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国务院智库人民日报撰文:推行改革式刺激,放开限购限贷
今年以来,受短周期调整和中长期增长阶段转换共同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结构调整和改革措施初见成效,企业利润、财政收入等效益性指标有所好转。展望下半年,国际经济环境改善,国内稳增长政策效应集中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可望有所缓解,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处在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当前,应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将稳投资作为重点,着力推进相关领域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风险,更加重视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向新常态平稳过渡。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行业、地区分化和局部风险显现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所改善。年初以来,内外需求扩张步伐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半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1—7月份,投资、消费、出口同比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3.1、0.7和6.5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改善,表明市场主体逐步适应增长阶段转换的宏观环境,也表明结构调整和改革措施初见成效。首先,企业盈利水平好于预期。1—7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1.7%,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2.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增速比去年下半年明显提高,且与利润总额增速基本同步,说明企业盈利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主要源自生产状况改善。其次,财政收入增幅回升。1—7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5%,比去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第三,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受经济规模扩大和服务业占比上升等因素影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保持稳定。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幅均高于去年下半年。第四,服务业呈加快发展态势。8月份,服务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54.4,高于制造业3.3个百分点;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第二产业高0.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超过第二产业0.1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持续上升。
行业分化明显,影响区域增长表现。行业分化程度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4.6%和4.4%。与去年全年相比,后两个产业与制造业增速差距分别扩大了1.2和1.8个百分点。制造业内部差异也在扩大。有色金属、医药、汽车制造业呈现高增长态势,增速在13%左右;纺织业、石油、黑色金属压延业同比增速均在6%—7%之间,低于平均水平。行业分化影响到区域经济表现。从企业调查数据看,中部地区企业对当前经济状况的判断较为悲观,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则相对乐观。分省看,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主的地区,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汽车、医药等高端制造业占比较高的省市,经济增速相对稳定;积极推动转型升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地区,在投资增速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地区生产总值、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保持稳定增长。
局部地区和领域金融风险增加。随着经济增速下降,实体经济压力进一步向金融体系传递,与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相关联的金融风险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逾期贷款增加较快,预计不良率仍将继续上升。信托产品兑付危机事件增多。部分地区出现房地产商资不抵债情况,民间借贷风险事件增多。今明两年是国内信托、债券和地方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高峰期,金融风险暴露的概率加大。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金融转型、结构调整产生的新增风险与存量风险叠加问题。
总体上看,上半年经济运行状况符合增长阶段转换期“速度下台阶、质量上台阶”的变动趋势。增长阶段转换与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业和房地产业峰值临近或进入调整阶段互为因果。化解过剩产能和泡沫,对于产业结构单一的地区会形成较大冲击,也会诱发金融风险。因此,当前需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精准发力,在不推高杠杆率的情况下将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水平,为结构调整、培育增长新动力、防范和化解风险创造有利条件。
投资增长是实现全年预期目标的主要变量
进入二季度后,多项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有所缓解。展望下半年,出口形势将明显好转,消费增长基本稳定,投资增长是实现全年预期目标的主要变量。
国际经济环境改善,出口增长将明显回升。受发达国家经济回暖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稳定发展态势。受去年同期虚假贸易导致的基数效应影响,1—7月份,我国出口增长3.0%。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0%,比去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外部市场需求的变化。下半年,随着基数效应消失、国际市场需求回升和国内扩大出口政策实施以及外贸综合服务业等新业态的发展,出口增长将明显回升。预计全年出口增长6%左右。
内需增长出现积极变化,供给侧逐步向好。消费增长与去年基本持平。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1%,比去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考虑到网络消费对实体渠道的分流作用,实际消费增幅可能更高。农村市场发展快于城镇。1—7月份,农村消费增长13.2%,高于城镇1.2个百分点。此外,今年是房屋竣工高峰期,与之相关的装修、建材、家电、家具等消费有望在下半年回暖。预计全年消费增幅与去年基本持平。投资增速降幅收窄,设备投资增长加快。年初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弥补了制造业、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形成的缺口,缓解了投资下行压力。在制造业投资构成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速出现下降,而设备投资增速明显上升,反映企业预期趋于改善。进入二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平稳。8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市场信心和未来生产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投资增长对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重要影响。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下半年发展趋势看,剔除基数效应后出口增长与去年大体相当,消费增长与去年基本持平,投资增长成为决定全年GDP增速的主要变量。根据过去几年数据测算,今年GDP增长要达到7.5%,投资名义增速需要达到18%。在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去年年底制造业、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三项占比合计为75%。1—7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低6.8个百分点。如果保持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当前增速不变,即使考虑占比15%左右的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速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需要达到25%以上。如果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下降,则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还需进一步提高。
实施“改革式刺激”,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从短周期看,下半年需求侧将有所改善,经济运行相对平稳。从中长期看,经济运行仍处在增长阶段转换期“探底”过程中,明年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然而,增长速度过快回落可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因此,需要将需求管理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放大综合效应,在有序释放风险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速温和调整,着力构筑经济运行新平台。
通过稳投资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为调结构、控风险创造有利环境。将稳投资作为短期调控的重点,近期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调整房地产相关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调整和完善房地产信贷政策,加大对首次置业和改善性需求的支持;大幅降低交易环节税费,鼓励梯度消费;适时放开商品房市场“限购”“限贷”,使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二是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扩大降准范围和力度,适当增加资金供给,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三是继续化解过剩产能,引导企业兼并重组。破除跨区域、跨所有制企业重组的障碍,加大对并购重组企业的金融和税收支持力度,完善企业兼并重组服务体系。四是通过实行加速折旧,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投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竞争力。对有利于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的设备投资提高首年折旧率,中小企业设备投资可当年折扣。五是防控、化解局部金融风险。加强舆论引导、风险隔离、社会保障等配套工作,有序释放积累的各种风险。
通过启动需求侧、见效快的改革,在短期内扩需求、稳增长、控风险,在中长期培育增长动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一是加快垄断领域改革,通过扩大竞争提高全行业效率。放开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等行业的准入限制和门槛;推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改革,鼓励企业参与垄断性行业的竞争性环节,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公共交通、垃圾处理等准公益性项目。二是推动房地产领域改革。加快设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提供金融支持;建立分层调控的管理体制,将更多的自主权和政策工具交给地方政府;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三是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鼓励支持电子商务、物流、金融领域创新发展,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把服务业作为下一步对外开放的重点,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着力推进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对外开放。同时,加快服务业对内开放,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首先应允许国内资本进入,形成平等进入和竞争环境。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