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之江新语”与习近平语言风格:旁征博引,善用修辞
4年零1个月,独辟于《浙江日报》头版的“之江新语”栏目共发表署名政论文章232篇。
十八大前后,这一栏目才被媒体提及作者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
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即2003年至2007年,以“哲欣”为名,开辟“之江新语”专栏,论述浙江发展的方方面面。
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公开的第一个和唯一一个中国省部级官员在大众媒体发表的署名政论栏目。
这些文章短小精悍,绝大部分篇幅集中在200-600字。最短的一篇《要甘干做铺垫之事》,全文仅197个字;最长的一篇《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也仅711字。
以“哲欣”为署名,以“之江新语”为栏目名,习近平意有所指。
“之江”代指浙江省。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之江”。浙江省便是省以江名,而之江也可以代指该省。“之江新语”意即关于浙江的新的话语、新的见解。
“哲欣”或取自“浙江创新”,“哲”“浙”同音,“新”“欣”同音。
据报道,和平时期的领导人笔名,大多比较重视建设性意义。“哲欣”这一笔名的风格与革命时期的有着明显区别,透露着浓重的改革进取之意。
不仅名字颇具玩味,“之江新语”的文章语言亦显现出特定的习式风格。
频繁引用党内政治家的观点
旁征博引是“之江新语”的一大特点。
习近平在文章中大量使用古诗词。在232篇文章,有近20%的文章在不同程度上引用了古诗词。
习近平常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来支撑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
比如在2005年8月16日发表的《文化育和谐》一文中,习近平以中国的和合、“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等文化理念来进行阐述。
他认为,和合文化中“和”指的是和谐、平和、中和,“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这正是和谐社会的理念,进而论证了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习近平甚至在一篇文章中大量引用多首古诗词,并用古诗词作为文章主要的论证方式。
比如在2003年7月13日发表的《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中,习近平表示,领导干部学习理论要有三种境界,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外,习近平还善用国外理论来对自己的观点予以佐证,这在经济主题文章中尤其突出。“之江新语”栏目中将近四分之一的经济主题文章,引用了国外理论来进行论争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常引用党内政治家的观点。“之江新语”中引用毛泽东话语的文章有13篇,引用邓小平有7篇,引用陈云和刘少奇各为1篇。这些文章多集中于党建领域。
在讨论民主集中制的两篇文章中,习近平多次引用毛泽东的有关观点进行佐证。在有关调研类的文章中,也多处可以看见毛泽东的有关观点。比如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表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而习近平在《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中也进行了类似的表述。
在《调查研究要点面结合》中,习近平说道,“毛泽东同志很重视典型调查,是进行典型调查的行家里手,但是他也审慎地看到典型调查成果适用范围有限,告诫我们‘不要陷于狭隘的经验论’。”
以修辞生动诠释政治理念
在“之江新语”中,修辞是习近平惯常使用的手法。
从标题看,每篇文章的标题长度适中,平均字数为10,常使用命令式语气。修辞手法的使用是这些标题的一大特色。
“之江新语”的文章标题常使用具有对偶或者映衬的修辞手法,题目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
例如《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既要GDP,又要绿色GDP》《要“平安”,不要“平庸”》《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再造自我》《“三化”带“三农”,城乡共繁荣》《多读书,修政德》。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映衬是用来揭出互相反对的事物来相映相衬的辞格,作用在于将相反的两件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说的一面分外鲜明,或所说的两面交响映发。而对偶的手法更在乎的是将相类的两个句子互相对照。
映衬更偏重于内容,对偶更偏重于形式。
习近平还常使用比拟和譬喻的修辞手法使题目更加形象生动。
《修辞学发凡》中介绍,如果思想上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共同点,文章中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这种修辞手法称之为譬喻。而比拟则是将人拟物或者将物拟人。
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使用都可以使文章的标题更加生动形象,摆脱了以往议论文常带有的格式和枯燥感。
例如《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抓落实如敲钉子》《防止不稳定因素成为“慢性病”》《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打好“团结牌”》《引进人才要防止“近亲繁殖”》《先进性教育重在“强身健体”》《做长欠发达地区这块“短板”》。
在正文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也是交替使用,形式多样,使一些政治理念生动形象,形成了习近平独特的风格。
在谈工作落实时,他指出“抓落实如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
习近平借此比喻,抓落实首先要抓到点上、以点带面,要一抓到底,还要结合实际。
在谈经济发展时,他提出要“培育和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以指代浙江要引进优质的外资和内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弥补产业链的短项。
后来,习近平总结出“两只鸟”的观点,即“腾笼换鸟”和“凤凰磐涅”,成为习近平在浙江有关经济发展中最显著的主张。
再看媒体和粉丝近年来总结的习近平“妙语”——“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治大国如烹小鲜”、“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等,叫读者不由会心一笑。
(论文原题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探究》,澎湃新闻记者卢梦君、见习记者王欢改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