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并购市场新特征:不流行“借壳上市”了
继2013年突破历史纪录后,2014年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并购重组市场继续出现量级的井喷。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的7个半月时间里,中国并购市场的交易数目(包括已完成和未完成,下同)达到2570起,交易总价值合计达到16727.17亿元;2013年全年的交易数目为1632起,交易总价值15774.85亿元。
资本市场已成为中国企业并购的主要路径。
据华泰联合统计,今年上半年,收购方为上市公司的并购交易数量占中国全部并购交易数量的比例首次超过50%。随着产业整合和国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预计更多的并购重组将围绕资本市场,以上市公司为载体展开。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并购市场热度的不断升温,并购市场出现三大新特征:产业整合和资产注入成为主流、行政审核简化、“失败式”重组案例有所增加。
资本市场的并购路径大致分为三种——产业整合、资产注入、借壳。前两个路径已成为并购的主流模式。
截至2014年7月底,沪市上市公司启动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的公司数量达到92家,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84家。其中,以上市公司为主导的市场化产业整合类,以及以国资为主导的资产注入类并购案例分别为35家和32家。而借壳上市类的重组仅有17家,占20%左右。
第二个新特征是资本市场并购重组配套制度的完善。
今年7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欲减少事前管制,以信息披露监管为核心,赋予定价机制灵活性,提供多样化的支付工具和配套融资,强化中介机构责任,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目前,证监会对并购重组案的审核批复周期一般在2至3个月。
值得关注的是,“失败式”重组案例有所增加,是为第三种新特征。先停牌再找重组对象的现象屡屡出现。
今年以来,已有29家公司因各种原因终止筹划重组,接近三成的公司经过长时间的停牌未能形成重组方案,平均停牌时间达到70天。
“主要是内幕交易监管的加强,上市公司大股东稍有并购重组意向便停牌,导致停牌时间大幅提前。”一资本市场资深人士说,“重组预期落空往往导致股价短期内大幅下跌,引起投资者的不满,进而质疑公司是否在停牌期间积极推进重组。”
他并指出,在公平与效率间权衡,“还是倾向于以公平为主。”
比较遗憾的是,在并购井喷的同时,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间的并购,占比却并不高。
在今年已完成和未完成的上市公司参与的并购交易案中,电力企业间的并购数量仅占比2.3%,煤炭企业间的并购案数量占比0.723%,钢铁企业间的并购数量占比仅0.44%;另外,化工企业间的并购案仅有7起,钢铁企业间的并购8起,铝业间的并购仅有1起。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虽然国家推动传统企业转型、产能过剩企业间的并购重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受制于几大根深蒂固的制约条件。
首先,产能过剩企业多为大中型国企。这些企业在地理位置上多为跨省关系,“在讨论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往往会牵涉到地方产业的保护政策,久谈不下。”
其次,产能过剩企业多处于亏损状态。“这种亏损的并购标的,对上市公司来讲属于不良资产,也不受投资者欢迎。”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