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习近平为何高调谈“协商民主”:9000字讲话接连提了25次
【编者按】
2014年9月2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9月2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人民日报记者刘维涛署名文章《习近平为何高调谈协商民主? 》。文章指出,习近平讲话全文9100余字,其中近一半的篇幅在阐述“协商民主”种种,软件统计结果,讲话提到“协商民主”四个字,计25次。全文如下:
昨天晚上,请一位来北京开大会的老朋友吃饭,他的身份是一位市级政协的研究室主任,此行是来参加庆祝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刚一见面,便见他面有兴奋之色,几杯酒下肚,谈兴渐浓。话题不离一个词:“协商民主”。
“习总书记今天讲得很解渴,”他说,“这个讲话是要留在历史上的,它大概标志着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协商民主,进入自觉而深入的实施阶段。”话说得真诚而恳切。
晚上回来,迫不及待地找出讲话来看。总的观感,这的确不是一般程序性讲话,从几个数字可以看出来。讲话全文9100余字,其中近一半的篇幅在阐述“协商民主”种种,软件统计结果,讲话提到“协商民主”四个字,计25次。
从十八大报告首提,到三中全会部署,再到习总书记此次高调讲话,“协商民主”登堂入室,逐渐蔚为大观。有学者指出,协商民主或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突破的一条重要路径。那么,怎么理解协商民主呢?
先从一个历史场景说起:“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这是作家何其芳对抗战时期延安的描绘。
这是一幕令人向往的历史场景,充满朝气的中国共产党,让边区和抗日根据地成了当时中国最具魅力的所在,这种魅力来自清廉务实,更来自民主,来自一种叫“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共产党员占1/3,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中间分子和其他人员占1/3,而他们身后,分别是无产阶级和贫农、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正是这种天才式的政治架构,让抗日阶层的利益得以调节与平衡,实现了全民族的大动员。
回头来看,这也正是协商民主的滥觞。三三制政权,当然是在中共的领导下,那怎么实现领导呢?毛泽东说了:“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这次带有实验性质的民主实践,为中共日后的协商建国理论乃至政治协商制度积累了丰富经验。也难怪,当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产生后,在讨论代行人大职能的人民政协是否有必要存在时,毛泽东给出了明确的意见: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
显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棋便是寻找适合中国的民主制度构架。而协商精神,在其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那段经典论述:“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我们政府的性格,你们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
制度背后是文化,这朵民主之花,为何在中国大地上生发,也有其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包括我们看影视剧,常常会从肱股之臣的议政场所看到一副匾额,上书“一团和气”四字,可见这四字在当时并非贬义。和是追求的结果,求同存异应是题中之义。所谓“和合文化”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密码之一。
那么,如何理解从十八大开始涌动的协商民主浪潮呢?窃以为,这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三个自信”密切相关。当我们试图理解和解释中国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奇迹时,制度优势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作为一个经济体量已居世界第二的大国,如何在制度文明层面为人类作出贡献?蓦然回首处,协商民主呼之欲出。
且不说人民政协已经有了60多年的生动实践,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讲到的:“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单就基层自治来说,协商民主已经彰显出威力。比如被誉为“泥土里长出来的民主载体”的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会,便是创设一个协商平台,让各方利益主体畅所欲言,表达诉求,寻求共识,解决问题。十几年发展下来,这个会的能量如今不得了,它不仅调动了老百姓的积极性,还将人大、政协等政治机构全都拉了进来,成为一个基层自治的有效模式。
推动协商民主,还与一个宏大的主题相关,那就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每年两会上,政协委员的仗义执言总令人印象深刻,也因此诞生了不少“大炮”委员。这背后即是协商民主的魅力:畅所欲言。利益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治理这样的社会形态,处理好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日昌,表达日盛,但吸纳利益诉求和表达的常规性渠道明显不足,表达的无序状态对社会理性不仅无助益,很多时候还会形成戕害。发展协商民主,就为日益多元的表达,提供一种制度性通道,来容纳广大群众参与与表达的热情,从而扩大有序政治参与。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管理思维已日渐式微,一项政策的落实单纯依靠强制推行,已非良策。如果协商民主发扬得好,局面就会改观:事前与老百姓充分沟通商量,吸纳民意,则出台的政策就是建立在“同意”基础上的,会获得更大的合理性,执行起来便更加顺利。
也正如习总书记用口语化的表达所阐释的:“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内部商量好怎么办,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够,要想把事情办成办好是很难的。”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习总书记一句朴实的话,点出了民主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安排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从制度设计上讲,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结合,构成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这种制度不仅解决了权力来自哪里的问题,还解决了权力如何运行的问题。
当然,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制度,真正焕发它的制度效能,仍需要不断探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化。只有增强其制度刚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商。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中央有关协商民主的指导文件,正在制定过程中,将会对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阐述和规范,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规范有序的、合理的、可操作的制度体系。
我们当然要期待这样的生动场景:协商民主广泛实践,使社会活力充分释放,民意与民智通过各种协商平台汇聚而来,与决策层实现便捷通畅的对接。每个人都有参与热情,都能对政策产生影响。这种好的民主制度,当年延安“窑洞对”,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问题时,已经有了展望:“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