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心花路放》是一部标准的段子电影,满足只想要“嗨”的人
现在的电影不流行讲故事了。美国大片,故事千篇一律,重在特效做得好;艺术电影,锡兰阿彼察邦等,不在乎讲故事;国产文艺大片《黄金时代》,听说开始玩布莱希特了。
所以我看《心花路放》真的一点都不失望,因为这是一个标准的讲段子的电影,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你若看了宣传以为这是个约炮话题的性喜剧,那就是太认真了,这是个基友旅行遇怪咖的故事。徐峥本来是要带黄渤一路约炮的,结果一路上遇到的尽是奇葩:在旅游景区扮演阿凡达的女孩A、94年杀马特女孩B、表现一切正常唯独性取向不正常的女白领C、有黑道大哥做老公却非要出去卖的东北小姐D。在经历ABCD之后,黄渤想起了在大理认识的前妻袁泉E。平均下来,每个奇葩一个段子,每段10分钟多一点,正好符合观众们平时看网络剧的习惯,相当于连着看10集《万万没想到》。
我真的没有黑宁浩的意思。严肃的影评基于电影叙事传统,但面对这样的段子电影,要分析人物的完整性、结构设计、情节逻辑乃至主题思想等等,吐槽的枪口是没有对象的,因为此“电影”非彼“电影”。
只要主演一路倒霉,观众就能一路狂欢。徐峥因为阿凡达女孩A一句“你说过你是有信仰的人”,就与A结婚,你不需要弄清楚他们之间有没有爱,也不需要搞清楚自己有没有被打动,因为一分钟之后,你又要跟着电影院里的人们哈哈大笑了,因为反正他们在影片最后又一次车震,你知道这是happy ending就行了。
这是个靠“大数据”取胜的电影市场,只要黄渤一出场,绝对是票房的保证。他很正常地拿起一个锤子,观众都要一阵哄笑。我想起看《亲爱的》时,黄渤、郝蕾去安徽农村把自己的孩子从赵薇面前抱走,赵薇一路追赶,孩子不认识亲生父母,反而一路呼喊赵薇,这本来是一个很悲戚的场面,影院里却传来年轻人的阵阵笑声。《亲爱的》是一个正剧,黄渤扮演一个悲情人物,可不管他如何用力表演,观众总能抓住机会释放笑声。
黄渤并不是《心花路放》中自我定义的那个“loser”,相反,他生逢其时,因为观众太需要“嗨”了。不需要深沉的剧情带来的幽默,也重口不到哪去,只要小丑似的逗你一乐,看到那张囧脸,人们就会条件反射式地绽放出笑容。
我真心觉得宁浩这一次仍然很成功,在影片应该高潮的地方,不管剧情上的三七二十一,用音乐和画面让观众产生了情绪升华的感觉,同时佐以心灵鸡汤般的对白;在每一个场景中,导演都和演员一起头脑风暴,利用一切台词和道具制造搞笑桥段……这些都证明宁浩是中国一线导演中的能工巧匠——尽管把宁浩当作一个作者来分析并不恰当。
这是个全民求“嗨”的时代。从工厂和写字楼里走出来,吃饭、唱K、泡吧,有钱的明星偶尔抽抽大麻,没钱的看看网络剧,总之止于最表面的感官享受,合法合理地“嗨”一下,放松一下,欢笑一下,然后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中。电影也早已被裹挟其中,渐渐倒退回它最原始的面目——纯粹的视听刺激,剧情如果新颖到让人费神理解、思索和玩味是不负责任的,观众买票,只求一“嗨”。曾经电影讲述的复杂精致的故事,现在的观众懒得去懂,也不想去懂。弹幕都流行了,何必还那么老土?所以说,《心花路放》是一部好电影,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电影,真真切切为观众着想、让观众满足的合格电影。
影片的高潮,无疑是徐峥将要吻向黄渤的瞬间。年轻观众看得尖叫,我身边正好坐着两个中年人,他们却笑不出来,嘴里发出困惑的声音。我不禁想到了冯小刚。同为段子电影,《私人订制》像一个中年人,挣扎着接受发生变化的一切,却又试着归纳总结讲道理,而《心花路放》有着更彻底的虚无底色,它对太多杀马特、广场舞、大理约炮、搞基、女同等元素的戏仿和拼贴,表现得那样亲切,乃至谄媚,那是宁浩对网络段子的奋力拥抱,对新世界的无条件的接受。这是他和冯小刚们的代沟,也是他棋高一着的地方。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