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问答】人会被自己的口水“淹死”吗?
答:这取决于你吐口水的时候喝不喝水。
成年男性体内的含水量是60%,女性则为50%,从理论上说,如果你足够努力,是可以吐出足够的水来淹死自己的。
但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生理书告诉我们,口腔分泌的唾液相较于血浆而言是低渗液体,这即是说,在吐口水的时候,你的身体虽然同时丧失了电解质溶质和水分,但水分丧失得更多。而人的身体内有一套严密的体液渗透压维持系统,其中枢位于下丘脑和垂体。人的血液就像一道富含盐、老碱和蛋白质的带有腥味的浓汤,而渗透压维持系统的中枢就像一个勤勉工作的厨师,它每天所干的就是隔几秒钟去尝一口汤,咸了就加水,淡了就撒盐……倘若你口水吐得太过起劲,那么没过多久就会发现自己口干舌燥,想要喝水。这是因为你身体里的这道汤太咸了,于是渗透压维持系统刺激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让你到处找水喝。同时,这位“厨师”还能促使垂体释放一种叫做抗利尿激素的物质,作用在肾脏,使得尿量减少,水分被保留在体内。这个系统十分敏感,只要血浆渗透压较正常的有±2%的变化,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以便使机体水分能保持动态平衡。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血清钠维持。一个人的体内大约有5L血液,血中总共含有约45g盐。也就是说,这个“厨师”可以尝得出在一个大油漆桶的淡盐水里加入半个指甲盖大小的盐巴后水的味道的变化。
言归正传,既然一刻不停地吐口水是淹不死自己的,那么时刻补充水分的话能否做到呢?答案是肯定的。唾液每天的分泌量为0.8-1.5升,差不多是一个大可乐瓶的量,积累下来也是很可观的。当然也有更加直截了当的方法——如果将口水一口一口呛进气管,等到量足够大时便可以引起溺水性肺水肿,进一步导致窒息死亡……不过,这虽然是最接近淹死的情况,但在你顺利死掉之前,存在于你体内支气管的咳嗽反射应该已经让你把水都咳出去了。
(锄禾 浙江大学 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
问:手机电池剩一格时辐射真的是平时一千倍吗?
答:从理论上说,对于GSM手机,最大辐射的确是最小值时的1000倍。但实际使用中,最大辐射一般只会达到最小值时的几十倍。
手机辐射的主要来源是手机的发射功率。手机的发射功率越大,对人体的辐射越大。
同时,手机的发射功率越大,对电池的耗电量越大,但是反过来,电池量的大小对手机发射功率却是没有决定性作用的。因此,“电池剩一格时辐射是平时一千倍”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事实上,最早出现的一个说法是:“手机信号剩一格时辐射是平时一千倍”,“电池剩一格时辐射是平时一千倍”应该是前者的以讹传讹。那么,手机信号剩一格时辐射真的是平时一千倍吗?
手机的辐射,也就是手机的发射功率的变化确实跟手机信号的质量有关系。当手机信号良好时,它会把自己的发射功率降到很低,以减少对相邻用户的干扰和对电量的消耗;而当手机远离基站或者处于无线阴影区,即信号不好的时候,基站可以命令手机发出较大功率,以克服远距离传输或者建筑物遮挡所造成的信号损耗。
我国的手机一般使用两种通信协议,即GSM和CDMA。GSM通信协议将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规定为2W,将最低发射功率规定为3.2mW,这其中的确相差了1000倍。想来传闻中的1000倍应该就是出自这里。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说,对于GSM手机,最大辐射的确是最小值时的1000倍。但是平时使用手机,即使手机信号良好时,发射功率也会达到几十mW,而规定的最大发射功率也只是出现在极限情形,一般即使信号显示只剩一格,发射功率也达不到2W,处于零点几W的情形比较多,这样的话,一般手机信号剩一格时,辐射能够达到平时信号优良时的几十倍。
CDMA网络则将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规定为0.2W,对于最小发射功率则没有限制,这样说来,从理论上说,因为最小发射功率可以无限小。当然了,平常使用中,最小发射功率显然不可能是无限小,一般也是在几十mW级别的,因此CDMA手机的信号剩一格时,辐射也是平时的几十倍。
所以说,手机信号剩一格时,辐射的确要比平时要大,但是1000倍这个数字仅仅是理论值,仅出现在极端情况。如果想要减少辐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手机信号不好的时候使用手机。
(李玉哲 京都大学 综合系统生物学硕士)
问:成分血是怎么献出来的?
答:成分献血的时候,首先从捐献者体内抽出全血,再借助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某一血液成分(如血小板,红细胞等),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人体的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成分血则特指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在临床上,输血目的主要是用于纠正贫血、补充血液丢失和补充血液中的某些成分。而成分输血就是将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进行针对性输血治疗。比如,要补充血容量,就输入各类血浆制品;要补充携氧能力就输用浓缩红细胞;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出血输用浓缩血小板;纠正免疫机能不全输用浓缩白细胞等等。
目前,世界先进国家已很少直接使用全血,而是把全血作为制备各种血液成分的原料,在我国,也把成分输血比例的高低作为衡量医院输血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相对于全血输血来说,成分血有较多的优点。比如将采集的一袋全血分别制成红细胞悬液和血浆,就可分别输给只需要红细胞或只需要血浆的患者,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血液资源。而且,使用单一的血液成分,可以避免其他成分引起的反应,从而降低了输血反应的发生。再者,成分输血可以减少因输血而导致的传播疾病的发生,并且因为成分血的浓度和纯度高,它所带来的治疗效果也相应更好。
当捐献者进行成分献血的时候,需要借助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某一血液成分(如血小板,红细胞等),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这跟传统的捐献全血有所不同,相应的也需要更长的献血时间。在献血的过程中,专业医护人员从捐献者的一只或两只手臂入针,让血液通过经严格消毒的全封闭一次性使用的分离管道流入血液分离机内,将分离出的某一种血液成分收集到一个血袋,其他不需要的血液成分及时输回给献血者。整个献血过程需要1到2个小时。
目前,临床最为需要的成分血是血小板。健康人体内血小板数量充裕,捐出后72小时内即可恢复到采前水平。并且由于其余的血液成分会在献血的同时输回体内,所以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在献血过程中,捐献者的血液都在严格消毒的一次性密闭管道中循环和分离,不会造成交叉污染。
(文箐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发育生物学博士)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