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红十字报点名批网络爆料人周筱赟:“没有一项”举报属实

中国红十字报
2014-08-27 16:10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编者按】

        8月26日出版的《中国红十字报》A3版发表题为《戾气泄向公益将消弭正能量》的文章,直接点名批评网络爆料人周筱赟。

        文章称,周筱赟每次在发布质疑微博时都要说,“公益就是生意,而且是最赚钱的生意”,彻底否定了中国公益行业的社会价值。但事实是,经主管部门审计或调查,没有一项“罪名”属实。

        文章列举了郭美美的例子:“比如郭美美经公安部门调查,这个女人与红十字会没有任何关系,她炫耀的财富与红十字会捐款也没有丁点关系。虽然这个结果让一些喜欢看热闹的人很失望,但会帮助更多的公众看清真相:中国公益行业总体运作规范。”

        作者署名刘选国,并未标明身份。公开报道显示,目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中也有一位叫刘选国。

        全文如下:

2012年12月12日,北京,网络爆料人周筱赟出现在一个电视节目。   CFP 图

      

        8月12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举行新闻通报会,宣布周筱赟举报中国红基会嫣然天使专项基金“7千万善款下落不明相关问题一事”,经核查没有发现所举报的问题。至此,持续大半年、在中国慈善行业掀起轩然大波的“嫣然黑幕”有了权威说法。

        此前一周,北京公安机关公布郭美美涉嫌赌博一案的最新调查情况,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播发了郭美美“红会炫富”事件的真相:根据警方调查和郭美美本人供述,郭以及郭的资金来源都与中国红十字会毫无关系,再次为红十字会撇清了与郭美美的关系。

        四个月前,深圳壹基金同样被扔脏弹,报道标题是“李连杰壹基金遭质疑贪污3亿捐款”,接着是又一轮网上口水战。但从壹基金的解释看,根本没有贪污三亿的可能,只不过雅安地震捐款拨付慢了点。但该事件至今未有权威部门做出调查结论。

        为何近几年不断有脏水泼向公益组织?是不是这个领域真的坏透了?从2011年对红十字会的攻击开始,每年都有大的慈善机构被质疑批判,媒体对慈善事件报道的标题和网上的骂声,充斥“黑幕”、“丑闻”、“洗钱”、“涉刑事犯罪”、“挪用赈灾款”、“呸”、“滚”等字眼,似乎中国慈善一片黑暗,官办机构垄断、官僚、腐败,民间慈善也是敛钱、贪污、利益输送。周筱赟每次在发布质疑微博时都要说,“公益就是生意,而且是最赚钱的生意”,彻底否定了中国公益行业的社会价值。但事实是,经主管部门审计或调查,没有一项“罪名”属实。比如郭美美经公安部门调查,这个女人与红十字会没有任何关系,她炫耀的财富与红十字会捐款也没有丁点关系。虽然这个结果让一些喜欢看热闹的人很失望,但会帮助更多的公众看清真相:中国公益行业总体运作规范。

        那么,一些人为何选择公益慈善事业作为情绪发泄对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提高,社会福利事业也有了明显进步,但在效率优先的总体政策导向下,国民财富的盘子做大了,贫富悬殊却拉大了。另一方面腐败加剧,社会冲突上升,失业问题突出,使正统的价值观失范、教育失效,一部分未能充分分享改革红利的老百姓幸福感没有得到提升,导致心理失衡,社会戾气随之增加,恶性案件不断。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在工具层面让亿万老百姓获得了空前的自由表达权,网络成了国民情绪释放的最大出口,从而使网上的戾气更加浓重。加之媒体的市场化取向,追求眼球效应和点击率,经标题党断章取义,一些网络负面情绪不断被放大。而慈善事业,与财富密切相关,又常常以道德的高点呈现,因此最易引起关注;加上这个行业是一个新生行业,尚有很多不成熟和欠规范,在现有体制里处于最末端,缺少有效的自我保护和反击手段,于是屡屡成为出气筒和替罪羊。

        现代公益慈善事业,遵从人的善念,通过自愿捐赠和志愿服务,对社会财富进行第三次分配,弥补第一次市场分配、第二次政府税收分配的缺失,是社会分化和矛盾的最好调节器。当代中国慈善事业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是政府改革由包办一切转型为守夜人后的公共服务产品的弥补者。因此,党和政府率先扶持一批公益慈善机构发展,随后逐渐放开民间组织的发展、登记,形成现在的GONGO与民间组织共存的局面。可以说,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公益慈善组织的改革发展、公开透明、规范管理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虽然,这些进步离公众的期待还有距离,但这个行业是一个健康向上的行业,给社会带来的是正能量。

        在笔者去年参加的一个论坛上,文怀沙老先生说:今天中国社会戾气太重,我们应倡导“用正气反邪气,用清气反浊气,用和气反戾气”。笔者深以为然。戾气的消除要从源头动手,从制度上破除,铲除并减少社会戾气生产的土壤。慈善事业让财富拥有者关怀弱者,让社会底层不被社会抛弃,有效增加社会的幸福感与和谐度,是缩小贫富差距、打破阶层壁垒、消弭社会怨恨的有效药方。正处在发育期的中国慈善事业,需要社会大众共同呵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