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医疗APP春雨获5000万美元投资,主要用于补贴医生
8月19日,春雨移动健康(下称“春雨健康”)宣布该公司完成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此轮融资由中金公司、盾安集团旗下的如山创投和淡马锡旗下的Pavilion共同完成,而蓝驰创投继A、B轮后继续跟投。春雨健康称,这是国内移动健康领域最大的单笔融资。
春雨健康成立于2011年,主打产品为“春雨医生”App。春雨医生的核心功能为医患沟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找到执业医师进行远程在线问答。
春雨健康联合创始人毕磊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所募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用户量、增加医生的补贴等。其他投资还包括软硬件结合,即与可穿戴设备厂商合作做电子健康记录App、布局智能电视App等。
据春雨健康方面的介绍,春雨健康在2012年、2013年先后完成A、B轮融资,募资金额分别为150万美元、800万美元,除蓝驰创投外,B轮融资者还有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投资方之一的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称,之所以持续投资春雨健康,是断定在中国移动健康领域必然会孕育出市值超越百亿美元的巨型公司。
已有多种收费方式
“春雨健康计划2017年上市,但并没有因此设置盈利时间点,未来的上市地点可能会选择海外市场,而非对公司有盈利要求的国内A股市场。”毕磊说。
毕磊的表态实际上反映了国内医疗App的整体状态——商业模式探索期,各公司仍在大量投入,处于巨亏状态。
艾媒咨询的研究报告称,目前国内的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主要分为五种:满足寻医问诊需求的应用,医药产品电商应用,满足专业人士了解专业信息和查询医学参考资料需求的应用,预约挂号及导医、咨询和点评服务平台,细分功能产品。
移动医疗App目前的变现渠道包括三个:广告、增值服务、在线问诊。不过,每种变现模式都有一定的缺陷,目前还没有看到成熟的变现模式。
在远程问诊领域,春雨健康属于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春雨健康公布的数据是,目前春雨医生已拥有3000万激活用户量,4万名在线医生,每日健康问题咨询量超过5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医患沟通手机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春雨医生推出了会员版,在这个版本里,用户每月支付8元,即可无限次地向医生提问,并将在30分钟内得到医生的解答。
目前,春雨医生有多种收费方式。毕磊介绍,付费会员已经有50万,但每月收入与补贴给医生的资金等运营资金相比,仍有不小的缺口,“前端收费不能看做商业模式,只是满足会员的差异化需求。”
在毕磊看来,春雨健康的机会来源于通过问诊积累的会员资源以及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知晓具体的药品需求、体检需求等,继而与医院、药厂、药店有着更多的合作。
春雨健康援引的分析称,只要在商业变现上有所突破,未来希望做到进可独立上市,退可被大佬收购的局面。
复制国外模式存疑
在西方,移动App已是投资热点。美国的在线医生预约平台ZocDoc(融资1.52亿美元)、医疗保健技术公司Flatiron Health(融资1.3亿美元)、互联网医疗公司CastLight(融资1亿美元)等也分别在2013年、2014年筹集大量资金,重金投注移动健康市场。
多位行业人士与澎湃新闻记者交流时都表示,和国外一样,好的医疗App企业融资并不困难。
国外成功的移动医疗收费途径有向药企收费、向医生收费、向医院收费、向消费者收费、向保险公司收费,但国内企业能否直接复制国外企业的发展模式存疑。
一家教育App创业公司创始人告诉澎湃新闻,公司最开始设定的创业方向是医疗App,但在进行过大量调研之后,决定放弃,除了介入者众多之外,国内的商业环境并不算开放。
以问诊平台为例。在医生多点执业试点方面,卫生主管部门逐步放开,但在远程诊疗上,却突破不大。医生在App应用上往往只是提供问诊和自诊服务,为用户做一些与健康相关的指导,以及就医前和就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但并不能给患者开处方。
一名医药行业投资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曾表示,国外的很多模式不能移植到中国,比如向医生收费的情况,大多数是为医生提供挂号预约服务,国外的医生是独立的,而国内则在体制内,挂号预约是公共资源。另外,在中国商业保险与医疗行业结合并不紧密的情况下,面向商业保险公司收费模式,同样尚需时日。
深圳市华康全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波也说,有深度价值需求的医疗资源,都在各实体医院,相对独立。通过移动平台方式整合这些资源,面临高门槛、高壁垒。
在此情况下,中国的典型企业何时能带领整个行业盈利尚无法确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