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丽江古城的“捞河灯女工”:同样的动作最多一天重复了1500次

澎湃新闻记者 谢寅宗 发自云南丽江
2014-10-02 10:28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何阿姨将河灯和其他杂物用网兜打捞上岸。  澎湃新闻记者 谢寅宗 图

        

        过去四年,一个中年妇女每天晚上7点半左右,就会准时出现在丽江古城光义街金星巷老房子客栈附近的石桥上。她的手里,总会拿着一个2米多长把柄的网兜。

        每当看到石桥下的上河里,有河灯或其他杂物漂来时,她就会挥动手中的网兜,将垃圾打捞上岸。

        这个中年妇女只愿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她姓何,但不愿透露名字。

        何阿姨说,她今年50岁,是纳西族人,家住丽江火车站东面的飞马转台附近。

        她说,2010年选择这份工作,得益于丽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何阿姨家,一共四口人,共有5亩多土地,但由于缺水,她家并没有种植水稻,而是种植抗旱能力强的玉米、小麦和蚕豆。

        何阿姨说,得益于丽江的发展,他丈夫也在丽江古城谋得一份绿化工作,月薪有2000多元。她说,丈夫每天早上8点上班,中午12点准时回家吃午饭,休息到下午2点再回岗位,傍晚6点即可下班回家。

        丈夫回家时,她都已经将晚饭张罗完毕。那是她白天的家务活之一,她另外的家务,是种地,以及10头猪和10多只鸡的喂养。

        何阿姨说,或许早些年,她还要为1989和1991年出生的两个女儿分心,但如今她们俩都已经大学毕业,均回到丽江工作。

        吃过晚饭,差不多6点半的时候,何阿姨就得从家里出发,搭乘13路公交车赶往古城。公交车票价原本需要1元钱,但办理公交卡后,每次搭乘只需要8毛钱。这笔费用,何阿姨所在的大研古城旅游公司并不承担。

        何阿姨的工作,就是在丽江古城四方街附近的上河石桥上打捞河灯。

        放河灯又称为放荷灯,它用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

        何阿姨说,她最多的一天,打捞了15公斤左右,这大概有1500个左右,因为一个河灯的重量差不多10克左右。

        晴天,是何阿姨最喜欢的天气。这样的天气,虽然有些累,但至少气候是怡人的。

        她最厌烦的是雨天和冬天。雨天,何阿姨需躲在石桥附近的店铺屋檐下,虽然老板们好心为她提供座椅,但她必须一直站着。这因为坐着后,视线受阻,影响观察河沟里的漂流物。同时,她还得密切关注水位情况,石桥下布有一些她搞不懂的线路,但这些线路惧怕水的侵蚀。

        云南虽在其他地方眼里四季如春,但丽江的冬天,对何阿姨来说,还是很冷。但工作的时侯,她只能坐在石桥上,冰冷的石桥,她一般是用垃圾袋作垫子。由于石桥处于风口,何阿姨还得围上围巾,把整个脸蒙去大半。

        何阿姨的工作时间并不固定,游客多时,会从晚上7点半工作到12点,淡季时,她只需工作到10点半。晚上下班后,她能享受到免费乘坐公司中巴回家的待遇。

        工资虽然不高,但何阿姨说,能谋到工作还是不错,以前闲着没工作,现在至少有了一份。她说,毕竟工作时间不是很长,再说自己白天还要忙农活、家务,自己初中没毕业,有个这样的工作她也知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