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保守的胃

2014-10-03 19:30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中国人有世界上最保守的胃。出境游客最常见的抱怨是对当地伙食不习惯,年轻人也不例外。自助游论坛经常讨论,如何根据行程带上足够的方便面和榨菜。许多年轻游客的旅行攻略里,甚至包括热得快和可以煮稀饭的小电饭锅。至于团体旅客,旅行社已经习惯了安排他们在中餐馆就餐,因此,海外中餐馆是否地道,就成了另一个焦点话题。

        有时候,中国游客对外国食物的看法,竟然会上升到中国人如何理解世界的高度。

        10万年前,人类从非洲开始向北迁徙,而今族类遍布全球陆地,这个过程是对环境特别是食物的适应过程。定居和迁徙意味着不同的食物来源和食物结构,而食物来源和食物结构不但影响定居人类的肠道菌群和消化酶的构成 甚至影响人类的生理结构(如肠子的长度和肠壁厚度)。一旦迁徙,定居生活中发展出来的人类身体和心理状态,就必须适应新的食物来源和食物结构。定居和迁徙的交替,促进了人类身体和智力的演化。

        定居和迁徙导致文明演化并在全球扩散,但抱怨也由来已久。5000年前,小麦从中东传入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和非洲,15世纪,南美洲的特有作物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这些全球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式事件,塑造了今天的世界格局,特别是人口格局。和其他全球化事件一样,食物交流也表现为冲突和融合两个方面。对异地食物口味的抱怨就是长期存在的冲突之一。

        但融合的力量远远超过冲突的力量。实际上,烹饪方式的分化、食物口味的高度发展,以及地域性偏好的形成,是非常晚近的事情。食物口味导致的文化冲突显著增加,是一个现代现象。150年前,欧洲人是世界上人数最多、走得最远的旅行者。关于饮食的记载充塞日记、报告和旅行书籍。即使是那些喜欢尝试新事物的欧洲人,也留下许多对对当地食物的不解和抱怨,以及相应的对故乡食物的过度美化。

        150年来,全球化导致生活和观念的地方色彩不断衰退,食物随人口流动,加剧了地方口味的融合。这促使人们进一步美化传统口味,并把面对陌生文化时的不安,以及对全球化时代过度同一的生活方式的不满,投射到对外国食物的评价上。

        中国人的胃虽然保守,但并不特别。从商业的角度来说,问题更加简单。全球化已经发展出尊重差异的商业模式。有些经常接待中国游客的酒店,开始尝试在自助早餐里推出稀饭和包子。吃什么都行,只要有一颗开放的心,尝试理解并尊重其他人的选择,就能从旅行中受益。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