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通奸、断崖式降级、灯下黑:热词背后的反腐新逻辑
【编者按】
9月30日,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海南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谭力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在这则200多字的官方通报中又一次出现了“通奸”二字。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与女性发生或者保持不正当性关系”,是表述落马贪官作风问题的常用“口径”,但十八大以来,“通奸”渐渐取代这一长句。词句的改变,并不仅是便于人们记忆那么简单。
随着反腐的深入,不少类似“通奸”这样的新词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这其中既有官方的正式表述,也有民间的新式解读。这些广受热议、口口相传的热词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反腐新逻辑与新动向?人民日报客户端于国庆假期第一日罗列了十八大以来的7个反腐热词。
热词一:老虎苍蝇一起打
【来源】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首次提出,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要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要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解读】反腐无例外、无禁区。不管是谁,不管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将一查到底,严惩不贷!
十八大以来,反腐成绩单不断被刷新,截至目前已有50名省部级以上高官落马。周永康、徐才厚、苏荣等高级领导干部被查处,也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言。与此同时,“蝇蚁之事”不再是漏网之鱼,一只只群众身边的苍蝇被拍扁。中纪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十八大以来已有近7.5万人因违反八项规定受到处理。“骄人”的成绩警示全体党员干部: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热词二:对抗组织调查
【来源】9月26日,中纪委官网发布了针对中央网信办副局级干部高剑云的查处结果。除了一些落马贪官的共性问题外,通报中还首次出现了“与他人订立攻守同盟,对抗组织调查”的表述。
【解读】腐败分子再顽固也逃不出反腐的大网,负隅顽抗没有出路,配合调查才是正确态度。
俗话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但现实中不少官员当感到有可能东窗事发、被“双规”时,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试图通过粉饰掩盖、对抗调查等手段来逃避处罚。有人借用手中权力,公然发布“辟谣”消息,比如刘铁男。有人,则利用关系网施加压力,阻碍调查,比如宋林。但这些贪官无一例外,都在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中,败下阵来,为自己的贪腐行为付出惨重代价。事实表明,“对抗调查”的贪官,不仅没有出路,而且只会把自己逼上绝路。
热词三:通奸
【来源】6月5日,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原副总经理戴春宁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在其处理情况通报中,首次出现了“通奸”的措辞,“通奸”一词迅速受到舆论广泛关注。
【解读】党纪严于国法,官员不仅要遵守国法,更要遵守党纪。违法必违纪,违纪必严惩。
“通奸”一词过去很少用在中纪委处理干部的通报上,但自戴春宁开始,其出现频率就越来越高。人民日报客户端梳理了中纪委网站发布的通报(含地方纪委通报),戴春宁以来已有包括国家信访局原副局长许杰在内的23名官员被调查时,涉及“通奸”。
这种官员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受到严厉惩罚,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党纪严于国法。国法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党员和党员干部不能混同于普通群众,不仅要遵国法,更要守党纪。官员违法要受到严惩,违纪同样也不会被放过。
热词四:断崖式降级
【来源】7月16日,云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书记张田欣和江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智勇被开除党籍的同时,均被取消副省级待遇,张田欣被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赵智勇被降为科员。与过往被查官员多被“撤职”不同,这种处理方式被舆论戏称为“断崖式降级”。
【解读】治党必须从严,廉政不容死角,但反腐也必须严守党纪国法的边界。
“断崖式”降级处理,是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又一剂猛药。时下,有官员“出事”被媒体曝光后,一些地方为了应对社会舆论,常对当事人暂时予以免职,但其级别、权力、待遇等都没有变化。舆论平息后,免职官员便会复出,老百姓对此非常不满。“断崖式降级”一降多级,基本断掉了“问题官员”东山再起、官复原职的念头。
同时,“断崖式降级”也牢牢守住了党纪国法的边界。对于没有涉嫌违法犯罪的官员,不搞一刀切,滥用国法处置,只会在党纪规定的范围内,从严从重处分。这既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抓廉政不留死角的决心,也表明了反腐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热词五:灯下黑
【来源】今年1月,习近平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各级纪委要解决好“灯下黑”问题。1月19日中纪委也专门发出通知,要求从组织创新和制度建设上加强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大自我监督力度,切实解决“灯下黑”问题。
【解读】打铁还需自身硬,信任代替不了监督,只有敢于向自己“开炮”,反腐之路才能越走顺畅。
民间有种说法“进了纪委工作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换句话说,就是纪委一般不会查“自己人”,进了纪委也就安全了。但十八大以来,这一所谓的“护身符”也不灵了。曹立新、魏健、申维辰等“自家人”陆续被查办,李崇禧、金道铭等有过纪检工作经历的高官也相继落马,这一切都在向国人宣示:反腐不分亲疏远近,不管你是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只要敢以身试法,即便是“自己人”也必定“零容忍”,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盼着“灯下黑”,没门!
热词六:中央巡视组
【来源】2003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组织部”巡视组正式成立。2009年更名为中央巡视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在反腐这场“大戏”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已成为高悬在贪官头上的一把利剑。
【解读】反腐触角前移,变被动为主动,提早发现问题,对贪官形成有力震慑。
提起中央巡视组,现在是贪官恐惧,百姓点赞。十八大以来的中央巡视工作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立下“赫赫战功”。据新京报统计,依靠巡视组提供的“精准”线索,已有13个被巡视地的82人被查处,其中9人为省部级“老虎”。
过去,巡视组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收集腐败线索,巡视结束后再反馈相关部门处理。近日,这一惯例被打破。中纪委官网发布齐齐哈尔市委原书记杨信被调查的消息时,首次出现了“在中央巡视组指导下”的表述。这就意味着,反腐触角前移的中央巡视组正在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哪里问题集中就巡视哪里,谁问题突出就巡视谁,巡视过后再杀个回马枪”,可以预见,中央巡视组这把反腐“利剑”未来将更加锋利,对贪官的震慑力将更强。
热词七: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来源】1月14日,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明确提出“三不腐”: 即反腐要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
【解读】反腐既治标,又治本。“不敢腐”只是一个起点,反腐绝不会是一阵风,它将贯穿我们党执政的始终。
8月25日,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政协会议上指出,不敢腐已经初见成效。这一宣布大大提振了民众信心。不过,“不敢”还仅仅是个开始,后面还有“不能”、“不想”两项更为艰巨且复杂的工作。
从“不敢”向“不能”迈进,离不开靠制度创新。十八大以来,腐败案件交由上级纪委负责、强化巡视组等举措,让我们看到了中纪委在制度创新上的努力,也表明中央在反腐上讲落实、重实效,不是一阵风、走过场。未来,反腐高压态势仍会继续保持。在腐败形势彻底好转之前,只会加强,绝不会削弱。幻想反腐“踩刹车”只能是一厢情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