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莫迪打出印度改革组合拳:制造业兴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澎湃新闻记者 黄翱
2014-09-27 20:4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印度新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25日展开了一场激情洋溢的演讲。 CFP 资料

        4个月后,印度新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正式吹响全面改革的号角。在25日一场激情洋溢的演讲中,莫迪正式推出名为“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的计划。这一位以务实、强力著称的印度新领导人力图通过一系列改革组合拳,解决印度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让怀有疑虑的国际企业以及忧心忡忡的国内企业家相信,印度能够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全球制造业中心。

        “那些认为印度是一个巨大市场的人们从未想过印度公民是否具有购买力,”莫迪表示,“联合起来让穷人中的最穷人群获得就业,能够延续我们的增长曲线,这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当政府变成一个推动者时,我们就能实现我们想做的事。我们并不缺乏潜力。”

打造全国工业走廊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莫迪的这一改革计划将聚焦三大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制造业、以及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我们必须强调两个FDI——优先发展印度(First Develop India)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rment)”,莫迪表示。

        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阻碍印度发展重要因素。莫迪的改革计划首先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澎湃新闻获得的信息,印度新一届政府计划将现有的德里-孟买工业走廊、班加罗尔-孟买经济走廊与规划中的阿姆利泽-德里-加尔各答工业走廊、东海岸工业走廊与清奈-班加罗尔工业走廊联合起来,打造一个全新的“全国工业走廊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新一届政府提供706亿卢比的专项拨款,在全国范围内打造100座“智能城市”。与此同时,印度政府还打算斥资400亿卢比进行廉租房建设。印度政府宣称,要在2019年圣雄甘地诞辰150周年前,宣布实现印度所有住房均配备卫生设施。

允许高铁项目外资占比100%

        长期以来,过度强调发展信息产业与服务业让印度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面临失业率居高不下,本土产品缺乏竞争力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印度制造”的核心便是发展制造业。根据新一届政府“国家制造业计划(NMP)”,印度计划在2022年前,将制造业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目前的15%提升至25%,并为每年进入印度劳动力市场的逾1200万年轻人创造就业,将就业率提高到目前的两倍。

        在此基础上,印度政府对投资制造业的外资给予了极为优厚的条件。在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药、建筑、食品加工、皮革、化工、纺织等行业中,均允许外资投资占比100%。方案还特别提及,在包括高铁等铁路基建设施中,允许以PPP融资模式下100%的外资投资。

        可以看出,莫迪的改革计划均针对了印度经济流弊已久的问题。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严格的劳动法以及臭名昭著的官僚主义,尽管印度年轻人口众多,但该国一直难以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上发挥作用。在2013年的全球出口中,印度仅占1.7%,高于1990年的0.5%,但远远落后于中国的11%,在中国,制造业占GDP的34%。

        自从5月末上台以来,莫迪政府将注意力重新投向了制造业,先是解决了令人头疼的监管和上报要求问题,着眼于破除阻碍发展的官僚主义思维——正是这些因素导致印度在全球“经商便利度”调查中的排名靠后。

将“古吉拉特模式”推向全国

        实际上,莫迪推动的这项规模巨大的国家战略源于其竞选时的誓言——将以更加注重制造业的“古吉拉特”模式推向全国。

        担任总理之前,莫迪长期担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在其任内,莫迪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减少行政过程中的繁文缛节、修建公路和电线、以极其优厚的待遇引进外部资本,在12年中让该地GDP增加近两倍,大多数社会指标也有所改善。古吉拉特邦仅拥有印度总人口的5%,却占据国家近1/4的出口额。该地区近年来更被西方媒体追捧为“印度最受欢迎的投资地”,

        莫迪的一系列政策让古吉拉特邦走在印度改革的最前沿,被印度媒体誉为能够解决印度经济发展结构性缺陷的“古吉拉特发展模式”,并把古吉拉特比作“印度的广东”。

        8月15日,在独立日演讲中,莫迪表示,“我要告诉世界,来吧,让一切在印度制造,产品可以在任何地方销售,但是请在印度制造。”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