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对话|“期待上海高考新方案减轻学生负担,减少考砸风险”
唐盛昌认为,原来自主招生是研究高校是否录取的问题,而自招放到高考之后,自招主要是研究录取什么专业的问题。 王辰 澎湃资料
作为在基础教育领域从教逾50年的专家,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原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对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新方案非常支持。日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请他详细解读他对上海高考新方案的理解。
在唐盛昌看来,家长们应更加全面地看待上海高考综合改革的积极作用,“分合格考和等级考让学生能合理分配精力和实践,减轻了学生负担,选三门等级考较之原来的一门也可谓平摊了风险”。
澎湃新闻: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会带来哪些变化?
唐盛昌:新方案涉及三大问题。首先从高中学校来说,将面临相应具体操作的问题,考试方案对学校教学安排起到了导向作用,对学校也提出了如何使用方案、理解方案精神的问题。
第二,新方案需要社会取得共识,每个人对新方案都会有自己的不同角度和视角,比如“数学原来有文理科卷,现在两卷合一,难度如何把握?”只有取得共识,有一个正确方向,整个改革方案才会做得更好。这也是浙江、上海一省一市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意义所在。
第三,对高校来说,也提出了很多新课题,一是自主招生放到高考之后,跟现有模式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新模式的具体操作细则大家非常关心。另外,高校不同专业对于学生所选三门等级考试科目的具体要求,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悬念。
一个改革方案公布后,肯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吸取经验、逐步完善。
澎湃新闻:今年高一新生是首批面对新方案的学生,您认为高中学校和他们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唐盛昌:对各高中学校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具体的教学安排。
我认为至少会分成两大类,有些学校对于6门等级考科目实行“走班制”,把合格考、等级考的课程先分开,形成一定程度的走班;还有一类是合格考、等级考的学生先在一起学,想要参加等级考的学生可采用加课、深化的形式。
无论哪种方案,都对课程的选择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高中还需要对师资、课时、场地等作出一系列合理调配。
澎湃新闻:你如何看新方案中的“文理不分科”,这对学校和学生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唐盛昌:文理分科本身就跟现在的科技、人文发展方向不完全一致,也不那么科学。比如,经济学科究竟算文科还是理科很难说清楚。
文理分科使得两者之间产生了一条鸿沟,现在学科交叉的趋势已非常明显,从这个角度讲,新方案取消文理分科,将有利于学科交融。
对学生来说,由于自主选择等级考的3门科目中没有任何文理界限,因此学生从高一进来应有个综合判断,既要考虑自己的个性发展,又要考虑今后大学想念的方向有什么基础性的要求,将选择与将来的职业生涯紧密挂钩。
不过,高一学生毕竟还比较懵懂,这就对学校的职业生涯指导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学校投入更多精力。
澎湃新闻: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成为2017年首批执行高考新方案的学生,心里很没有底,甚至有些焦虑。
唐盛昌:我觉得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有利的一面。如原来高考是“3+1”,一旦“+1”的科目考砸了,就几乎完全考砸了。现在可以选3门,1门考得不理想还可以通过其他两门拉分,等于平摊了风险。
还有一个有利的地方:比如,原来为了在自主招生中取得优势,孩子学业水平考试门门都想要拼A,但现在分合格和等级,孩子就可以合理分配精力,而且可以扬长避短。
澎湃新闻:新方案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唐盛昌: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说,非常希望新方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第一是学业负担的减轻,主要通过学业水平合格考和等级考的区分,有加有减,由于三门等级考科目的分值与原先“+1”的科目分值不同,可以让学生能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精力。
第二是减轻心理负担。学生一般都会选择比较喜欢、且基础较好的学科,能扬长避短。
第三是减少风险。三门学科可以平摊风险,比仅有的一门考砸风险肯定要小。
澎湃新闻:新方案能确保学生真正按兴趣来选科吗?
唐盛昌:少数家长、学生的视角可能比较功利,会从某一个专业将来发展的前景和就业空间来考虑选科问题。但现在选择权增加了,学生就有更多余地去考虑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这些方面在选科时所占的权重一定会有所增加,总体而言,这对今后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潜能发挥可以起到良性作用。
澎湃新闻:根据新方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新生事物。
唐盛昌:就全国和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我至少参加了10多次座谈会,方案也在讨论中不断修改完善。座谈会上,百家争鸣,其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因为它涉及到诚信问题。
从目前方案的总体精神来看,高中学校只需要提供客观事实,不对事实进行评价,同时须将事实及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比如,学生高一去了何地做何事,公示后如果有人提出疑义,如查明情况确实,就不能写入。
事实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需要实证性材料,这一条是与国际接轨的。如申请英美国家的大学提交的推荐、自荐材料,光评价是没用的,必须讲清事实,这也是目前能想到的较好办法。 诚信需要及时公示。
至于一些人担心出现“刷实践”情况,我认为应该从两个视角去看问题。
一是挑刺、消极地看问题,非常担心学生会造假、编故事,实际上如果有一系列措施进行制约,弥补漏洞,就能将坏事变小、变好。
二是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则是对学校提出了一个诚信教育的问题。通过日积月累,每一次这样的过程,都是诚信教育的过程。学校操作、执行情况好的话,学生的诚信水平能上升到较高的层次,对整个社会的诚信风气也会有所改善。
澎湃新闻:你如何看将自主招生放到高考之后?
唐盛昌:自主招生放到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我的理解是,这意味着本来通过高考就能录取的学生,就无需参加自主招生了。因此今后自主招生将变为仅面对一部分高三学生。
这样的改变很好,因为通过原来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约80%本来通过高考也能录取,但因为自主招生在前,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得又参加自主招生又参加高考,负担比较重。
澎湃新闻:这是否会导致学生只拼高考分数?
唐盛昌:不会。自主招生放在高考之后,有一种可能是学生未到某高校的录取分数,但他是怪才、偏才,这就需要通过自招录取;还有一种可能是学生到了某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但没到他报考的专业分数线,但他确实在这方面很有才华,需要通过自招录取。
原来自主招生是研究高校是否录取的问题,但在专业分配上会有些矛盾。而自招放到高考之后,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今后自招主要是研究录取什么专业的问题。
澎湃新闻:新方案将对小学、初中阶段带来哪些影响?
唐盛昌:高考改革对初中、小学的影响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才会逐渐体现。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大的导向作用。
第一种导向是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会被更多中小学接受。以前学生有一门课学不好就被认为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但现在某一门课学得不好但能达到合格水平就行了,不是所有人都要当“全能冠军”。可以有些学科特别强,有些只要过平均水平就行,这样的观念会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会对中小学的教学逐渐产生影响。
另外,以前教学改革主要是做加法,很少做减法。这次则是“有增有减”,我认为,任何一个改革能取得成功必须是有进有退,有增有减,否则很难成功。这在教育观念上也会起到一个很大的导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