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海情”里走来的筑路郎
(常魁星 赵亮)今年五一劳动节,中国中铁授予姜春平同志“中国中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中铁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给予一次性奖励15万元人民币,号召各级党组织大力宣传他的先进事迹。
2020年12月3日23时30分,在施工的云南玉楚高速公路旧寨隧道中,姜春平大声疾呼:
“快!快!快撤!隧道要塌方了……”
“速度!速度!放下工具,赶快撤……”
10分钟后,16名工个人和价值360多万元的机械设备安全撤离。5分钟后,轰隆一声巨响,整个掌子面被掩埋。事后测算,坍塌长度达38米,塌方量5000立方米以上……
这名“大声疾呼者”就是中铁七局三公司玉楚高速项目副总工、旧寨隧道负责人的姜春平,他在危急时刻临危不惧、精准预判、果断处置体现了超强的应变能力、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走出贫穷,知识改变命运
宁夏固原,曾经被联合国评价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地区。热播剧《山海情》讲的就是这里从“贫困样本”到“脱贫样本”的故事。
1987年5月,姜春平就出生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小山村的一间土坯房里,地道的“土里爬、土里长”的苦孩子。父母目不识丁,终日在土里刨食儿,只能勉强温饱。
小时候,姜春平在10里外上小学。一块干馍馍加凉水就算是午饭。放学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到家放下书包就去割猪草、放牲畜,天黑了回家喝上几口洋芋拌汤,就在煤油灯下写作业……
去县城上高中前他没洗过澡。因为家里吃水都是到几里外的山凹里一个脸盆大小的坑里打来的,如遇枯水期,渗出的水,一瓢舀下去,等下一瓢就要十几分钟,打满一桶得两三个小时。
“我一定要走出去,改变命运!改变家乡!”也就是那时等待渗水时,年幼的姜春平第一次有了改变命运的信念。即便家里如此困难,父母也从未动过让他辍学的念头,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这之后,姜春平整夜整夜地在煤油灯下发奋苦读。终于与2008年考取了哈尔滨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专业。虽然,他知道自己若是复读一年,会有更好的结果,可是看着家里的光景,他选择把想法深埋在心底。
上大学前的暑假他来到500公里外的白芨沟煤矿打工,一个月后当他将挖煤挣来的1200元递到父亲手上时,已然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大学生涯,姜春平白天苦读,晚上去餐馆里端盘子,挣着自己20元一天的生活费。少有的闲暇时光里,一部《三国演义》是他唯一的娱乐,那里面的金戈铁马、风云激荡也许就是他内心深处暗藏的激情。
“同学!你对我们单位野外工作的性质是了解的吧?能接受吗?”“了解!我完全能接受!”这是毕业前在校园招聘会上,姜春平对中铁七局三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人员斩钉截铁的回答。
走上工地,厘定人生目标
进入三公司,在四川巴达铁路的施工现场,他像一块海绵一样如饥似渴的吸收着有关工程的一切。经过努力,他短时间内就能独立完成多项工作。他成为公司当年仅有的两名局级优秀见习生,提前半年定职并被破格提升为技术部长。在这里他担任项目技术部长、测量主管、工经部部长、瓦斯检测员,作为“多面手”他得到项目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
如果说踏实肯干是姜春平巴达铁路的成功之道,那到了路面分司,钻研和创新才是成了他真正的“必杀技”。
明哈高速地处新疆大漠深处的无人区,缺水少电并不会对过惯苦日子的姜春平造成影响,让他苦恼的是昼夜温差给沥青摊铺带来的影响。经常前一天做好的接茬,第二天早上就会隆起10多公分。为了克服这个难题,他白天带领兄弟在100多度的沥青砼料的炙烤下频繁测量,晚上在试验室反复试验,在网上翻阅各种资料。最终他们找到了解决方案,就是在摊铺前先用切割机将接茬处切齐,并每隔200米再做一道横向切缝后灌入沥青。自从这样操作后再也没出向过一次隆起现象,此法也成为路面公司之后在高温差地区施工的标准操作。
为了控制水稳层和沥青层的摊铺厚度,他设计并制作了专用工具。用钢筋焊接的厚度尺,现场使用时即插即用,便捷地测量让路面各层的摊铺厚度始终保持在标准范围内,避免了超铺和欠铺,在保证了质量的前提下,仅此一项就节省了400余万元的费用。姜氏钢筋厚度尺也成为了路面公司的“传家宝”。
他擅长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做法。明哈之后的新项目他提出了全新方案,改变常规做法把沥青拌合站的料仓布置在地面以下,装载机上料可轻松完成,此项小改革也让项目减少近百万的成本。
“工地也苦,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转行、就像小时候读书苦,我从来没有想过辍学”姜春平告诉笔者:正是这份工作,他才能在老家为父母盖起新房;才能在刚出生孩子患了罕见的人体巨细胞病毒症时负担得起十几万元的治疗费;才能让他在县城买了房和轿车、孩子也健健康康的成长。能用双手为家人创造幸福生活,无疑这就是他坚定信念继续“筑路人生”的力量源泉。实现了一个从贫困地区走出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施工技术人员,进而成为挽狂澜于既倒的“超级英雄”之升华。
走进事业,专注成就壮举
“打隧道,最怕的是地质太复杂。旧寨隧道这个区域主要是破碎的板岩和泥岩,自稳性就差,恰好又处于富水带,洞身遇到水就容易软化、泥化,洞内涌水就很容易引起围岩崩塌。作为党员,又是现场技术负责人,我必须时刻警惕……”在旧寨隧道施工现场,平时不善言谈的姜春平,一谈起施工就变得滔滔不绝,光彩照人起来。
为了方便随时去隧道查看,姜春平主动把宿舍搬到了隧道口的工区里,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他每时每刻都在看图纸、查资料、记笔记,经过不断的积累,现场有几根柱子、几道弯,工程的重点、难点在哪里,都清晰地印到了他的脑子里,这让他成了工地“活图纸”。
每天最少两次的现场巡查雷打不动,他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在现场进行交班,只要和两名徒弟或者领工员们在一起就不厌其烦的讲授现场注意事项、技术标准。他将自己梳理的技术细节编制成《隧道施工现场卡控要点》的小册子,发到每个人手上。他手机上装着监控量测APP随时查看,一旦看到技术指标有波动,立刻到现场查看后才放心。姜春平说“施工现场想管好,就一个‘细’字。没别的!”
“师傅最让我佩服的就是思维敏捷,脑子转得快,碰到施工困难和技术问题,总能想出办法”徒弟钟荣华说起师傅一脸崇拜。
十多年来,姜春平记录的各类技术、管理、心得的笔记本就有整整二十多本,丰富的经验,让他在有了随时发现隐患的“火眼金睛”。可以说他已经成为中铁七局内部隧道施工的专家。由他撰写的《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探讨》《瓦斯长隧道的施工通风措施》等论文在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是他向技术型人才进阶中的成果。
近年来,中铁七局党委全力推进党建与施工生产深度融合,在施工一线大力开展“党员身边无违章”活动暨群安员青安岗工作写实报告制度,大大调动了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作为党员的姜春平积极投身其中。“在现场我必须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不放松,公司和项目这么信任我,把隧道安全施工的重担交给我,决不能出任何问题……”
也正是姜春平的极端负责的态度,再加上他对现场情况的了如指掌和精准研判,对施工安全技术深刻掌握才让他能在关键时刻化身“超级英雄”。
“我觉得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只是做了我分内的事儿,现在被这么关注,有点不习惯”在与三公司党委书记刘培峰的一次会面中姜春平坦言道。
“这想法能理解!不过,现在宣传你个人其实就是弘扬你身上踏实肯干、兢兢业业的精神,就是为了在企业内部形成这种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对公司发展来说这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好事。要调整心态,不要有顾虑”听了刘书记的话,姜春平露出了标志性的憨厚笑容
姜春平是中国中铁众多一线管理人员之一。他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忠诚担当,应急处突的本领高强,履职尽责的责任坚守,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自觉履行新时代党员义务,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生产理念,就是一线员工的典型代表。
正是通过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有力落实措施,让企业全员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科学应急的思想,掌握科学应对的方法,才有效的保证了企业安全形势平稳可控,才有了企业员工和他们身后的一个个家庭的美满幸福。如今的宁夏固原,山川焕颜、水土重生,塞上处处是江南的愿望正在实现。“老家现在经过移民搬迁,不少人搬到了闽宁镇,父母因为年龄大了,不愿离家,政府补贴家里也盖了新房。公路修到了门口,装了路灯,自来水、互联网都有了。就连雨水也比以前多了起来……”说起家乡的变化,姜春平笑着表示《山海情》的剧情是真实的。
姜春平的成长经历,让人看到个人奋斗改变命运和国家政策扶助脱贫完美结合构建美好社会。从贫苦地区走出来的“筑路郎”会一如既往、心无旁骛的投身到自己钟爱的筑路事业之中,为家庭更幸福和民族更富强的美好明天继续奋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