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周科技随我探 | 宏观物体量子纠缠证据确凿;新冠病毒精确完整基因注释图谱完成

2021-05-15 18: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北京科协 北京科协 收录于话题#一周科技随我探70个

科技前沿

宏观物体量子纠缠证据确凿

此次发表的其中一项研究报告。图片来源:《科学》在线版

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发表了两项量子力学重磅突破:其中一项研究,科学家发现了宏观物体量子纠缠的直接证据;另一项研究则实现了对不确定性原理的“规避”,而这正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这两项实验都以确凿的证据证明了宏观物体也可以实现量子纠缠,不但有望在未来量子网络中提供长期网络节点,还能极大地推动暗物质与引力波探测相关技术研发。

文章链接:

http://tech.qianlong.com/2021/0511/5768072.shtml

新冠病毒精确完整基因注释图谱完成

图片来源:bing

病毒是什么?新冠病毒又有何特殊?早在1977年,生物学家就告诉我们病毒“只是包裹在蛋白质中的一条遗传信息”,病毒必须感染进入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和传播。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在《自然·通讯》杂志撰文称,在进行了广泛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之后,他们绘制出了新冠病毒迄今最精确以及最完整的基因注释图谱,确认了几种蛋白质编码基因,也发现有些基因并不编码任何蛋白质。

此外,他们还分析了新冠病毒不同毒株产生的近2000个突变,从而能更好地评估这些突变的重要性。

文章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gn/2021/05-12/9475239.shtml

这道绿光,让“听”看得见

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其实,为了把声波转化为生物电信号,耳朵内多种角色需要通力合作,最后由听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解析。

瑞典林雪平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耳朵内毛细胞的功能机制有了新发现,认为内毛细胞像外毛细胞一样,也与耳朵内胶质盖膜接触。

这项研究成果,挑战了数十年来盛行的听力器官解剖组织和工作方式的现状,对于促进诸如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优化,以及深入了解声音如何刺激毛细胞等问题非常重要。

文章链接:

http://www.cas.cn/kj/202105/t20210514_4788207.shtml

90字符/分钟 脑活动转文字更高效

图片来源:F.Willett等人/《自然》 杂志/ Erika Woodrum

四肢完全不动,“纯靠”想象自己脑海里有一只手在写字,然后……就真的写出来了?这一场景在一个概念验证型研究中已经出现。

英国《自然》杂志12日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突破:美国科学家团队研究演示了一种帮助瘫痪人士交流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计算机,从脑信号解码脑海中“意图手写”的动作,达到了比此前任何时候都要快很多的速度。

这一成果有望实现比之前更为高效准确的交流。

文章链接: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5/13/content_1131869.shtml

十倍于此前纪录 激光脉冲强度创新高

激光的用途跨度之大超出你的想象:从显示器到加速器,从解析蛋白结构到测量天体距离,都有它的身影。如今,科学界一直在不断追求更高强度的激光脉冲。

近日,据《光学》报道,韩国研究人员使用皮瓦激光,获得了迄今最强激光脉冲——强度高达1023瓦/平方厘米,是此前纪录的10倍。

这些高强度激光脉冲将帮助科学家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极端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光与物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实验室研究天体物理现象等。

文章链接:

http://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05/07/content_1130280.shtml

科学新知

争论终结!中国科学家证实银河系反银心子结构起源于银盘

银河系盘具有“波浪”一样的起伏特点。图片来源:海蒂·纽伯格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西华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郭守镜望远镜(LAMOST)和“盖亚”卫星(Gaia)数据,对位于银河系反银心的麒麟座星环、三角座-仙女座星流和A13等子结构的起源开展研究,发现银河系反银心子结构并不是被银河系吸积的矮星系的遗迹,而是银河系外盘的一部分。

这一发现结束了天文界长期以来关于反银心子结构起源的争议。

文章链接:

https://www.chinanews.com/gn/2021/05-10/9473575.shtml

3.5亿年地球骤冷,种子植物的繁盛或为直接原因

晚泥盆世-早石炭亚纪种子植物属级多样性和分布范围变化。图片来源: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晚古生代大冰期发生了显生宙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成冰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时期全球古海洋、古气候、古生态发生显著变化?或许种子植物的辐射可以给出解释。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一项针对石炭纪杜内期的古海洋环境变化及其与种子植物的演化关系研究表明,种子植物大规模繁盛是导致地球晚古生代大冰期的直接原因。

研究结果对我们进一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兴起及其在塑造全球气候中所扮演的角色有重要意义。

文章链接:

https://tech.china.com/article/20210513/20210513774989.html

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曾发生显著变化

从古细菌中进行从头开始的基因组重建,揭示了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信息变化。图片来源:《自然》在线版

人体肠道正常的微生物,其中超过99%都是细菌。这些微生物也被称为是人体“隐形器官”,其群落特别的丰富且多样化,并且对宿主的发育、营养吸收和免疫功能都有巨大影响。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微生物学研究称,美国科学家团队通过对保存完好的古细菌样本分析显示,发现人类肠道微生物组在过去2000年中,曾发生过显著变化。

这些变化反映了工业化前饮食和现代饮食之间的差异,以及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增加,该结果将有助于解释肠道微生物组构成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

文章链接:

https://tech.gmw.cn/2021-05/14/content_34844207.htm

夜间人造光 白日亦影响

图片来源:王方

近年来,世界各地在夜间使用人造光的数量大幅增加,这对夜间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不利影响:夜间同样有一些重要的生态过程,例如夜间昆虫为植物授粉,因此夜间使用人造光还可能对农作物产量和野生植物的繁殖产生影响。

近日,瑞士苏黎世大学和Agroscope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首次证明,夜间的人造光也会对昆虫白天的授粉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文章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21/3/2021325205107162236.shtm

中纬度地区或是松柏类进化博物馆

松属是松柏类植物中最大的属,起源于侏罗纪,被认为是世上树木中最重要的属,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几乎全部分布于北半球。

近日,中科院植物所研究人员发现,约90%的现存松属物种在中新世分化形成,松属中纬度地区物种的分化时间明显早于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的物种,研究人员推测中纬度地区很可能是松柏类植物的进化博物馆。

文章链接:

http://tech.ce.cn/news/202105/11/t20210511_36548727.shtml

原标题:《一周科技随我探 | 宏观物体量子纠缠证据确凿;新冠病毒精确完整基因注释图谱完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