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球生命力报告:全球物种40年锐减过半,人类需1.5个地球

澎湃新闻记者 石毅
2014-09-30 11:14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国际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获悉,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报告9月30日发布。报告显示,与1970年相比,40年间,全球物种数量锐减52%。按照目前自然资源的消耗量, 1.5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现在的需要。

        此前,WWF就警告说,到2030年时,人类需要2个地球。

        WWF每2年发布一次地球生命力报告,今年发布的是第十期。可以看到,自1998年报告首发以来,地球生命力就一直在降低。

淡水物种数量平均下降76%

        地球生命力指数(LPI)由陆地、淡水、海洋生物群落三个独立的指标组成,由伦敦动物学学会提出。

        根据WWF发布的最新报告,在地球生命力指数中,从1970年到2010年,鱼类、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减少了52%;其中淡水物种数量平均下降了76%,平均下降量是陆生物种和海洋物种的2倍。

数据来源:“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

 

       热带地区的物种数量下降的降幅最大,其中拉丁美洲的降幅高达83%。《报告》认为,栖息地的丧失与退化是威胁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因素,渔业、狩猎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

人类需要1.5个地球满足目前需求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这份报告中看到,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同时,人口和人均消费的增长正驱动着全球“生态足迹”的增加。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已经超过了自然可再生能力的50%,需要1.5个地球才能承载目前人类的生态足迹。如果从国家间来看,高收入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是低收入国家的5倍。人均生态足迹最高的10个国家分别是: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丹麦、比利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新加坡、美国、巴林岛和瑞典。

数据来源:“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

        生态足迹是人为满足其需求而利用的所有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和, 包括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等。WWF认为,生态超载是因为人们砍伐树木的速度超过了它的生长速度,捕鱼的数量超过海洋的供给能力,或者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了森林和海洋的吸收能力,这造成了自然资源储蓄量减少,废弃物堆积的速度超过其可以被吸收或循环利用的速度。

        2010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为181亿全球公顷,人均生态足迹2.6全球公顷。相比起来,地球的生物承载力总量为120亿全球公顷,人均生物承载力1.7全球公顷。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尽管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以30亿全球公顷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全球第一。

数据来源:“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

        随着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问题也在日益恶化。各国的生产水足迹展示了各个国家在产品生产中所消耗的水资源总量,无论产品与服务在哪里被消费。

        报告指出,超过200多个河流流域、作为25亿人口的家园已经出现了每年至少1个月的严重缺水。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加剧,很有可能带来食物危机。生产水足迹最大的五个国家分别是:印度、美国、中国、巴西和俄罗斯。

地球生命力指数持续下降并非不可避免

        从全球来看,还没有哪个国家既实现了高水平的人类发展,又保持着可持续的生态足迹,但WWF的研究认为,有些国家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虽然现状令人悲观,但扭转当前局势并非不可能,如果更多的公众、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做出转变,就能促使现状得以改变。

        在上海,政府鼓励屋顶太阳能装置在家庭和商业楼宇的应用。同时,上海市政府推出举措鼓励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这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在四川和陕西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周围,WWF与保护区积极合作推广周边农村社区节柴灶项目,大幅提高灶具燃烧效率,减少碳排放并促进保护区森林植被的恢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