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爷车︱民国私家车为何不烧油
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就目前的技术而言,用酒精做汽车燃料是有风险和代价的。第一,发动机启动慢,冷天难启动,热天易熄火;第二,动力小,起速慢,怎么踩油门都飚不起来;第三,酒精没有汽油燃烧充分,部分燃料碳化,会使发动机寿命缩短。不过烧酒精也有一个很明显的好处——便宜,比烧汽油、烧燃气的成本都低。权衡利弊的话,私家车暂时还是烧汽油为妙,而出租车对车速要求不高,折旧起来又快,用不着太在意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所以不妨试试酒精这种代用燃料。
闲了翻翻民国文献,那时候的情形竟然跟咱们现在完全相反,像出租车、公交车这样的公共用车,大多烧汽油,倒是私家车纷纷选择了代用燃料,很奇怪。
民国汽车都用哪些代用燃料呢?两种,一是酒精,再就是煤炭。
酒精做燃料毫不稀奇,我们现在就在尝试,煤炭用到汽车上就鲜见多了,倒是在民国时期,像抗战后的天津、长春、哈尔滨和石家庄等北方重镇的街头,经常能见到改装后的烧煤汽车在跑来跑去。
普通汽车改装烧煤汽车的具体方法是这样的:把车尾的行李舱舱盖掀掉,安上一个火炉子和三个铁罐子。其中一个罐子装水,用来往炉子上喷水雾,以便让煤炭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另外两个罐子则装了滤网和炭心,以便把一氧化碳里的水汽和粉尘过滤掉。这一个炉子和三个罐子协同工作,可以输出干净的一氧化碳,然后在炉子上接一根能耐高温的输气管,把生成的一氧化碳送进发动机,让它们在那里燃烧、爆炸,最后转化为动力。这样表面上烧的是煤炭,归根结底烧的还是燃气(一氧化碳是燃气的一种)。为什么不像我们现在大多数城市的出租车那样直接烧燃气呢?主要是因为科技落后,还没有出现安全的燃气存放工艺,搁一煤气罐子在车上,搞不好会爆炸。
物以稀为贵,民用汽油少了,市价自然就高。比如说1947年8月8号,杭州大报《正报》第二版登载当时物价如下:
本土米每石售价是35万元(法币,下同),越南米每石售价是38万元,而美孚散装汽油每升市价是37.5万元。
给汽车加一升油,够买一石米了,当时一石米是160斤,像我这样的饭桶也够吃俩月的。一升汽油能换俩月口粮,可见那时候汽油有多贵。
您说:我不差钱,再贵我也用得起。OK,我信,可是我得告诉您,钱可不是万能的,在民国买汽油,您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有足够多的购油证。什么是购油证呢?这东西就跟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用过的票证一样,是产品严重短缺时的产物,拿着它才能给车加油,要是没有它,您就只能到黑市上买更贵的汽油了。在油荒严重的时候,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要求汽油优先供应军队、党政机关、学校和报社,民营企业用油和私家车用油被严格限制,想加油,先拿着驾照和行车证(当时叫“行车执照”)去交通局办一张购油证,一张购油证能用仨月,限加18加仑的汽油。如果多加,或者加油时不拿证,交通局将吊销你的驾照。18加仑是多少?才五六十升而已,绕北京六环转两圈就没了。没了怎么办?那就只能烧酒精,烧煤炭。
解放前夕,油荒更严重,公交车都得烧煤。一辆辆大公共呼哧呼哧往前跑,前面坐乘客,后面烧锅炉,司机开车,售票员卖票,烧火的师傅不停地往炉子里加煤饼,车顶上方的铁皮烟囱里冒出滚滚黑烟,堪称民国一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