先在语言学校继续学习英语,并且通过了托福考试。之后,开始给美国的学校寄申请。”体廷法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此次赴美留学没有得到任何“照顾”,而是像普通留学生一样,通过申请拿到了雷德兰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 在学校附近就有一座佛教寺庙,我晚上住在寺院里,保持宗教生活习惯,白天去学校上课。在体廷法师所在的班级里,除了他以外全部是美国学生,课余时间他也会抓紧多与同学进行交流,既练习口语,也交流专业知识。“全英文授课基本都能听懂,和其他同学一样,我把上课的内容用录音笔录下来,这样晚上回到寺里温习。”
之后,体廷法师完成了毕业论文和答辩,论文的主题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文化差异”,并拿到了硕士学位,三年学习的经费来自于奖学金及寺院资助。除了体廷法师以外,寺院还有一位法师在美国学习语言,未来将主攻计算机领域的课程。
“留学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了解了他们的管理方法,也熟悉了西方的法律、人文风俗等。”在体廷法师看来,这些都将为自己今后在寺院的工作提供帮助。
推进僧人学习管理经验与专业知识
“说起寺院,人们通常想到传统、保守、封闭、与社会脱节等字眼,但是寺院毕竟不是存在于真空。佛教要不断地发展,就不可能永远在原地观望。”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的觉醒大和尚,对佛教寺院的发展一直有着自己的想法。
玉佛寺寺务处副主任慧觉法师认为,像玉佛寺这样在都市中心的寺庙,全国有很多所,它们都不可避免与外界发生联系。以前,玉佛寺也有规章制度、奖惩制度,但是不够完善,而通过进修学习,僧人们掌握了先进企业的的运作机制,就可以借鉴其中一些方式方法。“寺庙不是企业,我们不可能把其他单位的管理经验拿来代替,但可以吸取其中适合我们的部分。”
慧觉法师表示,玉佛寺现在有100多位僧人,200多名工作人员,要实现有效的管理,最重要的是使管理人员有主动意识,同时有完善的制度,讲究方式方法,通过制度来实现有效管理,而不是人治。“以前在很多寺庙,大都是被动式的管理,大家觉得很自在,但实际效果不好。”
同时,他透露,玉佛寺另一个重大的变化是整个寺庙的运转都更注重专业化,对外招聘人员也从过去的信徒到更看重专业经历,例如财务是由高级会计师来管理,在涉及宗教文化的岗位招聘了专业的硕士、博士,因此法师也需要在自己岗位的专业领域进一步学习,以便更胜任日常的工作。
在致力于推动僧人的进修上,觉醒大和尚一直走在前列,在他看来,身处国际化大都市的著名寺院,更需要借鉴管理经验和提高专业水平,这并不意味着放弃佛教本质的东西,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用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