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华东师大400多份抗战期间毕业证书仍在等待主人
历经战火纷飞的年代,有400多份70多年前的毕业证书近日在华东师大校史馆内被发现,至今仍在等待它们的主人或后人来领取。
在抗日战争和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华东师范大学校档案馆日前公布了一批发掘出的尘封历史档案,这批史料记载了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在抗战初期遭受日军炮击和轰炸、造成惨痛损失的详情,同时记载了两校师生为抗战做出的突出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汤涛介绍,该批档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记载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在抗战初期因日寇侵略造成巨大损失。档案显示,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师生自“九一八”事变后就强烈要求对日宣战,成为日寇仇视的对象,抗战初期两校校园都惨遭攻击,损失惨重。大夏大学中山路的校舍、实验仪器损毁及师生迁移造成的各项损失近8000万元(按1946年币值算);光华大学大西路校舍原是上海高校中最为宏伟的校园之一,抗战初期成为我军要塞,日军占领时全部被毁,损失之巨难以统计。两校被日寇占领后,被迫西迁,不少毕业生连毕业文凭也无法领取。
其中400多份珍贵的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在抗战时期的毕业证书,最近也被发现和整理出来。之所以没有发出去,据汤涛分析,一是因为有些学生在学校迁徙过程中为躲避战乱而辍学或错过了毕业典礼;有的是走上了参军报国的道路;还有的是秘密加入了共产党而离开了学校。
华东师大表示:热切期盼这些昔日未能如期领到毕业证书的校友及其后人,前去领取这张承载着民族兴衰记忆的大学文凭。
此外,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教育部指令上海的复旦、大同、光华、大夏等4所高校组成“复旦大夏联合大学”。联大分为两部,第一部以复旦为主体,迁往江西庐山,第二部以大夏为主体,迁往贵阳,这是中国抗战时第一所正式由政府命名的联合大学。
汤涛表示,“可能是西南联大的办学时间更长,现在史学界通常把西南联大作为抗战时期内迁办学的典型。殊不知,复旦大夏联大,才是开启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艰难历程。”
此外,档案史料显示,大夏、光华两所学校有众多学生投笔从戎。如1937年,光华大学学生汪道涵率全家及亲友28人投奔延安,先后担任新四军四支队占地服务团团长、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嘉山县军事总队部总队长等职,为淮南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938年,大夏大学学生丁基(原名李百岑)奔赴延安,进陕北公学学习,后作为晋绥军区《战斗报》特派记者奔赴抗战前线。1939年,光华学生欧阳弼奔赴晋东南抗日前线,从事战地文化宣传工作,任《华北文艺》主编等职。
这批珍贵档案作为首批成果将在今年的“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来临之际以展板和网上电子版的形式向公众展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