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知|月球“人脸”可能源于早期火山喷发

林小春/新华社
2014-10-02 16:16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月球表面的巨大不对称盆地从地球上看上去是一大块“阴影”。  杨一 澎湃资料

        据新华社消息,从地球上看,月球表面的巨大黑斑块酷似一张“人脸”。美国科学家10月1日说,这张“人脸”可能源于月球早期的火山喷发,而不是此前认为的小行星撞击。

        月球“人脸”位于一个直径约3000公里、相当于美国国土面积的月球盆地。天文学家曾认为这里是一片海洋,因此称它为“风暴洋”并延续至今。许多国家都流传着这张“人脸”的民间故事。科学界此前普遍认为,这张“脸”是月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形成的,而后又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小行星撞击,形成了类似眼睛等人脸特征的小陨坑。

        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当天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美国“圣杯”姐妹探测器2012年的观测数据绘制了这张“人脸”的高清图,发现这张“脸”的边缘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是圆形,而是呈多边形,其夹角为120度左右。

        “圣杯”首席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玛丽亚•朱伯解释说,如果是小行星撞击,那么产生的应该是圆形或椭圆形陨坑,而这种120度的夹角不可能是小行星撞击的产物。

        朱伯等人提出一种新的解释:月球形成并冷却之后一段时间,即距今约30亿至40亿年前,有大量高温岩浆从月球内部向外扩张,岩浆与月球表面之间的温差导致月球表面出现许多裂缝,制造出所谓“岩浆管道系统”,从这些“管道”喷出的岩浆在如今的“风暴洋”地区冷却后,便形成奇特的“人脸”形状。

        研究人员又根据“圣杯”姐妹探测器获得的引力数据构建模型进行模拟,结果也支持最新解释。

        但月球早期为什么会有高温岩浆向外扩张?朱伯说,这仍是一个谜,也许是因为月球深处的元素在放射性衰变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也许是一次大型小行星撞击事件引发这种喷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